杨学山:走向智能制造 |2016 北大CIO中国行--上海站

2016-04-25 13:51:51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6年4月23日,“北大CIO中国行--上海站”活动在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顺利召开,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老师在活动上发表了题为《走向智能制造》的主题演讲。
关键词: 制造业2025 互联网+ CIO 工业4 0
  2016年4月23日,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主办、CIO时代网承办、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北大CIO班教务办协办,专业云计算服务商UCloud冠名的“北大CIO中国行--上海站”活动在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顺利召开,众多CIO、知名企业家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制造业2025”,共同探讨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之道。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老师在活动上发表了题为《走向智能制造》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杨学山 

  各位学员、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到“北大CIO中国行――上海站”的现场,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关于“智能制造”的一些想法。制造业,在座的CIO,这几年被概念搞得晕头转向。尤其是新工业革命、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这整个就是概念的大轰炸。其实这些概念背后的东西基本上都一样,只是用了不同的概念而已。但是它确实说明制造业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所以我想今天上午的时间分享三点:一、我们对于这场变革究竟怎么认识?二、这一场变革,是为什么发生,又走到哪儿去?三、怎么应对?(“怎么应对”只从微观讲,不从宏观讲,就是只从企业讲)。
 
  如何认识:历史、全局、战略
 
  我先讲第一个,制造业的这场变革。我们怎么认识?怎么认识还是从三个角度:历史、全局、战略。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在这个地方回顾历史特别有意义,在这个地方大概东南方向六七公里的地方,就是黄道婆出身的地方和从云南返回来创造先进的纺纱的地方,这应该是在1320年前后黄道婆完成了这样的创新。这个创新是一个人可以纺三个锭子,劳动生产力提高了2倍多。但是一定要记住,这是1320年的样子。过了450年,英国珍妮纺纱机诞生,珍妮纺纱机诞生的时候只有8个锭子。然后再来就是蒸汽机,蒸汽机可以带几千个锭子,使得我们纺纱的能力提升了一千倍以上。再过大概100年的时候,大概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上海开始有中国的近代工业。近代工业开始在上海发生,在此后的一百六七十年里面,上海的工业就是中国工业的代表。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一直到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后,上海的产品就是“质量好,牌子好”的代表。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制造业30年变成了世界第一,但是上海持续下降。不管是规模,还是品牌,都在持续下降。讲这一段历史,要说明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沿革的过程里面,我们只有朝着历史确定的方向走才有机会。如果不朝着这个方向走的话,我们就会没有机会。而这一次以智能制造或者智能化为主要代表的这一次变革,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是和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并列的制造业的重大变革,而且变革的深度和广度要比前面的三次还要深刻,还要广泛。
 
  所以接着我讲认识的第二个,从全局看。从全局看,这一次的变革是全局的,不是局部的。而这个“全局”不仅是制造和制造业本身,而是整体上改变了供给需求和供需关系。我们制造企业为什么能存在?是因为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社会上有人买你,所以你才能存在。如果这个不存在的话,你的企业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讲“制造业”的时候,实际上是“供给、需求和供需实现的模式”。而这次变革从供给的角度看,我们看到了产品、装备、生产线、供应链在变革。另外,我们看到需求的变革。由于需求的变革,产生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供给在变化,因为供给的产品变了,所以需求跟着变。第二个原因,由于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导致了需求的变革。当然,还有收入怎么划等,就是消费者偏好在变革,所以导致了我们的需求变革。这一次的变革,我们由制造的原因导致了需求和供需结合的变化,也就是说大家所说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供给和需求之间怎么联合起来。如果使得从原来是供给决定需求,慢慢的转向真正的需求决定供给。不仅改变了制造,而且改变了需求和供需实现的模式,还因此改变了我们的管理模式。
 
  从战略的角度看,这次变革是战略的,不是战术的。也就是说,它会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产业的,能不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上升、保持还是下降,带来根本的影响。其实我们看,在任何一次重大变革中,企业都是重新洗牌的。你跟上了,就发展了,跟不上,就被别人取代。尤其是在今天的条件之下,这样的变化会比原来几次(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要深刻的多。原因是什么?其实一直到中国的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之前,整个全球看整体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一直是供给不足。1929年-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说起来是供给过剩,其实是分配问题,根本不是真正的需求不足,是分配问题造成的,不是需求不足。而这一次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将会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所以为什么中国这次产能过剩,应对会如此困难?这才是本源所在。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就是中国崛起以后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供给大于需求?原因很简单,我们想一想,中国为什么会那么快从一个制造业在全球落后的国家,变成全世界第一,而且是全世界整个制造产业门类最完整、规模最大,而且很多领域从最终产品的角度看,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这样的程度。为什么?是因为社会发展的环境变了。变在哪儿?
 
  1.资金不缺。在座可能有一些企业感到资金的成本还是比较高,但是从社会的角度看,资金是绝对的不缺,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资金问题其实是很容易解决的事情。从宏观的角度看,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2.人不缺。今天大学生、研究生,一年推到社会的是700万。还有互联网,可以让我们不断的掌握新知识和新认识,所以人不缺。今天绝大部分产品要把它制造出来,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人、不缺管理,就缺市场。在座所有的企业想一想,你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市场。只要有市场了,那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为什么我说这一次由智能化带来的变革,如果不能适应的话。它对企业的颠覆性,要比前几次残酷的多。因为竞争对手可以风起云涌,我刚才说的,当资金技术、管理人才都不缺的时候,竞争对手会风起云涌,而且这个东西不仅在中国发生。因为中国发生的条件在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西、越南都可以发生,如果这几个大国都发生了,全球整个制造业的格局一定是颠覆性的。所以我说:为什么战略不仅对于企业来说是生死存亡,对于国家制造业来说也是生死存亡。你跟得上,才能活下去,跟不上就是死亡。
 
  记住三句话: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必然的,从全局的角度看是全局的不是局部的,从战略的角度看是生死存亡不是战术的问题。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杨学山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