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惠州首个政银共建“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成立

2020-06-01 14:56:20  来源:东方财富网

摘要:疫情之下,如何满足科技企业对贷款融资的迫切需求?惠州日报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携手建行惠州市分行推出我市首个政银共建“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助力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全方位服务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疫情之下,如何满足科技企业对贷款融资的迫切需求?惠州日报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携手建行惠州市分行推出我市首个政银共建“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助力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全方位服务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金融资源加快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科技金融创新改革举措方面共有7项,3项创新改革举措已经在广东省先行先试,其中就包括“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评价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敢贷、愿贷、能贷,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为了加快改革创新举措政策落地,发挥政银协同创新效应和科技金融政策作用,进一步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针对企业受疫情影响而造成的贷款融资需求,日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和建行惠州市分行联合共建的“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正式成立,通过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对接为高新科技企业争取金融支持,这也是我市首个政银共建“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
 
  据了解,“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是政府、银行、企业三方本着“共建”“共享”原则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创新举措。该平台通过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合作,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机制,拓展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切实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共同支持惠州各类科技产业园区发展,发挥政府人才扶持政策作用,支持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实施。
 
  “科技部门将通过推广运用‘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促进全市金融机构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融资评价体系。”市科技局规划发展科科长钟参云介绍,“技术流”融资评价体系改变了金融机构以往依靠“现金流”、抵押物品的传统评价模式,也降低了坏账率,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加快流动。
 
  我市政银共建的“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成立后,根据具体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省市“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遴选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相关合规信息给金融机构,并协调指导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和金融服务,加快把政府政策和金融服务送到有需要的企业,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平台从6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务
 
  据了解,“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成立后,市科技部门首批推荐了12家企业1个省级已立项项目给平台,涉及高端通用芯片、商用5G基础设备研发、新一代智能互联网系统等领域。“银行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主动对接有金融需求的企业。”建行惠州市分行业务经理钟伯胡介绍,“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可从融信、融创、融资、融智、融惠、融通6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
 
  针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建行惠州市分行会给予比一般客户更优惠的利率支持,同时也会运用大数据功能实现线上融资赋能。记者发现,“FIT粤”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涉及科技助保贷、科技入园通、科技人才创业贷、重点科研计划立项支持贷等近30项金融服务产品,可以满足科技创新企业从孵化、育成到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蜕变全过程中资金融通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金融需求。
 
  记者了解到,“重点科研计划立项支持贷”创新产品已经落地,该产品旨在支持科技企业攻关核心技术,支持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支持科技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研发等工作,大幅度满足科技企业在生产经营及研发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创新驱动、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要求。
 
  据了解,在“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正式成立不到24小时,建行惠州市分行就成功为惠州某股份有限公司投放全市首笔“重点科研计划立项支持贷”138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FIT粤’科技金融创新平台不仅缓解了科技企业的燃眉之急,也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信心。”该企业负责人说。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wangxu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