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班 > CIO访谈 > 正文

生物链林:自主产权+底层技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2021-06-16 17:28:58  来源:

摘要:隔空网络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总裁吴勇在该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题为《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的方法浅析》。与此同时,CIO时代联合创始人兼COO刘晶女士在活动现场,对吴总进行了专访。
关键词: 区块链,数字化转型,吴勇,CIO时代
  2021年6月7日,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指导,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主办的 “2021中国工业软件大会”在重庆隆重举行。大会下午的“移动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高峰论坛”由隔空网络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独家承办,请到众多专家学者解读区块链发展新趋势。

  隔空网络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总裁吴勇在该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题为《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的方法浅析》。与此同时,CIO时代联合创始人兼COO刘晶女士在活动现场,对吴总进行了专访。
\
  吴勇(右一)隔空网络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总裁
 
  CIO时代直播间专访:
 
  刘晶: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频频布局的热潮,那么,区块链底层技术在数字经济时代发挥什么作用?
 
  吴勇: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数字经济的根基,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及区块链应用。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技术特性,将从多个层面解决政府、企业发展进程中一直都难以克服的困局,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问题;还是中观层面,涉及数字经济发展要害的数据问题、存储问题、安全问题;还是微观层面,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困难。
 
  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网络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弥补传统互联网的可信性缺陷。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社会下一代的基础设施,是一种解决了信用问题的基础设施,在这之上所有的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将是可信的,人们将会跨过信用障碍回归事物本质。
 
  目前,区块链已经逐渐深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区块链应用延伸至疫情管控、智能健康医疗、数字金融、能源区块链、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
 
  刘晶:刚才您说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且弥补了传统互联网的可信性缺陷,那么,区块链对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方面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打造社会可信体系?
 
  吴勇:网络安全涉及基础设施安全、应用安全、融合安全等,区块链是新一代构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过去,网络安全主要运用如采用多重身份认证、增添防火墙设备、实现内网外网隔离、加密网关保护核心数据、定期巡检硬件设备、做多地容灾备份……一系列的防御措施,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资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区块链由于技术特性,已经排除了外部黑客攻破的可能性,对于未来国家网络安全防护、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有着革命性的意义,特别是在军工、军事、航空、能源等关乎国家核心安全的产业。
 
  区块链是个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意味着数据上链后,分布式存储在各个节点,每个节点根据权限,可以查询到相关数据,数据的验证、存储和传输无需依赖于对某个中心角色的信任。在实际运用中,不同人、设备、企业、部门都可以成为链上的节点,所产生的数据随时上链共享。
 
  同时,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特性,数据上链后不可篡改,只可重新上链新数据,使得所有人、设备、企业、部门的虚假行为、可信行为皆可查询和追溯,无形中倒逼人们、设备、企业、部门都要“做真人、做真事”。
 
  区块链是一个信任机器,为政府、商业、社会的可信运转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从组织模式的重构加速、从行为过程的角度,来抑制人性的恶,用“算法”倒逼人诚信,为人与人、人与设备、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的和解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刘晶:区块链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未来区块链技术实践应用将会成为趋势,您能介绍一下国内区块链发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吗?
 
  吴勇:国内区块链发展看似繁荣,实际上还是有很大不足。“区块链+”的需求极大,众多省市、地方政府频频发布公开招标讯息,然而投标的区块链企业很少,甚至出现很多招标书长期无人投标的情况。“无人投标”的背后,隐藏着中国区块链领域“看似发展繁荣,实则技术有限”的实况。国内仍缺乏能大规模运用落地的关键核心底层技术。
 
  联盟链底层核心技术均在国外,且其 TPS(系统每秒能处理的事务数)较低,无法满足大规模运用落地,联盟链属于许可链,无法在链上传递价值,普通人无法参与。
 
  国内真正做区块链底层协议、底层系统的区块链公司屈指可数,大多数专利只是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并没有研发出自主可控的底层系统。因此,在数据库、底层系统、芯片等“国产化”替代的政策要求下,出现“无人投标”的尴尬局面。
 
  缺乏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是我国在国际区块链标准和体系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障碍,亦关乎国家新一代网络安全建设。我国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急需承载大规模运用落地的自主可控的底层区块链系统。
 
  另外,在区块链技术层面,如区块链跨链技术、TPS、链上链下数据交换技术、软硬件协同可信一体化技术、应对量子计算机技术……都是急需攻克的重要领域。
 
  刘晶:吴总,您刚说区块链发展的现状是看似繁荣,实则虚空,那么,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您认为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吴勇:区块链走向何方?区块链未来发展趋势从几个方面入手去考量。
 
  首先,信息互联网: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轨迹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通观互联网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局域网”,第二个阶段是“万维网”,也就是 PC 互联网,第三个阶段是“移动互联网”。 “局域网”是指方圆十公里以内的网络。“万维网”是“www” 的中文名字,发挥“网页浏览器”的功能,亦是“PC 端互联网”。此阶段浏览网站等只能在电脑上。 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于2007 年iOS 系统、安卓系统的发布,从此软件可以搭建在这两个移动端操作系统上,用户可以用手机上网、浏览网站、以及使用各种各样的 APP,移动互联网颠覆了过去的商业格局和生活方式,比如 2003 年淘宝只有网页版,用户想购物,也只能在电脑上看到商品,而 2007 年有了 iOS 系统和安卓系统后,用户才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和购买商品。
 
  由于“PC 互联网时代”很多软件功能只能在电脑网页上实现,用户不方便使用,加上当年并非家家户户都有电脑,所以“互联网” 很难完全发挥价值。iOS 操作系统、安卓系统让软件 app 得以接入手机,伴随智能手机快速遍及,用户对互联网终于触手可及,互联网才真正大爆发。
 
  基于移动端系统和智能手机,社交IM、移动电商、外卖 APP、手机游戏、移动资讯、移动支付、短视频直播、移动搜索和手机地图等诸多应用才能颠覆式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许多产业被移动互联网深度改变,出现共享经济、O2O、新零售等全新商业模式。历史已经非常明确的给我们指明方向:“移动端生态”才能真正改变整个社会形态。
 
  第二,价值互联网:从 PC 区块链到移动区块链。区块链的发展过程跟互联网相似,过去的经典区块链操作系统都是架构在电脑端的,比如以太坊网络......PC 端的区块链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仍存在很多弊端,最突出的有三点:一是PC 区块链无法让人们感知和正确认知“区块链技术”。广大民众误将“区块链”等同于比特币、以太坊,甚至觉得区块链就是传销炒币资金盘,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大家无法直观看到“区块”和“链”,打开手机只能看到所谓的钱包、交易软件等这些跟“区块链”毫无关系的软件,也就很难正确认知“区块链”。
 
  二是PC 端区块链不是移动端的操作系统,政府、企业无法在手机里做真正的区块链应用app,用户没办法近距离使用到区块链软件,也就无法大规模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三是PC 端区块链难以助力物联网的实现。近几年整个物联网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发展到今天却遇到“数据不安全”瓶颈。 这个问题只有区块链技术能解决,但由于物联网链接的是移动终端设备,这意味只有“移动区块链”才能解决。也就是说,基于 PC 端区块链运用的不便,只有“移动区块链”才是颠覆未来“区块链”格局的硬核技术。
 
  刘晶: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很美好,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面临着很多难题,您认为该怎样解决数字化发展困境?
 
  吴勇:数据孤岛和真实性是区块链技术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区块链”是个“分布式链式数据库”,区别于过去的“客户端-服务器”的中心化数据库,一定时间内的所有事件或账目信息会被打包成一个个区块,并进行加密以及盖上时间戳,事件数据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链式结构的数据库。数据产生即上链,广播给链上所有节点,每个节点都掌握分布式账本,数据公开透明,打破数据孤岛,同时数据不可篡改,实现了数据的真实可信性。
 
  数据安全问题是区块链技术发展面临的第二个难题。非对称加密技术:避免单节点数据被攻击、篡改。区块链应用“哈希算法”对事件或数据进行转换,同时借助“非对称加密算法”,使每个事件或数据被记录到区块链上时,都经过私钥和接收方的公钥进行加密,这两个算法使得即便是黑客,除非得到私钥去解密,否则无法攻破数据,从而保障数据安全问题。
 
  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问题是数据权属和流转。区块链基于密码学技术,采用公钥私钥机制,一个人只要用私钥对自己的资产签名,别人就不能再声明对此资产的所有权了,且不可篡改。对于某个资产的签名,保证了某人对该资产的唯一所有权,即数据确权。
 
  区块链技术发展面临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数据存储。区块链技术从数据库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分布式链式数据库,可借助矿机节点的闲置存储空间,对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而传统的数据存储是基于中心化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极大的消耗海量存储空间。
 
  刘晶:今天,大会的主题是“移动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之前您也讲了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作用,那么,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区块链底层技术具有什么样的关键意义?
 
  吴勇:区块链是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核心技术,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层协议、底层系统是中国占据领先地位的关键。
 
  移动区块链对于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有四大关键意义:首先,移动区块链可以构建新一代信任体系。区块链发展至今十二年,虽为信任机器,但由于区块链只能运行在电脑端、服务器端,人们无法直接加入区块链网络,因此,区块链始终无法为生产生活建立起规模化的信任机制。 移动区块链接纳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成为区块链上的节点,这些节点在区块链的规则共识下,共享信息和数据,协同可信合作。另外,移动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倒逼人人诚实守信,由于作恶行为会被永久记录,使得作恶的成本变得极高,从源头上杜绝作恶作弊行为,构建真正的信任体系。
 
  第二,移动区块链技术解决物联网数据“安全”和“存储”问题。“移动端”不仅仅是用户,更是千亿台物联网IOT设备,这些设备都将产生海量数据,如果数据存储在中心服务器,不仅不安全,还会耗费大量的存储空间。移动区块链作为“点对点的分布式链式数据库”,移动设备的数据“产生即上链”,分布式存储方式安全可靠;同时,数据可直接存储于各种移动设备中,完美利用闲置的空间和带宽,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难题。
 
  第三,移动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权属和流转问题。数字经济时代,用户很多数据产生于移动设备,企业生产的数据分散在各种终端设备和管理系统中,唯有在移动区块链这一底层基础设施,才能实现数据“产生即确权”,价值直接在区块链上流转,实现从“产生”到“流转”价值闭环。
 
  第四,在国际标准和体系建立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在国际标准制定占据话语权的背后,是坚实的核心关键技术做作为支撑。因此,数字中国不仅要发展区块链这个下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还要把握住区块链3.0--移动端区块链,更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控的移动区块链核心关键技术。
 
  刘晶:我们聊了区块链、移动区块链以及区块链技术应用等,今天的大会又是以移动区块链为主题,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移动端区块链?
 
  吴勇:移动区块链,是指能使区块链运行在移动端设备,如智能家居、汽车、工业终端设备、手机的区块链。根据移动端承载区块链能力的范围,移动区块链目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区块链,它在移动端不参与区块链共识机制,另一种是移动端作为区块链共识机制的一部分且参与共识机制,即真正的移动端区块链。前者的移动端是通过区块链为移动端提供链上数据,和传统的客户端 APP 没有本质区别,必须依赖中转服务器才能运行,也被称为移动端区块链服务。后者真正属于区块链的一部分,离线或单机情况下依然可以独立作为区块链节点运行区块链系统,属于移动端区块链本身。
 
  比如,生物链林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款移动区块链技术方案,它解决了当前互联网底层架构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诸多存储难题、不可信等不可调和的痛点;解决了区块链接入到移动端设备的三大难题:“计算、网络、存储”。也就是说生物链林相当于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中重要的可信底层基础设施。
 
  生物链林数据版是全球首款且唯一一个支持跨终端上链的联盟链底层平台,属于区块链通用型底层基础设施,可服务于所有类型的区块链应用服务场景,满足企业级应用在性能、安全、隐私、权限、可扩展性、可用性等全方位的商用需求。为政府、企业实现私有化的底层区块链部署。
 
  生物链林联盟链可信数据版是一个“永动机”:全年 365 天,24 小时无需任何人、任何服务器、任何机构去分发、中转和维护数据,满足政府部门、企业源源不断的数据产生、处理和存储需求,极大降低资源消耗。
  
  刘晶:我们都知道,区块链发展是数字时代的大趋势,企业上链也一定是未来发展必经之路,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区块链?企业如何上链,它有怎样的流程?
 
  吴勇:未来,我们需要在 “分布式、安全性”前提下具备高性能,不会网络堵塞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打破“不可能三角”的区块链。 也就是打破性能、分布式和安全,“不可能三角”的区块链。性能,TPS 指系统每秒处理的事务数,它是衡量一个区块链系统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TPS 决定区块链系统能够承担的业务量。目前大多数区块链,在面临业务量多时,都会发生网络堵塞,无法形成规模应用。 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拥有足够多的节点,而不依赖少量超级节点做决策,每个节点都拥有同样的能力和权利,且高度自治,形成新的连接单元和组织形式。区块链的网络接入、数据传输、存储、共享等都不会被随意攻破,很好实现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
 
  区块链作为“信任机器”,之所以将颠覆社会秩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很好调和了缺乏信任、分配不公的社会矛盾。作为区块链的灵魂--共识机制极度重要,能否满足人性对“公平激励、真实可信”的追求,是它能否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
 
  区块链促进“良品驱逐劣品”正向循环的商业生态形成,企业上链后不再担心合作伙伴不守商业规则,不用担心被平台抽佣,被平台遏制,不用担心好产品缺少客户,只需要踏踏实实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用产品和服务回馈社会。
 
  最后,移动区块链是可以支持全产业、全场景、全终端的通用型基础设施,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未来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普适于各类行业和场景。移动端参与共识区块链,终端用户直接上链,才是足以支持全产业、全场景、全终端的通用型基础设施。
 
  说到企业上链的问题,其实企业可以基于对区块链价值的全面了解,践行“四步走原则”,利用区块链技术从上述三个主要维度评估推动业务转型的计划:
 
  第一步,了解构想对业务的影响。企业需要明确自身最为重要的痛点和机遇。关键问题在于,您拥有哪些痛点和机遇,对于您的企业而言,哪一痛点最重要。
 
  第二步,考虑区块链的角色。结合区块链价值框架,考量区块链的哪些特质有助于解决已确定的痛点或机遇,具体如何实现,是否有其它技术可以更有力或更高效地解决这些痛点、机遇等,综合考虑成本、风险和实施速度。
 
  第三步,确定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唯一性。借助区块链价值框架备忘单,从关键维度评估区块链的功能是否为解决企业痛点的唯一解决方案。关键问题包括,区块链的上述特征对应哪些功能领域?总体而言,这些特征是否为企业的优先领域,这些功能是否仅能由区块链技术提供?
 
  最后一步,确定价值创造点。价值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成本节约、收入增加和客户体验改善等方面。每个驱动因素均涉及技术驱动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当时机成熟时,这些价值驱动因素会成为所有业务案例的基础。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对应这一痛点和机遇的价值驱动因素是什么?我们如何考虑衡量或利用此类效应?我们是否在组织层面和生态系统层面提出了有力论据?
 
  以上几点,就是企业上链应该考量的一些问题,企业上链时间不尽相同,但流程相差无几。实际上,并非所有企业有必要在现阶段去推动区块链应用。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xuedo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