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CIO年会精彩回顾系列】谈新艾:广州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

2023-03-21 17:07:42  来源:

摘要:2023年3月5日,第二届中国行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暨华南CIO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CIO时代主办,新基建创新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汇聚了数智化转型创新领域的顶尖行业专家、研究学者、优秀CIO群体和科技厂家,围绕“创新·进化”的大会主题发表重要观点。
关键词: 华南CIO年会,CIO时代,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
\

2023年3月5日,第二届中国行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暨华南CIO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CIO时代主办,新基建创新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汇聚了数智化转型创新领域的顶尖行业专家、研究学者、优秀CIO群体和科技厂家,围绕“创新·进化”的大会主题发表重要观点。

广州银行CIO谈新艾围绕“广州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的主题做了精彩分享:
 
\
 
以下是演讲实录:
 
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广州银行推动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经营环境变化的要求。
 
一是金融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近年来大行下沉,全面进入中小行以前经营的领域,他们利率低,客户触达好,导致中小行经营压力非常大。
 
二是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传统银行的存贷汇几乎被线上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贷款颠覆了,同时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意见,也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推力。
 
\

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多层面进行革新,其中认知思维是数字化转型的穹顶,决定数字化转型的高度,数据资产是燃料,技术体系是底座。
 
数字化转型的痛点与误区
 
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痛点:
 
1、金融科技投入巨大。近几年广州银行每年投入大概3-4亿,但与大行比还是相差甚远,还需要保持稳定的科技投入。
 
2、数字化人才缺乏。银行体制的原因决定了我们吸引人才的能力远不及互联网公司。
 
3、数据基础薄弱,数据分散,难以打通。银行对数据的认识不足,也缺乏良好的金融科技支撑。很多IT企业对银行的服务良莠不齐,缺乏对银行业务的深入了解。
 
4、转型的效果不稳定。部分项目产生的效果不及预期,导致后续投入出现犹豫,甚至停滞。
 
除了以上的痛点,还有几个误区:
 
1、认为数字化转型能解决一切问题。
 
2、认为数字化转型是IT部门的事。数字化转型是战略问题,须上升到企业高层等级予以重视。
 
3、认为搭建好系统就能万事大吉,对科技的期望值过高。构建平台过程中有些理念、授权和流程不是技术决定的,而是业务思维和业务方法需要达成共识。
 
所以,数字化转型先要在整体认知上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推动业务模式的改变,以及组织架构的改变。
 
以下是广州银行自己的实践——
 
全面规划路线是蓝图,重点打造两个基础能力,局部突破。地方性银行还是要深耕本地,找出自己的特色定位,差异化竞争,并巧借外力,培养自身的能力。
 
\

首先打造一个强力组织保障底座,推动构建科技能力和数据能力基础平台,从而支撑各业务条线制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精品上市银行的目标。
 
在此重点谈谈数据驱动数字化转型即数字能力的打造。未来企业之间的差距会取决于数据采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能力的差异。广州银行的不同条线业务部门在数据运用的能力和水平上是有差异的,大数据意识在传统业务部门没有形成。所以我们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数据治理。利用反洗钱检查等外部监管力量,推动业务部门对数据质量的重视,认识到数据的价值;
 
二是搭建数据中台,把数据打通,持续深化数据治理。从源头上实现业务和数据的深度融合,强化中台能力,发挥聚能效应。
 
\

具体到各个条线的数字化转型,要结合实际形成专属的转型路径。打法是先确定业务目标,再制定考核指标、评判体系,之后明确配套的资源,包括系统、数据、人才等,为每个条线制定相应的方案。以下是两个案例的图示——
 
\

\

结语

首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绝对不要做成纯粹的IT项目,尤其是涉及到业务理念、模式创新时,主要业务领导必须深度参与。其次,构建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非常关键,必须让业务部门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最后,要选择能迅速产生效果的速赢项目,为业务赋能,才能持续讲好故事,继续加大投入。
 
数字技术仅仅只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种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须紧密结合业务发展战略,紧跟业务模式变化趋势,找到自身资源和竞争优势,深耕本地优势行业,逐步探索并形成具备自身银行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hy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