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刘元春:高度警惕疫情蔓延或导致全球经济暂时性停摆

2020-03-24 14:50:07  来源:南方Plus

摘要: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疫情有引发世界经济衰退的危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各国疫情的加剧与防控力度的加强,可能出现全球范围的暂时性经济停摆,中国对此应该早做准备,以充足的内需刺激对冲外部影响,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应当进一步明确,以保证国内经济的稳定恢复。
关键词: 金融 经济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美股10日内触发4次熔断,油价暴跌。各国纷纷降息救市,却加剧市场恐慌。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疫情有引发世界经济衰退的危险。

“现在还不能断定金融危机已经爆发,但疫情加剧将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暂时停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认为,百年罕遇的传染病疫情、总需求急剧收缩以及多年积累的传统问题是导致目前金融市场震荡的三个主要原因。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各国疫情的加剧与防控力度的加强,可能出现全球范围的暂时性经济停摆,中国对此应该早做准备,以充足的内需刺激对冲外部影响,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应当进一步明确,以保证国内经济的稳定恢复。

三大因素叠加导致金融市场动荡

南方日报:从目前形势来看,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爆发?是否会引发世界经济衰退?

刘元春:传统上判断金融危机的方法,主要是看是否出现资金链全面断裂,导致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或经济体出现崩塌,进而引发流动性危机、支付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等。

目前来看,虽然全球股票大幅下挫,同时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异常紧张,导致各大央行大力采取货币宽松措施,维护流动性的安全,但是用传统标准来衡量,还不是典型的金融危机。因为还没有系统重要性机构倒闭,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国际支付危机或者货币崩塌。

南方日报:从历史上来看,疫情往往只是短期、外部冲击,为何此次会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如此大的剧烈波动?

刘元春:有观点认为,此次美国金融市场大跌,是股票市盈率过高导致的,属于金融领域的内生调整,认为美国长期低利率导致市场套利,特别是通过借贷回购股票,导致股票价格过度上扬。

但事实上,此次股票市场的调整是全球性的,并且部分欧洲国家股市比美国跌幅更大,因此用美国股市因素来解释全球股市不合适。尽管这几年美国金融公司债务率大幅上扬,股票市盈率超过2008年的水平,今年2月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成分公司的远期市盈率一度达到18.9倍,脸书、亚马逊和字母表公司平均远期市盈率为29.5倍,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此次的大调整。

此次股市大调整主要是外生冲击的产物,叠加各国金融市场从2008年之后遗留的问题,但根本性因素是疫情可能导致世界经济休克性停摆的预期。具体来说,造成当前全球经济动荡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疫情给世界经济社会带来的不是简单冲击,而是休克停摆,让经济体在短时间内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能用传统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模型来认知。

第二,疫情蔓延,导致全球总需求急剧收缩,在复杂的地缘政治促推下,石油价格猛跌,加剧了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

第三,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积累的一系列没有解决的传统问题:包括财富分配不公、社会民粹主义、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债务率持续攀升、人口快速老龄化、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下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治理体系崩溃等八大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上述三重因素叠加,导致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复杂性超出了传统理论框架,带来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与传统模式完全不同。因此,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知要有新思想、新方法。

应该先救人再救经济

南方日报:美联储及多国央行使出了杀手锏——大力度降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加剧恐慌。为何会这样?

刘元春:美联储推出多项超预期政策仍未能有效阻止股市下跌,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就疫情带来的“非典型、外生”经济冲击对症下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各国在治理时要有先后顺序,第一,必须先救人,加强疫情防控,再对金融和经济进行救助;第二,在疫情稳定防控的基础上,形成对经济稳定的预期;第三,在保证金融流动性不枯竭的基础上避免崩盘;第四、在底线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政策对冲下滑的总需求。

然而,很明显,一些西方国家把这些顺序弄反了,例如美国花了大力气在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上,而在疫情控制方面,既没有做到当机立断,也没有在国际治理体系上协调开展防控工作,错过了疫情防控的窗口期。

欧美国家错过疫情治理最佳窗口期有多层原因:
第一,欧美国家的社会体制是多元的,对全面管控的治理模式有天然的抵触情绪。

第二,与欧美国家的医疗体系、对疫情的认识有关联。美国在很长时间将此次疫情与流感相提并论,没有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性和死亡率远远超过普通流感,以往的治理模式并不适用,而简单相信“群体免疫”理论的有效性。

第三,美国面临大选之年,只有在疫情大范围蔓延、民众大面积恐慌的情况下,才会推动政治人物从经济目标转向救助目标,但是这时已经错过疫情治理的窗口期。

这些因素使得美国等欧美国家没有选择最有效的管控模式来应对疫情,从而耽误疫情控制。

南方日报:接下来,各国应该如何应对?

刘元春:下一阶段,全球要控制疫情蔓延必须注意两个方面:

其一,病毒的生物化学特性还没完全掌握,在防范疫情方面要求各国必须从最严重的情况做最坏的打算,而不是掉以轻心。

其二,由于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各个国家不仅要参照中国实行严格防控,更重要的是加强国际协调。

目前看,全球对这次疫情的应对能力仍严重不足。在近年来全球的民粹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带来了严峻挑战,不仅体现在医疗健康等专业领域,更体现在治理能力和国际协调方面。

全球经济走势尚未见底

南方日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刘元春: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全球经济形势,我认为市场震荡还没有见底,还需进一步观望。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从每日新增病例数量看,欧美主要经济体在疫情控制上还没有出现拐点,整个世界的疫情还在加速扩散。在此背景下,整个市场的悲观预期、不确定性很难得到扭转。

第二,即使各个国家采取更强劲的控制手段,但这些手段在短期只对疫情控制有好处,如果各地都采取“封城”和“封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就可能在全面管控中出现暂时性停摆。但休克长度与停摆幅度如何,具有巨大不确定性。

第三,由于目前的悲观状况,市场已经出现流动性超级枯竭,大家都在进行资产抛售。美联储以及各国央行对流动性的刺激能否扭转市场预期,破除流动性收缩的黑洞效应?目前还没看到迹象。

市场恐慌是有原因的,就恐慌谈恐慌、就流动性谈流动性,很难触及问题的根本。从央行来讲,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承诺无限度提高流动性,这对稳定市场情绪、避免出现流动性危机还是有好处的,只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收缩。就像一个人发烧,物理降温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保证疾病治愈。

国内政策重点应转向应对外部冲击

南方日报:全球生产和供应链条受到冲击,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对中国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该如何应对?
刘元春:由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目前中国经济的底部已经显现,包括广东在内正在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然而,在今年第二季度,随着各国的管控措施加强,世界经济很可能出现短期休克和交易停摆,这会在2-3个月内对我国外需和供应链产生巨大冲击。这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最大问题。

下一阶段中国经济要实现稳定,要把世界经济的变化纳入统筹安排,对此建议:

其一,在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已经超越传统经济衰退模式,经济恢复阶段的政策重点要逐步从复工复产转向应对外部冲击,要从关注世界股市转到关注世界各国疫情应对举措,以及国际资金链、供应链的变化上。

其二,要针对第三季度世界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提早准备,提前布局,以充足的内需对冲外部冲击。为此,财政赤字率不仅要打破3%的“安全线”,同时也必须评估超过3.5%的可能性。

其三、货币政策要对冲经济收缩和流动性紧张,应当旗帜鲜明地从稳健向适度宽松转变。

其四,疫情向全球蔓延、各国加强管控、世界经济形势动荡,这将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我们会受到冲击,也会出现新的战略发展窗口,对此要有前瞻性布局,体系性安排。特别是在新的产业链和金融联战略扩张上选择好新的时点和路径。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jy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