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转型 > 正文

数字化转型成功企业才占7%?2B市场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2018-10-30 15:29:22  来源:i黑马

摘要:2011年随着信息化全面铺开,企业服务领域飞速发展。2015年全国企业服务领域创新公司超过13560多家,达到数量顶峰。2015年之后,企业级服务公司,不管在数量还是在投资事件方面,都是最火的一年,所以,业界定2015年是“企业服务的元年”。
关键词: 转型
这一年是冰火两重天的一年,上半年投融资非常火热,下半年突然就是资本寒冬了。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16、2017年企业服务领域的公司数量,事件数量仍然是排在第一位的。
 
但是在融资金额上面相比金融行业或者出行领域就相对少了。到了2017年,不管在人工智能,还是在基础设施行业,需要更多资本后期运作的时候,非常多企业服务领域超过1亿人民币的公司出现,所以2017年企业服务方面不管是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都达到了顶峰。
 
到了2018年,整个企业服务领域开始呈现上升式发展,以2018年上半年为例,根据I黑马&数字观察的H1报告指出,2018年H1,国内企业服务融资共414起,与2017年H1相比增长15%,数量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事件总数的上升,也伴随着金额的上升。2018年上半年国内融资总额达722.0749亿人民币,同比激增300%。
 
整体来看,与2017年H1相比,2018年初开始资本市场在企业服务行业中的异常活跃,目前在各个行业中,企业服务的获投事件数量依旧排在首位。
 
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认为,企业服务市场经历过野蛮生长、短暂回落和萧条,整个市场已经回归理性,并没有像有些人说这个市场进入泡沫阶段。“如果前几年是尝试性阶段,现在整个市场还是早期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机构都没有赚到钱。”
 
首先,从市场的角度,根据IDG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指出,过往几年,整个公有云市场的增速和未来几年的增速是非常快,大概有30、40%的增速。不过,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很难找到哪几个行业复合增长率30%40%。
 
其次,从美国整个云市场资金流入的角度来看,根据美国研究机构披露的数据,过往的10年企业服务行业吸引的资金超过整个领域的40%,而且这个速度还在加快。从市场的角度,从投资的角度,都可以看到整个市场不存在太大的泡沫。
   
如果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加速阶段。根据埃森哲披露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比例,只占7%,这个数字其实非常非常小,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刚刚进入到一个开始慢慢加速的阶段。
 
同时,报告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所带来的效果是非常直接的,50%的数字化业务的占比。而且是在效益的层面,是成倍于未转型的企业。“不过,我认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国内的企业服务公司而言就是“城镇化建设的最大机遇。”所以,整个企业服务市场正进入到企业需求加快爆发,投资加快进入的一个过程。”
 
不过,陈利伟指出,整个企业服务市场投资规模,每年差不多涌入的资金量也只占到200、300亿。也就是5年左右的时间里,整个市场累计涌入1000亿投资规模。
    
“5年左右累计1000亿投资规模是什么概念?其实就是相当于滴滴一家公司的规模。所以,整个市场远远没有达到大家讨论投资泡沫的时候。”
 
I黑马&数字观察认为,目前,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资机构逐渐从跑马圈地,盲目探索的投资逻辑,已经趋向于技术导向型的逻辑,机构更加看重企业是否基于用户的场景出发,把技术、产品、业务真正的结合到一起,有效推进技术、产品商业化落地,同时提供多元化的咨询服务,真正解决用户痛点,满足其需求,才是根本。此外,机构也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有盈利能力。
 
总之,趋势之下,企业服务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围绕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的创业创新层出不穷。其中,这些年快速成长爆发的独角兽企业,是企业服务大产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服务体验、效率提升与行业走向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BAT为首的互联网大公司,面对着C端流量红利的消失,也开始基于自身发展基因,布局企业服务,或投资或自己亲自尝试,这些都从不同角度促使企业服务加速发展。为此,创业黑马旗下产业媒体数字观察联合二十多家一线投资机构和知名研究机构将在数百家头部企业中,筛选出在品牌、服务、技术等领域具有超强创新特质的企服企业,形成《2018中国企业服务产业独角兽榜单》,引领行业变革的方向。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