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干货】气象“管理信息化”浅析

2016-06-08 09:53:29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近年来,政府和中央各部门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方面反复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而“气象大平台”、“气象大数据”、“互联网气象+”等战略的拟定。
关键词: 气象 信息化 管理
  1、引言
 
  单位或部门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单位或部门是实现目标的工具或手段【1】。而要想通过这些单位或部门实现既定目标,对其进行管理是必须的。陈春花教授认为:管理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实现目标的工作过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管理,这是因为管理有潜在的优势:它能使单个人做不到的事情由集体来予以实现;它能通过分工,取长补短,从而取得比各个个人所能取得的效果之和大得多的整体效应;它能超越个人的生命而持续不断地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组织的整体力量就成为管理中永恒的主题之一。【2】
 
  管理在实践上拥有很长的历史,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某种角度考察,也是一部人类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演进史。虽然人类活动中管理实践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而被设立,却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将许多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极大地改善了管理的效益和效能,并催生了一系列各有特点,也各有其成功实施领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在新一届政府大力倡导信息化,力图通过有效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理念、方法和技术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气象部门也在积极探讨本部门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在前一时期集中探讨气象业务工作信息化的基础上,目前开始逐渐重视并启动对气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探讨和设计,并以当前业界谈论较多、实践时间较长的电子政务做为其主要参照蓝本和工作对象。
 
  笔者拟在下文中,就气象管理领域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主要内容、需要重视的核心理念以及与通常意义下的电子政务之间的异同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管理浅述
 
  2.1 管理的职能
 
  管理有其固有的职能,斯蒂芬 P·罗宾斯先生将其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部分【3】,周三多先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五项职能:“变革和创新”【4】。而陈春花教授从绩效的视角出发,归纳出发挥绩效的七个要素:决策、计划、组织、组织结构、领导、激励、管理等。几位专家各自归纳的结果虽存在彼此差异,但实际内容基本相仿;为简洁计,采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变革和创新的归纳方法,其中:
 
  (1)计划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说明,它告诉管理者与执行者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来达到目标,要在什么时间范围内达到这种目标,以及由谁来进行这种活动。概括起来就是“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
 
  计划工作是一种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选择方案的连续程序,通过这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工作,期望能够尽可能经济地使用现有资源,尽可能有效地把握未来发展,以及获得最大的组织成效。计划是指挥的依据,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方法,是控制的标准。计划为目标服务的,在所有工作中,计划带有普遍性和首要性,同时,计划必须讲求经济效益。【3】【5】【6】
 
  (2)组织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一个组织必须有目标,必须有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必须具有不同层级的权利和责任制度。
 
  组织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组织依靠环境来获得资源,环境给予组织活动某些限制,而且决定是否接受组织的产出。组织环境包括许多要素,如人力、物质、资金、市场、文化、政府政策和法令等。由于环境总是处于变化中的,当环境变到足以阻碍组织发展时,就必须对组织实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3】【4】【5】
 
  (3)领导
 
  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属,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它包含领导(指挥)的工作模式、激励下属的方法和时机,以及如何选择有效地沟通渠道,以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此外,领导的内容中还包括协调,即:通过沟通等方法,化解组织内外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为组织的正常运转创造一个亲密合作、团结一致的内部环境,并争取一个共同发展的外部环境,使组织与它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公众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让组织在与公众的沟通、协调中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形象。【3】【4】【5】
 
  (4)控制
 
  管理中的控制职能,是指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运用一定的控制机制和控制手段,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在管理中构成控制活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要有明确的目的或目标;受控客体必须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控制主体可以在被控客体的多种发展可能性中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选择。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控制可分成多种类型。如,按业务范围划分:生产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资金控制等;按控制对象的全面性划分:局部控制、全面控制;按控制作用环节划分: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等。【3】【4】【5】
 
  (5)变革和创新
 
  环境是多变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变革管理才能保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组织的变革一般分为三类:结构变革、技术变革和人员变革。变革是组织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无法避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走在变革的前面”【1】。
 
  创新是指不断调整组织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的变化要求组织进行创新;此外组织在向社会取得某些资源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组织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组织贡献的需要程度和组织本身的贡献能力,而组织的贡献能力又取决于组织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组织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要提高组织的生命力,扩展组织的生命周期,就必须使组织提高内部的上述能力,并通过组织本身的工作,增强社会对组织贡献的需要程度。组织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3】【4】【5】
 
  管理创新的基本职能包括:目标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创新以及环境创新等。
 
  2.2 对管理的理解
 
  陈春花教授在《管理的常识》【7】一书中,将对管理的理解归纳为以下五点:
 
  (1)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2)管理不谈对错,只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管理的要义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4)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让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合二而一。
 
  (5)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在此基础上,陈教授将其管理观归纳阐述为以下三点:
 
  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亦即:就功劳与苦劳而言,功劳更重要,因为功劳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就能力与态度而言,能力更重要,因为能力产生绩效,而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方能产生绩效。就才干与品德而言,才干更重要,因为才干产生绩效,而品德必须转化为才干方能产生绩效。
 
  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是将责任、权力和利益三者平衡分配的一种方法。管理者在将责任分派下去的同时,必须为责任承担者配备相应的资源,并使其能够享受完成责任所获得的结果;否则这种责任分派要么无法完成,要么不可持续。
 
  第三,管理始终为决策(目标)服务。决策和管理,一个是如何做对的事,一个是如何把事做对。管理做什么,必须由决策来决定;管理不能超越决策。
 
  进一步地,陈教授将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组织效率最大化、个人效率最大化正三个方面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归纳为:
 
  (1)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
 
  (2)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有效结合。
 
  (3)使个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营造激励个人创造的组织环境,满足每个员工的合理需求,不断挖掘每个员工的工作潜力。
 

  就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或单位而言,其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其中:计划管理解决资源与目标的匹配问题,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的匹配问题,组织管理解决权力与责任的匹配问题,战略管理解决部门核心能力问题,文化管理解决部门持续运营和发展问题。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