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交通 > 正文

代表委员谈交通:未来出行离不开智能交通

2018-03-15 10:05:01  来源:中国交通报

摘要:两会期间,本报特派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行业的代表委员们。一起来看看本期嘉宾关注的交通事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两会期间,本报特派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行业的代表委员们。一起来看看本期嘉宾关注的交通事↓↓↓
 
  全国政协委员郭继孚:
 
  未来出行离不开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现在跟我们关系太紧密了,买机票、火车票,查询航班、车次、地铁、公交、路况等都离不开智能交通服务,未来出行可能更离不开,就像现在生活中离开了手机会‘手足无措’一样!”不久前参加了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有关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同交通运输“化学反应”的必然结果,将来智能交通的理想状态就是人、车、路高度协同,出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们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出行。
 
  近年来,借助移动互联网覆盖范围广、便捷程度高的特点,智能交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满足了公众出行需求,提高了政府决策管理水平,同时运输服务提供者也不断完善自身服务能力,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但目前人、车、路的协同并不充分。”郭继孚说。
 
  春节假期结束前后,琼州海峡因大雾多次停航,造成旅客、车辆大面积滞留,给公众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信息不对称是原因之一!”郭继孚表示,原来出岛汽车随到随排,旅客无法判断天气情况并作出相应调整。2月28日,“秀英港预约排队系统”投入试运行,逐步改善旅客长时间排队、城市道路拥堵等现象,维持车辆进港秩序,方便旅客出行。郭继孚认为:“这充分证明移动互联技术对交通运输的积极作用。”
 
  谈到智能交通的理想方式,郭继孚告诉记者:“未来的信息化是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人、车、路将高度信息化、协同化,不仅出行效率大幅提高,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绿色水平。”他提出四个关键词,“信息化”,即出行与信息相辅相成,交通服务更加便捷,各种运输方式组合效率充分发挥,人们出行更加便利;“智能化”,以无人驾驶技术为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离我们越来越近,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北京燕房线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共享化”,私家车等资源将以分享式的形态融入大众生活;“协同化”,预约式出行方式将逐步推广,大家在家里就可以“排队”开车上班,交通出行不再无序、盲目。“这是一种信用化的出行方式,离不开超级运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更离不开个人的严格遵守。”郭继孚解释说。
 
  智能交通前景令人期待,但当前出行碰到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堵车。对此,郭继孚建议,有关方面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路况信息的精准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规范执法,提高造成拥堵的违法成本,才能逐步让交通出行更加有序。
 
  此外,郭继孚就当前公众关注的设置公交专用道是否能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发表了意见。“设置公交专用道,首先要考虑它的政策导向,即提倡公交出行优先,应该是哪里拥堵公交专用道就设在哪里,让公共交通‘快起来’,促使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郭继孚表示,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才能逐步实现整个城市交通容量提升,从而有效应对“大城市病”,解决目前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发展中遇到的交通拥堵问题。
 
  “道路资源精细化利用毋庸置疑,但如果公交专用道出现闲置现象,需要城市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汲取教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根据行车效率进行评估并作出调整,才能更好满足老百姓出行需要。”郭继孚进一步解释说。
 
  全国政协委员顾明:
 
  “天鲲号”填补自主设计建造空白
 
  2017年11月,“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正式下水。许让利 摄
 
  “过去大家不了解我们疏浚行业,说我们是挖泥的,多土啊!我说你别小看挖泥船,这个东西很复杂,21世纪之前全部依靠进口,还不好用!”一提起自己的“老本行”,全国政协委员、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顾明便打开了话匣子。
 
  1921年,海河工程局利用从英国引进的“快利”号耙吸挖泥船疏浚河道。
 
  1897年,原海河工程局(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前身)成立后,由于治理海河河道的需要,海河工程局开始着手购置疏浚设备,于1902年从荷兰购进了首艘链斗挖泥船——“北河号”。此后又先后从国外购置了“新河”“燕云”“中华”“西河”“高林”等挖泥船。这种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
 
  进入21世纪,我国疏浚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17年11月3日,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共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成功下水。该船实现了我国重型自航绞吸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填补了自主设计建造重型自航绞吸船的空白。
 
  “独立完成设计与制造,同时具备实操经验,并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全世界只有我们一家。” 顾明自豪地说,“‘天鲲号’去年成功下水给了我们一针强心剂,接下来的装备肯定更先进!”
 
  全国人大代表金锋:
 
  支持深远海救援装备的配置和研发
 
  “救捞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中起到安全保障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全国两会,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潜水勇士——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副队长金锋继续呼吁加强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从事水上应急抢险打捞工作多年,参加过包括“东方之星”轮、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在内的数十次水上应急抢险,金锋对海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感触颇深。“船舶大型化高端化是世界趋势,海上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锋告诉记者,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海上应急救捞作为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同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外交以及海洋权益维护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的救援过程就是一个例证。
 
  “现在回过头来看,尽管我们出色完成了登船搜寻这一关键任务,得到了伊朗方面的肯定和理解,赢得了外交主动权,维护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声誉。但是,如果我们海上应急救援能力更强,装备技术更先进,也许效果会更好。”金锋说,今后还可能发生类似甚至比“桑吉”轮事故更严重的海上灾害,这将对海上事故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救捞系统如果不能跟上来,不作为‘重头戏’来发展,导致的影响不敢想象。”金锋表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海上应急抢险打捞行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特别是支持深远海应急救援装备配置和技术研发。
 
  “希望依托5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和6000米水下机器人作业技术,支持相关单位进行研发攻关和实战训练,从而为国家实施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维护国家权益、发展外交关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提供更有力的保障。”金锋表示。
 
  金锋对接下来的履职尽责已做好打算。“全国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我们就是为了人民。我们要努力把好的意见提上来,把存在的问题、难点提出来,一起想方设法来解决。上下齐心,我们才能做得更好,国家才能发展得更好。”金锋说。
 
  全国人大代表马叶江:
 
  多种运输方式应有机结合各展所长
 
  “铁路管理体制改革,走到市场的方向上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要注重提升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铁路的骨干优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叶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马叶江告诉记者,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去年9月成立以来,效益明显提升,货物、旅客发送量同比分别增长6.75%、5.6%。
 
  要想发挥铁路的骨干优势,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和其他运输方式做到有机融合,取长补短。”马叶江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是一种恶性竞争,而是一种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应该各展所长。做到了有机的衔接,才有可能共同提高企业效益。”
 
  马叶江举例说,我国南北之间陆路运输有很大需求,山西、内蒙古西部和陕西北部的煤通过船运到南方来,东三省的粮食也是通过海运运到南方的消费地。这两种物资都需要通过船舶这种驳量非常大的运输方式运到码头,之后再与铁路有效衔接,用500到600公里距离的铁路运输分拨出去,再由汽车将其运输到各个点上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物流链中各干各的事情,我相信一定能够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能够达到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马叶江说,要进一步加大铁路与港口、公路运输基地的信息交换力度,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能够实现电子信息交换。
 
  旅客联程运输也是马叶江关注的重点。马叶江认为,联程运输是一种非常有创意、非常好的方式,但是推进的效果不明显。他分析说,各种运输方式在准点率上有比较大的差别,并且一票制的进站上车或者进港登机这些进出站服务上,有待形成完善的机制。
 
  “安检是旅客联程运输要重点突破的方向。”马叶江认为,一地查验应该就是代表整个通道上都可以通行。旅客的行程分段,服务和体验不能分段。可以先找具备条件的地方进行试点,逐步形成完善的联程运输服务体系。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