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金融CIO论坛”成功举行

2017-08-13 09:08:55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7年8月12日下午,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和《金融电子化》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期金融CIO论坛”在北大中关新园成功举行。
关键词: 金融 CIO 人工智能
  2017年8月12日下午,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和《金融电子化》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期金融CIO论坛”在北大中关新园成功举行。来自金融业界的专家、知名CIO及金融CIO班学员欢聚一堂,就本次论坛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金融创新”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
《金融电子化》杂志社副主编、第二届金融CIO班学员  邵山
 
  本次活动由《金融电子化》杂志社副主编、第二届金融CIO班学员邵山担任主持人。他提到,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阶段,无论是人机大战,还是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军事、教育等方面,尤其在金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比如人工客服、智能投顾、营销筛选、风控、内部管理等环节。各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都已做了很多的工作,分布式计算及算法学习有利于提高金融行业在金融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的技能,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相关业务的成本,同时提升了金融服务体验。他介绍道,本次论坛请到了金融行业的专家,希望到场的各位嘉宾能通过本次活动有所启迪。

\
腾讯云大数据与AI副总裁   王龙
 
  活动开始,腾讯云大数据与AI副总裁王龙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的金融应用场景》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便开始提出了,其本质目的是神经网络,而这些神经网络需要数字世界来模拟。随着算法、计算能力、大数据的融合,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本身是一个自动化的延伸,而不是一个空中楼阁。腾讯云目前在人工智能布局上主要侧重于基础设施、海量数据、先进算法三个方面,具体如建立公有云、成立实验室等。腾讯云的目的是云服务,本质是服务于IT和应用,整体理念是围绕短板进行,整体布局是以需求为导向,打造不同产品的层次和矩阵,比如人工智能客服、人脸核身。最后他强调,人工智能未来在金融行业的个人理财、市场预测、反欺诈、风控等方面将会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
阿里人工智能专家、阿里大数据资深专家   周卫天
 
  紧接着,阿里人工智能专家、阿里大数据资深专家周卫天在活动上作了题为《数据智能点燃金融应用与创新》的主题分享。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最基础的一方面是数据智能,数据智能包括大数据、大计算、业务场景三个要素。从数据治理到组织行为的革新和管理提高都与大数据所带来的一切有关,在进行评价时,需从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和数据成本三个维度展开思考。阿里在具体实践方面包括智能平台体系、蚂蚁金融云、银行业金融智能、用户画像等。他强调,目前银行风控缺乏利用海量的交易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时分析和全量分析,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时效性、缺少主动和自动化实时监督与预警。对人工智能而言,如果没有数据,产生的智能就是无本之源。如果没有技术,便丢失了人工智能最核心的内容。

\
中银金融商务有限公司IT总监、第二届金融CIO班学员   王小丽
 
  中银金融商务有限公司IT总监、第二届金融CIO班学员王小丽在活动上带来了题为《客服转型中的AI应用》的主题演讲。她认为,作为一个企业,重要的是如何将新技术引入到企业里,结合企业业务的特点,真真正正的发挥其作用。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很多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企业不得不做出转型的选择。对客服而言,移动互联也是这轮转型中的始作俑者,客户体验、客服职能、客户群体都在发生着改变。客服本身主要包括客户、生产绩效、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四个方面。当前阶段,优先智能的是文本客服,语音智能客服仍在发展过程中。最后她表示,企业应思考如何让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在投产后要有一定的适应条件,提供产品的公司应进行适度的营销包装,真正为客户带来生产力。
 
  在话题研讨环节中,由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姚乐作为对话主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所副所长狄刚、中国工商银行科技部副总经理张艳、中国人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宏玲、中国福彩中心技术部主任张彤等金融领域专家就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金融创新”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来自日志易、亚联和偶数科技的技术专家也一同参与了本次研讨。话题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金融科技、金融系统数据安全、算法与数据、业务场景、金融风控等方面,现场讨论气氛浓厚,精彩观点频出。

\
合影留念
 
  至此,“第十期金融CIO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接下来陆续会有更多精彩活动。相关活动动态及干货分享可关注CIO时代APP,期待下次相约。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