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罡:数据驱动的数字政府建设

2018-07-09 17:48:36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罡做了关于《数据驱动的数字政府建设》的主题分享。
关键词: 数字政府
  2018年7月8日,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光明网主办,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联合主办,北达软、政府采购信息报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CIO时代学院学员、政府CIO论坛成员、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管理者等上百人相聚一堂,围绕主题"数字政府与数字中国建设",对数字政府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开展的具体内容和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罡做了关于《数据驱动的数字政府建设》的主题分享。以下为演讲实录:

\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罡

  首先代表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祝贺本次会议成功召开。软件工程的目的就是解决大家在做信息化过程中的效率、质量和成本的问题。如何把质量、效率和成本都进行优化是关键所在。围绕主题我主要讲三个部分:
 
  首先,学习数字政府到底是什么。去年12月份中央政治局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正式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最后发布的新闻稿就是七段文字,第一段如杨部长所说,数字资源和信息资源是同义词。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就不用纠结做的是大数据还是信息化。当然中间还是有区别,其中有三段话跟数字政府相关,最重要的是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这里面除了两位老师说的关于改革赋能、关于技术以外的,比如说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同时这里面也强调了技术应该解决什么。还包括杨部长反复强调说,其实今天政府做大数据或者整个中国做大数据,不是说数据愿不愿意共享,而是数据够不够。在贵州数博会上,在一些城市领导,他们确实是梳理完自己城市的数据之后,发现其实不是信息孤岛那些问题,而是打破信息孤岛之后真正要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智慧社会,缺的是社会上的数据。“大数据战略”里也反复强调加强政府和社会数据的统筹。
 
  第二、政府把数据驱动的治理做好以后,接下来就是保民生。 “数据多跑路”,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我跟孟老师有同感。最近浙江大力做各种App, App做的再厉害也不可能比得过BAT。但是其实入口级平台级App里面整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这意味着政府开发出一个服务以后没有必要做一个App,只要授权给社会上的大公司,相信BAT那些企业会第一时间就把服务数据搬到微信、支付宝里面去,根本不需要我们再花钱去做,而且还要推广。关于便民应用是不是等于手机上的App,这绝对是巨大的问号。而且App生态正在从App转向API。所以,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是很大的问题。
 
  最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既要避免完全做虚,但是也要强调线上线下的互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对“国家大数据战略”从数字政府的角度的学习心得,是从“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七段话当中至少可以领略到,数字政府目标就是政府本身的决策、社会的治理、公共服务的高效化以及经济发展的融合化。抓手包括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的挑战首先是要打通信息壁垒,第二是解决政府本身自己的数据,其实远远不够去做数字政府,不够去发展数字经济。这时怎么统筹社会数据是巨大挑战。再就是政府开发便民应用绝对不是开发一堆的App,而是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目前从App经济向API经济迁移过程中,国内几乎没有。而国际上基本就是Google、Facebook这些巨头做尝试。最后就是到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怎么融合。个人认为就是人机物融合或者虚实融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挑战。
 
  在前几次会议上也给大家汇报过北大做的一套燕云系统。相当于今天开发系统是白盒式,但我们做了一套黑盒式,在不折腾大家的情况下够能以上百倍的效率把数据拿出来。什么概念呢?传统的方式基本是至少半年,用我们不超过一个礼拜就可以全拿出来。做这个之后我们发现当把信息孤岛打破以后,接下来的大问题就是数据流通问题。数据流通在政府里面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可信问题。如果考虑统筹社会数据,其实安全隐私就变的至关重要。所以一套可信可管可控的方式使得数据能够开放流通共享至关重要?
 
  北大燕云正在成为国家的打破信息孤岛的技术创新方案,大概原理很简单,传统的原系统的源码、文档、数据库管理权限,一般还需要原厂配合。但是政府里面很多系统上十年上五年,很多开发商已经没了。北大燕云做的其实是后台数据库里的内容以及经过中间业务逻辑处理过的业务数据。这个业务端真正有价值的,是使用的数据和功能全部在前端都能展现。所以北大燕云打破信息孤岛不存在任何问题。打通信息孤岛是北大燕云做的第一步,整个大数据价值链从数据的收集到数据的变现,数据变现一定是回过去调用原来的业务系统,打通上下游,其中面临巨大的生态问题,中间的各个环节都面临信任的壁垒。这部分我们做了一套北大数链。
 
  例如互联网数据的共享交换或流通交易的问题,已经形成了三类数据交易的中介:第一类是数字广告,例如在淘宝购物,打开今日头条会有相关的推荐,因为今日头条在数字广告DSP市场上,购买了淘宝的销售信息。第二类BAT本身是巨大的数据入口和流量,在BAT系统中数据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共享。第三类是深恶痛绝的数据黑市。以上三个交易中介,有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市场。在这个数据交易和大数据生产关系下,我们面临着一些新问题。首先对于数据处理者,从大数据4V特征来看全都面临问题。数据不是全量和实时的,可能已经混淆,甚至在数据中会掺杂一些东西,抬高价格,进行智能处理时是存在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数据生产就是在座的各位。没有人权和隐私,甚至被错误的进行画像后,在虚拟空间的数据人格也是扭曲的。最近欧盟出台的GDPR定义了一些权限,包括访问权、反对权等等,但目前在中国各位还没有这些权利。
 
  由于互联网巨头形成的数据垄断导致的数据生产关系严重制约了智能化第一生产力。例如,BAT通过各个应用收集个人的数据,然后用不同维度的数据各自画像,提供给政府或者他人。但此时拼出的显然是一个扭曲的人,因为所有数据已被企业分别进行处理和画像。真正合理的应该是把同一个人的数据,在各个App或场景中的数据都真实地汇总起来,然后进行画像,这样才能做到全维、全量、全时数据的汇聚分析和监管,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采用区块链可以实现这一点,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做了一套这样的系统。在手机上,无论是iPhone还是Android,首先你要有知情权,二是用户有权利选择是否共享,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数据是可以共享的,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共享。如果别人需要数据,他会上到区块链,在区块链上进行分析也可以做应用,所有的数据都保证在链上,甚至在链下。与一般区块链不同的是,目前很多人认为区块链与互联网是分割的,但我们认为并不是这样的。大部分用户的数据、用户、功能,甚至是投资全部沉淀在互联网上。互联网是经过十五到二十年的建设才发展到雏形的样子,区块链的发展也必将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这套反射技术让数据能够按需上链下链。与比特币、以太坊不同,他们以发钱为主,我们是以发数据为主,数据越多越好。我们设计了主链是数据链,支持甚至鼓励“花”数据,随着节点数越多性能越高,吞吐量越高,而比特币、以太坊是相反的。数据是有价值的,我们也设计了一个侧链,侧链就负责对数据链上的数据交易进行定价,支持按需定价。把数据放在一个具体场景里才有价值,才能实现场景化的数字定价。我们也做一套合约模型,有很多功能就给它约束掉了。今年北大一百二十周年校庆已经发了创设区块,目前在全球五大州十几个国家有部署了,已经开始试运行。我们最终想做的是面向数字政府,这套双链设计完全可以支持省部、国家地市相关数据的交换要求。
 
  当所有数据都在可信、可管、可控的环境中流通后,接下来要做的是什么?如今我们一直在讲智慧城市,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日本学者在2010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鼻涕虫二十六个小时在培养皿上,演化出它内部的传输系统,把营养液传输到身体各个部位。这一套内部的营养传输系统与东京一百多年形成的城市群交通主干线几乎相同。目前,城市生态制约就是因为有人的存在。生态系统论有三代:第一代是基于物质的,牛顿力学;第二是基于能量,分子力学的,只要有人参与了任何大规模的复杂系统,前面两个都不能准确刻画;第三代是基于信息的。人类参与的系统能够呈现出与分子系统、物质系统不同的地方在于与人所相关的信息的与环境和内部的交换。虽然目前还只是一个学说,但可以看出,真正从生态角度去看数字政府,其实存在巨大的挑战。核心的挑战是打通人、机、物之间信息流的边界。综合国内十七家学校共同研究人、机、物融合的情况下,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信息流的边界打通,让它们以数据的方式流通起来,最终形成未来的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这是我们未来希望出现一个盘古操作系统。
 
  我们希望通过北大软件所的创新技术去支持数字政府,感谢北大CIO班,因为北大燕云的成功离不开在座的各位,希望接下来通过北大数链和盘古操作系统,与大家一起打造中国数字政府的建设,寻找出适合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能用、可用、适用和好用的技术。谢谢大家!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