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CIO时代中国行杭州站】姚乐:新一代IT与 "互联网+"制造

2017-08-07 15:13:21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7年8月4日,“2017CIO时代中国行杭州站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活动在杭州顺利举行。 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姚乐在活动上发表了题为《新一代IT与 "互联网+ "制造》的主题演讲。
关键词: CIO “互联网+”制造
  2017年8月4日,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CIO时代学院、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浙江省企业上云服务联盟承办的以“融合创新,云领未来”为主题的“2017CIO时代中国行杭州站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活动在杭州顺利举行。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姚乐在活动上发表了题为《新一代IT与"互联网+"制造》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
CIO时代学院院长、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秘书长  姚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的主题是《新一代IT与“互联网+制造”》。首先谈一下对新一代IT技术的理解,接着谈对“互联网+制造”的理解,最后是结束语。
 
  一、对新一代IT的理解
 
  1.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IT技术
 
  人们都说互联网在改变一切,不论是智能制造也好,“互联网+制造”也好,各种概念频出。其实它的核心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些信息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无论是云,还是大数据,大家看到的这些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比如移动互联网是连接人,物联网是连接物,这些连接会带来很多应用场景的变革。连接的背后是云和大数据处理,其中包含大量数据的处理,我们不可能基于过去单体的方式处理数据。因此,这时云和数据的产生,显然是诞生于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但为什么今天各个行业都在说“互联网+”?因为我们看到互联网在进一步连接人和物,包括下一步业务的场景等很多方面,我们到了连接物的时代。这种连接背后大数据的处理,最后会带来智能化。如今人工智能这么火,原因在于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大大增加,机器可以像人一样不断学习。其实区块链也是互联网的技术,它是在网络节点中建立一种信用体系,其本质是加密的分布式账本。
 
  互联网过去需要建立信用体系,比如我做了什么,不能说我做了就行了。过去我们靠中心化的机构确定它的权威性,现在不用了,我们只要通过技术手段建立这种信用体系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信用体系,包括我们下一步在物联网领域机械、设备之间的信用,也就是说什么不能进行操作,比如家电智能化后,我们可能要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建立信用体系,建立黑客不被允许的操作。
 
  总体来看,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云也好,大数据也好,其实最根本的技术是互联网带来的。
 
  2.新一代信息化模式的催生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对在座的CIO、搞信息化的人而言,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过去做的信息化都是基于单机,属于单机时代的。现在提到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因为过去的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个累赘,甚至是我们的一个包袱。为什么?各种业务场景不断被变革,过去基于单机的软件已无法支撑,而且非常笨重,改起来很难。因此,今天互联网的技术使我们意识到过去基于单机模式的信息化,我们要被抛弃掉,我们需要走向一种新的信息化模式。过去基于单机时,我们用的数据库、硬件都要从上到下考虑,是一个纵向的考虑。如今我们基于互联网的模式,都是横向的考虑,一层一层的,当然大的是三层(SaaS、PaaS、IaaS)。可以看出,未来从上到下,一切皆服务,而且这种服务会越来越多。
 
  在此背景下,整个开发模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流行开发运维的结合,快速迭代。我们过去搞信息化,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还没做完就过时了。今天我们面对创新挑战,要求上午有需求,下午就要有一个版本。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要做到信息化的转型。
 
  3.双模式IT
 
  在转型时代,我们确实面临很尴尬的场景。一方面,现在这些业务都在传统的模式下运行,我们的ERP、CAM等很多的内部系统。另一方面,现在“互联网+”、互联网化各种各样的场景需要用新的技术,我们不可能用传统的技术连接用户,包括我们的智能制造,都不可能基于传统的技术做。这时的传统IT也是要继续的,你不可能一天废掉,因此提出了双模式IT的概念。如今是一个并行的时代,传统的IT不能一夜之间丢掉,新的创新业务都要在新的模式、IT下做。传统的模式中都是瀑布式开发,周期很长。为了业务的平稳运行,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业务过渡到新的平台上。总体来讲,传统的IT是为了维稳,新的IT是为了快速创新,这也是很多企业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在美国工业互联网指导背景下,提出了把服务打包出来,所有新的应用在新的平台上,以微服务的方式来做。我们过去做大系统,现在都做微服务。微服务最大的好处是服务之间独立,相互间没有影响。更新迭代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而且可以随时改。这是新模式的一些优势。
 
  二、互联网+制造
 
  制造业会发生什么变革?我们说国家提出了“互联网+”,我认为这是中国的,确实也是开始才提出的一些概念。“互联网+”的概念用得非常好,国外也开始用。包括在之前几位专家的演讲中,我也感受到中国创新的力量、领导的重视,确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包括制造业这一传统的行业。
 
  1.互联网+
 
  “互联网+”到底“+”什么?最根本的还是技术,因为技术在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在新的技术下,很多模式在变革。我们要知道互联网的模式应该是什么,包括整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模式。其中很多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变革,我们不能用单机时代的思维看待现有的业务。很多业务由于互联网的连接、互联网实时数据的采集都会发生一些变革。往往一个小的变革,可能会引发行业的变革。比如共享单车就是因为移动支付的方便,传感的应用、大数据的分析也随之而来。因此,这是一种新的模式、新的思维方式。
 
  2.互联网+制造路径的选择
 
  在整个制造业变革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路径的选择。国际上有两大路径,一个是德国工业4.0,一个是美国工业互联网。2016年,我一直在呼吁我们应该多向美国工业互联网学习,因为德国工业4.0是市场战略,它将工业分了四个阶段。从它的判断或主张来讲,你要搞4.0,先要有3.0的优势,3.0是自动化制造的优势。德国人确实在这方面是最强的,如果我们沿着这样的思路,就得将德国的设备买过来,然后再做4.0,是这样吗?对国家而言是要有3.0的基础,对企业而言是需要3.0吗?我认为美国工业互联网是颠覆的思路。德国的是集成到多个平台,物理世界和现实世界可以互动,这是4.0未来的远景。当然远景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选择路径上,美国工业互联网是完全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架构,在打造未来制造的模式。其实我们看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思想,不论是IT也好,信息技术也好,通讯技术、CT也好,还是运营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也好,它都会融合到互联网技术,我认为这是美国工业互联网非常核心的一点。因为我们要从技术的角度看,模式的东西一定是技术导致的。这是一个根本源头,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技术,也就是云和大数据。前段是移动和物联网的连接,当然会生成人工智能。因此,这些新的互联网完全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所以从德国工业4.0三个集成、美国工业互联网三个比较来看,我认为除了中国,只有美国有这样的优势,甚至中国比美国才更有优势去竞争。之前的专家演讲中有提到浙江是全国最有优势的,拥有制造业的优势。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比美国还要强,因为制造业最完善的产业链在中国。如果我们抓住机会,真的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欧洲这样的国家是没有互联网基础的,因为在杭州有阿里巴巴等很多互联网的公司,大量的技术人才回流到传统行业,加速传统行业的变革。可以说,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技术,这是中国巨大的机会。我认为我们应该选择美国工业互联网这样的路径,向他们学习。我们很多的模式,不是说非要走传统的路后,才能到4.0的路。
 
  3.美国GE模式
 
  GE平台的中心是云,狭义的云是应用(apps),以及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什么概念?在过去,我们说在自动化时代,制造是按照设定的流程,是固定的。未来我们说智能化,最大的区别肯定是要有参数和模式的选择,它是柔性的,就像人一样,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去改变、做决策。其中就有很多参数的选择,出了问题,你如何处置这些事情?这些需要我们开始在制造业这一端做深度的计算和分析。当然,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进入到云里面计算,因此,提出了一个物计算的概念,基于工业互联网更多提的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离设备更近的,是把机器设备和边缘设备等构成了一个局部的计算环境。有些东西需要到云里面计算,而大量的交互是在设备端进行计算和分析,实际上这是非常核心的东西,包括基于设备的采集、分析,甚至有些东西要放到云里面分析。当然还有应用,工业互联网也好,智能制造也好,应用究竟是什么?我们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搞工业互联网+就工业互联网+。就美国的GE模式而言有两大应用:第一个是资产运营的优化,资产就是机器设备,判断设备是不是要坏了,设备的运行大概是什么规律,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当发生情况时,可以提前高知;第二个是运营业务的优化,比如要建立柔性的生产线,如何进行更好的排产、流程的优化、参数的优化,需要做大量的数据采集,进行业务运营的优化。

\
 
  上图为Predix的技术框架,我们看到完全都是互联网的开源技术。有两个标红的技术,比如HAWQ,实际上很多技术的研发都在中国,HAWQ是在中国提出来的,而且其中有很多快源的技术是中国人在参与。因此,中国在互联网的技术方面,包括下一步工业真正与互联网融合时,互联网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业互联网的industry,它不仅仅是制造,还包括教育、医疗甚至智慧城市,实际上它是产业的意思。也就是说,未来各个产业的变革都要依赖于这样的平台。因此,云和大数据的互联网技术,是各个行业变革的支撑基础。
 
  刚刚提到美国的GE模式,国内有一家。我为大家解释一下和利时模式,它也是学美国的GE,完全基于开源的互联网技术。中间也是云平台,一边是边缘计算,另一边是各种智能的应用。包括整个的技术基础也都是开源的技术框架,与Predix是很类似的。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和利时模式?可以说这也是我们国内跟得很紧的,而且在很多方面逐步开始超越。因为这些开源的技术,中国有最大用户的市场,技术人才储备各方面已非常巨大。和利时收购了一家公司,这个公司被和利时收购后就改成了和利时智能,完全做中国GE,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模式。我认为这个模式,完全是基于开源的互联网技术。GE与和利时做工业互联网平台都有一个独特优势,他们是做装备的,可以动底层的设备数据,因为机器设备都是被软件所定义,这些设备数据要能采集得到。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平台,由于各种设备的标准、数据采集不到,也无法做分析,这也是他们的优势。
 
  三、结束语
 
  1.制造技术在软件化,软件在定义一切。
 
  软件定义零部件,软件定义装备,软件定义生产线,软件定义工厂,软件甚至定义产品,一切都是软件所定义。其实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自动化的制造已经开始被软件所定义,自动化装备的生产线中已有大量的软件。当时的软件为什么不同于今天的软件?过去是嵌入式的软件,就像过去信息化时代的单机一样,各个服务器都是独立的。今天每一个机器设备不仅有嵌入式的软件,有芯片,身上还要加传感、通讯。它的背后是什么?甚至把机器设备原来硬件控制功能抽象到软件上。云计算的核心是把过去硬件上的控制功能抽象到软件上,由软件的云管理平台统一硬件资源。未来,我们的制造业、机器设备也会面临这条路,它定义的软件生产线和控制关系功能也会抽到软件管理层面,这又回到了云和大数据。因此说美国工业互联网都要融合到互联网技术,未来所有的一切都是投到互联网的技术上。
 
  2.新一轮产业革命背后的主要支撑技术就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
 
  技术革命推动整个革命的进步,无论搞智能制造也好,搞“互联网+”也好,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是技术革命最大变革的驱动力。很多企业走过了很多的弯路,被云、大数据的概念打了包装后,实际上做得是传统化的模式,当然解决距离问题也是有必要的,但我们要从方向上展开认识。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在云端里出现很多的教训,比如花很大的代价做了一大套系统,说要搞电商,最后一做促销系统就奔溃了,所以后来不得不去IOE。
 
  3.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消费升级是新一轮制造业变革的源动力。
 
  “互联网+制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为了制造而制造。每个企业家都必须认识到做这个事情的价值是什么。对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政府也愿意大量投资,但对企业家而言,必须要找到切入点,找到根本的动力。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帮我们降低成本,过去由于我们没有这样的技术,不透明造成了大量成本的浪费,或者机器替代人,这些都是成本的降低;有的是为了质量的提高,比如过去我们的产品出了问题,原因找不出来。为什么这一批次质量差,那一批次就好?可能与加工温度、压力有关,这都是靠什么来决策?就是靠大数据,靠数据来告诉你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质量的不稳定,或是质量出了问题;还有消费的升级,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是技术在驱动。驱动的最后是消费端或客户端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消费的升级有很多方面,其实更好的用户体验也是一种消费升级。同样一个产品什么也没变,交付周期短就是一种消费的升级。过去订购10天到,现在订购2天到,这就是消费的升级。还有产品,在使用它的时候我有移动APP,可以随时查问题,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当然还有可能是产品端必须加入新的元素,导致产品的升级。比如冰箱,像京东和美的都在做互联网冰箱,假如未来冰箱里放一个酸奶,快过期了,它可以提醒你什么东西快过期了,或者放了多长时间。根据你的消费习惯,家里的鸡蛋突然没有了,它会提醒你直接购买。这些都是附加值,属于消费端的升级。消费端的升级也是由技术驱动大量的机会。这些一点点小的升级,带来的是整个产品的巨大改变,甚至是整个商业模式的改变。以苹果手机为例,在过去,手机最主要的功能是打电话,但今天手机主要的功能是打电话吗?最多的时间是发微信。实际上这就说明了苹果就是用APP这样的模式,颠覆了传统手机的市场,这又是消费升级。我相信消费升级的机会会有很多。
 
  最后,更多关于互联网技术的内容,可关注CIO时代APP,免费微讲座每日上线。谢谢大家!
 
 
  关于CIO时代APP:2016年,CIO时代APP也顺势推出。CIO时代APP包括20多个专题的资讯;业界重要活动的直播大厅;IT业界专家、CIO和教师的微讲座、问答及在线研讨;新IT产品的选型及招聘求职等。CIO时代APP是IT人士终身学习与资源对接的平台。在个人服务基础上,CIO时代APP也推出了企业顾问服务和高校第二导师服务。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