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转型 > 正文

转型与创新

2018-07-27 12:17:37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

摘要:转型与创新是当今时代的呼唤。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呼唤在一些地方、一些决策者那里演变成了时尚的口号,进而成为要土地、上项目的借口。
关键词: 转型与创新
吴敬琏说,有些地方出现一哄而起、赶浪头、同构化等值得注意的苗头。不少省级规划、地级市规划、县级市规划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等,但这个地方的优势是什么、怎么能够扬长避短?想得很少。很好的设想,如果一哄而上,最后也会出问题,光伏、风电就是这样。有关部门常说“有保有压”,但刚刚是保的产业,过两天就变成压的了。吴老先生说的是实情,说得深刻。
 
转型,尤其是产业转型,从思路上说是要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走出来。上世纪80年代全国出现轻工、纺织热,到了90年代不得不把低端生产线关闭,把多余的纱锭砸掉,以适应国内外竞争的需要。90年代中后期到新世纪的头几年,又出现钢铁、汽车、化工、建材等产业热。据资料反映:我国钢材产量已达6.96亿吨,大大超过世界市场的需求量;水泥16.3亿吨、电解铝1300万吨、煤炭30多亿吨、塑料4479.3万吨、玻璃5.7亿重量箱,均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未来的市场空间在哪?在发展那些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的同时,我们输出了血汗、资源,付出了环境代价,还遭遇了诸多的贸易争端。那么,新一轮新兴产业同构化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产业转型,还要从高外向的经济格局中走出来。有些产业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太多,如钢铁业受铁矿石的制约,化工、汽车等行业受原油的制约,有些新兴产业由于不掌握关键技术则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一旦国际市场相关供应链断裂,我们将陷入“无米断炊”和“釜底抽薪”的困境,并通过乘数效应传递,会带来整个经济的衰退。所以,扩大内需的思路是对的。但多年来,没有走出一条扩大内需的新路,至今为止还是停留在大规模投资的思路上。要从依靠投资转向投资、消费并举,关键是要悉心研究老百姓多层次、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走出一条改善民生和刺激消费相融合、相促进的道路。
 
实现转型要靠创新。创新,不是概念的翻新、炒作。创新之新是没人走过的路、没人进过的屋,是梦想成为现实,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马云开设淘宝网是营销领域的一大创新,如今每年约新增10万个网点。马云说,他的梦想是为全球100万个中小企业创造1亿个就业岗位。微博的出现是网络社会的一大创新,每个持有终端功能的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第一时间”报道各类事件的记者,成为指点江山的时评员,成为这时代的“微媒体”。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等也都需要新的理念去支撑,新的探索去开拓。
 
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自主创新的竞争。建国初,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约200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差距曾缩短到15年。靠的是什么?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如今差距又扩大到50年,对这一现象是不是要作反思?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