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消费金融:新的一年能走出低谷吗?

2018-12-28 16:35:35  来源:洪言微语

摘要:当前,互联网行业“寒冬论”盛行,我们很容易从互联网企业缩招与减员、发债企业违约、大佬过冬言论甚至是曾经飞涨的房租普遍下降等多个维度找到佐证。昔日辉煌、今日落寞,反差与反转,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要说步入“寒冬”,未免有夸大之嫌;但调整与低谷,也是客观事实。展望2019年,行业能走出低谷吗?
关键词: 金融
前几日,久不联系的一位老友发来微信,“现在互联网行业日子不好过,你那边还好吧?”感动之余,我告诉他大平台还好,中小机构的日子的确不太好过。
 
当前,互联网行业“寒冬论”盛行,我们很容易从互联网企业缩招与减员、发债企业违约、大佬过冬言论甚至是曾经飞涨的房租普遍下降等多个维度找到佐证。昔日辉煌、今日落寞,反差与反转,总是格外引人注目。
 
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要说步入“寒冬”,未免有夸大之嫌;但调整与低谷,也是客观事实。展望2019年,行业能走出低谷吗?
 
回顾2018:融资贵被遏制,融资难初露端倪
 
展望未来之前,先对行业演变现状做个总结。
 
回顾消费金融行业的2018,有个词很贴切:分化。银行等持牌机构与互联网平台之间,有分化,互联网平台内部,也有分化。分化的广泛存在,以至于我们站在不同的视角观察消费金融行业,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图景。
 
从一个视角看,上市平台股价缩水、头部平台放贷规模下降、明星平台转型失利。裁撤门店、裁减人员,互金平台断臂求生的勇气与无奈,格外令人感慨。
 
若换个视角,也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依托消费升级的大风口,政策层面不断释放鼓励与友善信号,银行等持牌机构大举推进,放贷金额再创新高;巨头通过开放平台合纵连横,处处繁华景象。
 
 
分化的产生原因,可追溯至现金贷新规,某种程度上是监管为了遏制“融资贵”问题的有意为之。
 
现金贷最大的问题并非无场景依托,而是利率太高。自2016年以来,现金贷业务带动消费金融行业利率定价中枢上移,经过舆论层层发酵,“高利贷”的标签与现金贷紧紧捆绑在一起,至今也没撕下来。当高利贷与大学生校园贷、暴力催收等话题结合时,更是引爆了舆论关注,各方口诛笔伐下,现金贷新规应时而生。
 
现金贷新规直接明确了利率上限,用合规经营这把利剑斩断了“融资贵”的根源。头部平台开始转型引流平台,将客户传导给资金成本更低的银行,银行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互联网平台的自营业务不断萎缩,分化开始了。
 
问题是,过犹不及,道德层面的制高点,通常都是双刃剑。当我们以为消灭了融资贵时,融资难便会浮出水面。
 
现金贷的野蛮增长,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只要允许融资贵,便能消灭融资难。融资难的存在,本质上源于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规避态度。当银行等持牌机构无法准确识别风险时,应对策略通常是战略性放弃,不做这个群体的业务,这才有了融资难。而现金贷平台的应对策略则是调整利率定价,用高利率覆盖高风险,50%不行就100%,100%不行就500%,没有做不了的用户,哪里还有融资难一说。
 
所以,随着银行等持牌机构逐步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主流供给者,高风险人群进入主流融资市场的大门刚被互金机构打开,便要被关上了,融资难,来了。
 
2018年下半年以来,各类地下高利贷和高炮口子(超短期高息现金贷)重出江湖,灰色经营、不服监管,随着正规的高息贷款产品退出市场,这类机构倒成为了受益者。
 
年轻人的融资难及其消费潜力
 
提到高风险人群,很多人脑子里映出的是多头借贷群体、不良嗜好群体和骗贷群体,这类群体的融资难,是好事。不过,在金融机构眼中,所有无法准确识别风险的客户都是高风险人群,征信白户、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也是高风险群体的一种,这类群体的融资难,需要各方加以重视。
 
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点老生常谈,本文不再提了,我们从年轻人与消费升级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年轻人是征信白户,是金融机构眼中的高风险群体,也是社会中最具消费潜力的人群。
 
关于年轻人与中年人的不同(也可表述为90后与80后的不同),我看过很多解读,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杰弗里•米勒在《超市里的野蛮人》一书中给出的答案:
 
“人们的开放性、外倾性和个人主义往往会在刚成年时达到巅峰,而此时正是免疫系统最强盛的时期,而随着他们的健康状况在整个中年时期走下坡路,这些特质也会随之减弱。”
 
通俗点说,年轻人的免疫系统处于最强盛时期,更愿意承担风险,消费欲望强烈,也更容易接受借钱消费的理念。
 
那么,年轻人的数量有多大呢?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7年,20岁-29岁之间的人口占比为15.18%,总计约2.13亿人。这2亿多人口,既是金融机构眼中风险较高的群体,也是拉动社会消费升级的火车头。
 
近日,CBNData发布《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综合来自天猫、淘宝、苏宁易购等20多家合作伙伴数据,结果表明,“80后仍是中国互联网消费的中坚力量,但90后的消费力正迎头赶上,线上人均消费持续走高,成为本轮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小镇青年’群体消费潜力巨大”。从2016-2018三年数据看,90后的人均线上消费迅速走高,占比大有赶超80后之势。
 
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2018年8月,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释放了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信号:
 
“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既然如此,为年轻人提供足够的消费金融产品支持,便是2019年消费金融监管政策的应有之义。
 
展望2019:消金走出低谷的希望在哪里?
 
消费金融不是哪几家机构盘里的菜,消费金融是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中,既需要银行等持牌机构,也需要互联网平台,你之砒霜,我之蜜糖,多层次体系才能确保生态的流动性。
 
用户的信用是流动的,从低到高,低点时若无人问津,压根就没有高点可言。互联网平台主攻融资难,用高息的漏斗从征信白户中过滤出相对优质的用户,接下来,银行上场,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机构为银行输送了大量的征信用户,是整个消费金融生态的流量入口,不可或缺。
 
建设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激活年轻人的消费潜力,要鼓励消费金融的发展,也因此,市场需要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重新崛起。
 
也许,这便是消费金融机构于2019年走出低谷的希望。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