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时代学院院长姚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数字化转型

2019-04-02 16:59:23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姚乐在活动上做了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数字化转型》的专题演讲。
关键词: 医疗 数字化
  2019年3月31日,由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CIO时代学院承办的“黑龙江省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在黑龙江省医院成功举办。近400名医疗领域的专家与信息化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现场座无虚席。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姚乐在活动上做了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数字化转型》的专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
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   姚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各位都是医疗领域的专家,其实我是个外行,特别是王才有主任是我非常钦佩的,是最资深的医疗领域的一个信息化专家。今天讲的内容可能更多的是非医疗领域的一些思考,也谈一点对医疗的思考。
 
  一、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理解
 
  现在各行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跟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什么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其实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都跟互联网有关,都是互联网带来的。
 
  互联网在进一步连接
 
  互联网带来了大数据,才有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产生。互联网怎么连接?带来了什么样的变革?首先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变了,后来连接了每一个人,连接人的背后是什么?是一个人碎片化的需求和供给。拿着手机,我们想要什么,谁能提供什么,这种碎片化的需求和供给基于人就对称起来了,一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需要什么信息,还只是刚开始,有人说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消失了,我个人认为不完全是,人工智能的红利在产生,但是互联网的红利并没有消失,而且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在连接人之后,现在正在连接物,就是未来每一个物理的东西都在被连接,物理的连接产生数据,物理的状态质量、风险各方面都开始进行监控,这是物联网的应用。最后带来的结果是连接事件,也就是当一些事件在发生的时候,所有跟他相关的人和物,连接各种服务和数据都被连接起来,也就是说当物理世界在发生什么,它的数据在不断的产生,这个数据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模拟它,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会在指导物理世界的运行。所以这时,场景开始变的智能化,但是场景的智能化,连接世界连接人连接物,包括连接各种服务,这些东西都是同步在发生,同步在进行。
 
  认识新一代IT
 
  过去做的应用都是基于单机的,过去像自己挖井喝水,现在放在资源池里,通过自来水来喝水,大家别看这样好像只是规模经济,更重要的是方便,想要的时候随时有,所以它带来的是给无数的场景进行一个能力的支撑。这个时候其实数据也可以大量的产生。从计算模式上来看,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说的是一回事,在底层的架构上,都是数据分布式处理。所以最早谷歌在用这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有的人说是大数据,有人说是云计算,其实本质上就是分布式处理数据的一种方式。对于大数据,我们更重要的是从应用上看它,各种数据通过关联的分析,会从数据里面发现很多的规律和价值,因为人所能处理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跟计算机是没法比的。
 
  最近几年又产生一个比较热的词就是区块链,区块链诞生于暗网,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加密的分布式帐本,在计算机上面记录这个账,大家都在记,而且是加密的,谁也改不了它。由于它的想象空间很大,去中心化,当时我们也被很多人滥用了,所以业界的人说99%的搞区块链的人都是骗子,意图圈钱。但是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讲,我认为未来应该有应用场景,至少现在来讲是早期。
 
  机器开始可以看懂听懂这个世界
 
  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这种背景技术下,每一个领域都开始走向智能化,因为有了数据。所以虽然人工智能很早,60年代就提出来了,但是今天说的人工智能和过去不是一回事。过去做人工智能靠人去输入一些规则给计算机,但是今天的人工智能主要是从数据里面自己总结规律,特别是从大量的数据里面,最早是微软语音识别,后来是图像识别,到最后的自然语言处理。
 
  实际上,真正的人工智能就是这三个东西: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由于它发生了质的飞跃,所以它带来了很多行业的巨大变革。从这个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以及网络分布式的系统,实际让机器的进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好比人的智能或者生物的智能也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像移动互联网是我们连接器,可以无处不连接,互联网传感设备就是我们机器的感官,云计算和大数据深度神经网络是我们机器拥有了大脑,人聪明不聪明,善于思考的人就把他很多学到、听到、看到的东西都建立了模型,就像计算机一样,如果你数据存到这个里面,没用数据给它关联起来,那数据就找不到了,一样的道理。
 
  区块链智能合约让机器拥有了免疫系统和自主权,智能合约实际上是一个自动执行的大脑,大家知道,人体内有很多的免疫系统,每天的大量病毒在产生,在侵入,人为什么不被感染?是因为有免疫系统。它要触发这种跟机器学习的结合,会带来未来的机器世界的自主意识。
 
  二、新的医疗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是个老的概念,国外一直在讲数字化,不光是今年。但是为什么今天的数字化这么热?一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带来新的数字化,大家不愿意再用传统的信息化,因为过去都是基于单机的,现在是多细胞的时代怎么能把单机的拿来用呢?所以现在从建设的模式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智能医疗应用
 
  就医疗领域来讲,各个行业智能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在医疗行业里面,前期可能是更好的患者信息服务,没有来医院之前可以挂号,大家看到几点钟到,到了医院不需要排队,直接看医生,拿药也不需要排队,直接到哪个窗口拿药,后续的还可以跟医生互动等等。当然这种模式在今天来讲,技术各方面完全做到了,互联网+医疗是为老百姓服务,其实这是我们今天最应该去做的。实际上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个患者有大量数据的计算,能够给一些推荐性的内容,包括一些常见病等很多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有很大量的空间可以做,还有一个是辅助的诊疗,可以用计算机看,一般看的太多了,其实人看病某种程度上也是大数据。这时计算机已经到很多领域里面,做辅助诊疗,现在已经进入使用阶段了。在管理决策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特别是管理部门,通过数据发现各种各样的管理漏洞,这些都是通过数据发现的。
 
  未来医院是什么样,我们现在还没有人能真正的说清,因为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而我们只是去探索,或者是去预测。我个人的看法:一是机器人医生,我个人的判断来讲,未来给我们看病的主要是机器人,医生也是从他的经验,是大数据,但是人所掌握的信息量和数据是非常有限的,还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当然这是个远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有很多的反复,从长远角度来讲,法律政策都是暂时性的,创新需要不断的突破。
 
  现在也有机器人手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来做手术,为什么中国的医生这么廉价?就是人太多了,国外培养医生是很难的,没有那么多病人做实验,机器人医生技术一旦拥有了,是可以复制和传承的。大数据最大的魅力在于,可能要得病之前提前告诉你,所以未来每一个人的数据应该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采集。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在“治未病”上面,当然这涉及到整个医疗体系评价指标的体系可能需要改变,今天判断是治好了多少病,建了多少床位,未来整个医疗体系评价指标是,你让多少人不去看病,让多少人避免得病。
 
  下一代数字化模式
 
  在这样的愿景下,整个的数字化模式要发生转型,过去在单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这是最基本的模式。如果信息化还是基于单项目审批制,可能很难融合到互联网的发展当中。还有建设模式,过去都是一个个大项目,这种确实不适合快速变化,如果那时候业务非常稳定,可以搞一个系统支撑他,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快速变化的时代,几个人就能够想清楚了,这个业务就是这么做,都做这个工程不太现实。所以互联网是运营的模式,是快速迭代的模式。

       业务转型分析
 
  业务转型里面有新业态,当然医疗领域里面确实会走的比较慢。还有新的商业模式,像互联网医院就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之前没有这种服务。所谓互联网医院,实际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我们的工具变了,像今天麦当劳、肯德基点餐不需要排队了,一样的道理,都是移动支付带来的核心变革。
 
  新的产品形态,我们从业务转型分析,到底是新的业态还是新的商业模式,还是新的运营模式或新的产品形态,都要考虑客户、产品、流程、工具以及人员等因素。
 
  转型策略
 
  不要为了转型而转型,这是做互联网平台的一个基本特点。转型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五大方面着手:一是要积累用户和数据,用户的行为是被积累下来的,这些数据非常的重要,搞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数据从哪里来?要通过用户的行为,如果把用户数据积累下来,也是非常可观的价值;二是重视自身人才转型;三是从痛点和问题入手;四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用外部的服务,包括语音视频和通讯,很多基础都是要应用外部的能力;五是要小步快跑与快速迭代。
 
  转型的能力建设
 
  能力的转型包括:一个是自建互联网平台;二是与公有云平台合作;三是开放式创新;四是自建创新研发团队。
 
  总的来讲,转型要做正确的事情,决战未来需要有良好的战略视野和横网视野。
 
  三、结束语
 
  最后有三句话:技术永远在进步,转型永远在路上;技术洞察力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机会属于有备而来的人。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能抓住机会的人。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