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山:以CIO百人会的智慧结晶,助力波澜壮阔的数字化新时代!

2023-02-14 17:15:23  来源:

摘要: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数字经济发展既是当前全球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趋势,将有效带动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迈向中高端,同时又将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023年1月,《转型破局——中国十大行业数字化转型践行录》正式出版发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杨学山为这本书撰写了以《为波澜壮阔的时代贡献智慧》为题的推荐序。
关键词: 杨学山 CIO百人会 转型破局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数字经济发展既是当前全球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趋势,将有效带动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迈向中高端,同时又将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023年1月,《转型破局——中国十大行业数字化转型践行录》正式出版发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杨学山为这本书撰写了以《为波澜壮阔的时代贡献智慧》为题的推荐序。

\
 

为波澜壮阔的时代贡献智慧
 
风起云涌,一个改变企业发展命运的数字化新时代正在来临。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展再次迎来历史性转折:工业经济转向数字经济、工业时代转向智能时代、工业化进程转向数字化进程。
 
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留下了体系化的科学知识和巨大的物质财富,构建了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为社会的进化创造了新的平台。
 
到工业革命后期,以电报的发明为起点,电话、互联网、物联网相继登场,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开创了新的纪元;集成电路性能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剧增,感知、计算系统、信息网络相结合,以软件为载体,推动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持续迭代升级。
 
以机电一体化为标志,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始融合;伴随着信息网络和信息计算、存储能力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感知、模/数转换等技术的助力,数字不仅成为信息的主要存在和利用的形态,更成为与材料、能量协同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
 
一个以新的资源体系和技术体系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已然开启,这个实践过程就是数字化转型。因此,数字化转型就成为具有数字资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化新阶段这一目标的实践活动的一个代表性概念。
 
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这个主战场就是为了相应对象、场景或系统逐步走向现代化及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在这个主战场上活跃着一个群体——CIO。CIO原指首席信息官,后来又演绎为首席智能官、首席创新官。如果将信息和数字这两个概念与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画上等号,这个群体就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军中的中坚力量。
 
这个群体在几十年信息化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及不被人理解的无奈中成长、发展、壮大。数字化转型是新概念,延续和渐进是社会进化的主要形态,CIO这个群体正是在长期磨炼中,持续提升了实践的能力及对数字化转型规律和本质的理解。
 
数字化转型处于发展的早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转型缺乏符合具体场景需要的典型经验或理论的指导。CIO的积累和思考为填补这个空白提供了基础。
 
《转型破局——中国十大行业数字化转型践行录》一书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真诚希望有志的CIO,不仅为数字化转型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贡献青春年华,更要贡献智慧结晶,将实践总结为理论,成为历史发展洪流中能够沉淀下来的精华。



作为本书的顾问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杨学山教授的推荐序首先从历史维度宏观梳理回顾了工业和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提出,在数字化转型新时代,在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上,CIO人群成为了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军的中坚力量。
 
本书是由“CIO百人会”发起,邀请了来自十大行业的50余家标杆企业深度参与,凝智聚力了30余位行业专家、知名企业CIO的数字化智慧结晶,涵盖理论、战略分析、行业转型策略及行业实践案例,深度剖析了中国十大行业数字化转型特征,为企业摹画数字化转型未来蓝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CIO 百人会:
 
数字时代,中国科技发展与创新再攀高峰时代推动企业CIO们成为数字变革引领者。CIO百人会由CIO时代、新基建创新研究院联合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CIO百人会作为数字化领域高端智库,汇聚了中国数字化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和优秀CIO,搭建了国内数字化领域精英人物的互动平台,传递知识价值,展示优秀成果,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的发展。
 
\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hy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