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金融科技:地方政府如何看趋势、定战略?

2018-11-02 14:02:49  来源: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摘要:在未来,掌握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动能的区域能够实现产业的新时代蜕变,提前规划布局金融科技产业的区域能够尽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摸清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规律的区域能够在新时代竞争中率先享受下一波政策和市场红利,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弯道超车”和产业生态圈建立塑造新势能。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国际主要国家的顶层战略,中国也在积极布局当中。可以预见,在未来,掌握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动能的区域能够实现产业的新时代蜕变,提前规划布局金融科技产业的区域能够尽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摸清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规律的区域能够在新时代竞争中率先享受下一波政策和市场红利,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弯道超车”和产业生态圈建立塑造新势能。因此,采用“一区两带五点”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动能的应有之义。
 
一、金融科技的国家战略解析
 
(一)金融科技是践行新时代新战略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需要以新思想不断推出新战略。落实在区域发展中,实质上就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全面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能级,以更高维度、更宽广的视野建立起立体化区域竞争、国家竞争和国际竞争的护城河。在新时代,金融产业的发展必须能够服务实体经济,承担区域产业社会发展强心针的作用。金融科技是金融领域和科技领域混业发展产生的“新物种”,是信息技术和金融的深层融合,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金融科技产业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分支,也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本身既是区域发展“护城河”层级的产业,又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层,既是新时代践行产业新战略的新兴业态,又是新时代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业态。随着金融科技委员会的成立,金融科技产业的战略高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新目标、新战略和新动能塑造高度一致。在未来,掌握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动能的区域能够实现产业的新时代蜕变,提前规划布局金融科技产业的区域能够尽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摸清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规律的区域能够在新时代竞争中率先享受下一波政策和市场红利,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弯道超车”和产业生态圈建立塑造新势能。
 
(二)国家金融科技战略采用的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自上而下模式
 
目前,我国并没有出台专项的金融科技类政策。但是,在科技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监管和组织机构建设三个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相关制度,间接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划定了底线,提供了发展支撑的条件。
 
从科技创新发展来看,早在2013 年,央行就多次表示支持科技创新以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自2014 年以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4 年提及“互联网金融”。2015 年,10 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互联网金融要有包容的态度,“采取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留有余地和空间”。而近两年来,政府越发强调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金融科技的探索与建设。
 
从互联网金融监管来看,我国政府在积极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法规进一步推动市场秩序建设和行业健康发展。在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初期,由于进入门槛低,行业风险事件频频发生。面对行业乱象,决策层对金融科技进行了严格引导和规范,在强化准入管理和功能监管,加强一致性监管,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016 年,中国政府以“鼓励合法、打击非法”为核心原则,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因此,2016 年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元年。2017 年,“穿透式”监管全面落地,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诸多领域已经正式发文,这有利于金融市场的资金规范。随着各类政策的不断出台,金融科技行业在严格监管的主基调中发展,曾经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已经开始蜕变,金融科技在一步一步迈向正轨,走向合规。
 
从组织机构建设来看,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侧重于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与统筹协调。作为人民银行的协调机构,金融科技委员会的工作由分管科技的行领导牵头,成员单位包括科技、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支付清算、征信等相关司局。委员会致力于做好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指引,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发展的动向和潜在风险,提升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工作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下一步委员会将重点调查研究,在标准规范创新管理等方面展开工作。
 
(三)国家金融科技战略落实实行的是“地方—中央”自下而上模式
 
虽然国家尚未出台关于金融科技的专项政策,但是很多区域都已经率先开始了动作。广州南沙区正在酝酿出台《广州南沙区金融科技五年发展规划》,深圳市福田区已经出台《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快速健康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已经设立了金融科技专项奖;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要打造以金融安全为主题的北京金融科技特色小镇;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与吉安市人民政府、井冈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合作建立吉安金融普惠与金融科技基地。北京市、上海市等地区都在筹备金融科技的专项政策。在政策落实层面,实行的是自下而上的模式,即地方率先出台金融科技类政策和措施,逆向推动中央金融科技政策的出台和完善。
 
二、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趋势
 
(一)金融科技发展势头不减,金融科技生态建设将实现大发展
 
金融科技的产值暂时没有明确的测算体系,但是从金融科技的企业数量和初创企业融资总额就能够大概判断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前景。根据本文预测,2022年,全球金融科技的企业数量会达到16000家以上,初创企业的融资总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前景十分明朗。
 
同时,各类型机构会摆脱“你上我下”的竞争态势,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机构都会在金融科技的大潮中达成共识,共同转型升级发展,形成取长补短、深入合作的基本态势。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发展在形成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会为其提供巨大的战略转型动力,业务合作、场景合作、技术合作将取代各领域的竞争,其中,风险投资、高技术机构会成为这一过程的重要推动力。金融科技天生就具有创新的技术与快速灵活的团队,本身就属于合作型、渗透型和融合型产业,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的业务体系和积极创新、转型升级的技术体系会推动金融科技与其他产业迅速融合、发展。在未来五年,金融科技的合作型、融合型发展态势会更加明朗,金融科技生态建设将取得大发展。
 
(二)金融科技加快金融业新旧动能转换,新模式新物种将不断诞生
 
传统金融机构利用领先科技解决金融业发展中的痛点问题。对于金融资源对接实体经济不足,金融产品的宣导效率和质量低、金融服务流程繁琐成本高、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手段落后、金融服务中欺诈现象增多等问题,将通过倒逼的方式推进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在某些领域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能够迅速成为传统金融机构新旧动能转换的落地能力和变现手段。基于移动互联的手机金融、基于位置服务的智能营销、基于大数据的反欺诈、基于深度智能的客户洞察等金融科技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持续推动金融服务向高效率、低成本和优质体验方向发展。
 
随着各类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新模式新物种将不断诞生。智能投顾开启资产管理新时代,成为2018年金融科技又一风口,并将在未来五年内逐渐作为金融类基础性产业发挥巨大作用。网络小贷平台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潮,不合规平台将被撤销资质或自行退出市场。随着国际信用机制的不断健全,网络小贷平台会进行一场巨大变革,新模式会逐渐形成,甚至形成智能贷等新物种;供应链会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供应链金融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保险科技将迎来深度发展,金融科技的跨行业变革将在保险业率先兴起。移动支付和征信会加强联合,形成智能支付格局。
 
(三)核心技术应用将持续深化,“ABCD+”格局更加稳固
 
人工智能将初步实现技术领域的“全球霸权”。未来五年,人工智能将向全领域蔓延,从核心层到扩展层,形成无所不包的AI生态体系,成为世界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手。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推广,金融智能化趋势不断增强。例如运用视频识别技术监控,识别重要客户,并识别陌生人员与可疑行为;通过面部识别实现远程身份认证,进行解锁、支付和授权等。此外还有语音识别实体机器人,智能聊天,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等。另外,人工智能会从云向边缘端扩展,与物联网结合,实现边缘智能,对物理世界进行更好的理解,管理与优化。
 
大数据将作为底层技术发挥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将网络计算中心、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尖端网络技术充分地融合成一体,促进不同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同时还能够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在新时代的新功能与效用。随着数据平台的不断成熟,数据流将会有质的飞跃,在量子计算领域将会看到真正的“军备竞赛”。新的算法会不断出现,特别是在深度学习空间,由感知领域的大量数据集所推动。随着系统的升级和识别精度的提高,大数据在自动车辆,语言处理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整体解释方面将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区块链的不断发展,为分布式安全的数据存储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新的方式。
 
区块链会经历一次行业周期,区块链应用落地能力会持续增强。目前,区块链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已经有了泡沫迹象。智能合约技术成为最容易商业化的区块链技术,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反而一哄而上。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区块链会经历一次小的行业周期进行结构化调整,出清过剩技术产能,对于区块链本身和ICO的经济社会价值将会经历一个重新理解、重新定位的过程。与此同时,传统的资产管理原则和实践(如供应链,ITAM,记录管理)应用于管理信息作为实际资产。信息资产会向直接和间接货币化方向继续前进,通过新兴的数据市场进行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区块链认识的加深,区块链不再被作为传统的数据库、软件理解,更多的创业者意识到,它革命性的成就在于将经济模型与激励机制代码书写进协议层,带来生产关系和协作、互动的突破,区块链会成逐渐为普惠技术应用在全球建立自己的地位。跨链技术会得到巨大进展,公有链、联盟链等一批新型跨链技术会迅速成长。
 
安全和产能提升是云计算未来五年的发展主题。混合云、公共云和私有云以及目前的多重云是我们对云部署的定义,更多更细更明确的云类别将会出现。SaaS解决方案将会得到极大发展,云服务解决方案需求呈爆发性增长,企业将更加积极地将SaaS、IaaS和/或PaaS集成到其业务流程中。云存储能力回得到爆炸性提高。随着定制服务、大型数据集分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云存储的产能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云存储技术将会进行一次非空间扩展的结构性调整。随着万物互联(IoE)发展成旨在简化所有交互的复杂系统,云计算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云安全面临的挑战也会空前加大。2017年是历史上比其他任何年份网络攻击都要多的一年,未来网络攻击也只会只增不减。在这种预期下,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安全分析师也将不得不在他们的检测和预防攻击的方法上变得更加成熟和及时。企业将认识到投资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等工具的必要性,以及作为网络安全的基本防御机制的恶意软件检测系统。
 
未来,除了ABCD的长足化、系统化发展以外,生物科技、新兴技术都会得到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ABCD发展本身,这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技术层面和普惠层面,“ABCD+”格局将更加稳固。
 
(四)金融风险敏感度会进一步提高,监管科技等新型监管措施将成主流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将近10年了,但是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力依然存在,金融风险敏感度会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七大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在新的技术环境下,这些风险很可能以更具隐蔽性、波动性和挑战性的形式展现。因此,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就虚向实是整个世界未来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金融科技因其发展的灵活性、灰色性、迭代极速性等特征,传统的监管方式越来越难以做到全面监管、控制风险。因此,监管科技作为新型监管方式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发挥余地。监管科技本身属于高科技产业,具有实时追踪、前后端呼应、技术调控等优点,不仅顺应科技和金融的发展趋势,而且落地性强,效果突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监管沙盒”就是监管科技的一种,广受金融科技发达的国家欢迎。因此,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过程中,监管科技将会伴随着“ABCD”的高速发展迅速迭代,并迅速成为监管的主流模式。
 
三、金融科技发展的国内趋势
 
(一)金融科技将面临业务更强监管、创新更加自由的成长环境
 
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的监管将更加严格。目前来说,对于支付和网贷两大行业的监管最为严格,未来这种强监管措施会波及到整个金融科技领域。虽然在监管过程中会有一些灵活性,但是强监管依然是主流,监管科技的发展不会有本质突破。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创新环境会更加自由,“负面清单”管理机制会逐渐建立,金融科技的技术创新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不管在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金融科技的发展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二)金融科技依然是巨头引领,综合经营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在未来几年内,金融科技的主体依然是巨头,既包括BATJ这样的巨型互联网企业,也包括四大银行在内的传统金融企业,金融科技创新型企业规模不会很大,但是业务深度要远高于巨头企业。另外,综合经营的趋势不会变化。根据亿欧发布的“2017中国金融科技50强”榜单,排名前10名的公司全部是综合经营型的企业。由于金融科技兼具金融和科技两种属性,再加上高创新、精服务的产业需求,注定了单类型业务规模不会很大,未来依然是综合经营型企业占优的时代。
 
(三)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将实现新突破,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
 
在金融科技四大技术中,率先实现突破的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两大技术。大数据在不实现理论颠覆的前提下很难在实际应用中再有创新性的作为。云计算将更加关注于安全领域,而不是全领域发展。只有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能在未来几年实现较大突破。但不同的是,由于中国监管市场对区块链的监管越发严格,监管层对于ICO总体上呈抵制态度,因此区块链技术的重大创新和商业创新会首先发生在国外。基于此,各类新业态新模式会不断涌现。根据本文的判断,未来金融科技会在移动信用支付、物联网金融、ICO3.0、生物信息金融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金融科技不会与传统行业直接冲突,将会作为底层基础产业发挥作用
 
金融科技不管是对于传统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行业,还是对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新兴行业,都不会形成敌我对立的挑战。金融科技天生具有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属性,因此其合作共赢的成分要远大于挑战颠覆的成分。中国的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时间短,很多地方非常不成熟,依然需要传统行业提供业务帮助,形成互助模式。因此,未来几年内,金融科技不会与传统行业直接冲突,而是会作为底层基础产业发挥作用。金融科技的颠覆能力不体现在对具体行业的业务上,而是重新梳理原有的样本逻辑、概率逻辑和运营逻辑,为全数据时代的到来打开通路。因此,金融科技的影响不会局限于金融业,而是会渗透到全行业券部门全业务当中。
 
一区两带:地方需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建立“核心支撑区-金融科技辐射带-金融科技示范带”辐射性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带。对于省级单位,以符合发展条件的地市级单位作为核心支撑区,以全省作为金融科技辐射带,最终形成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金融科技示范带。对于地市级单位,以符合发展条件的县区单位作为核心支撑区,以本市作为金融科技辐射带,以所在省为金融科技示范带。
 
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创新发展、国际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体制机制建设和城市品牌推广五个方面入手系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科技生态。
 
(一)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价值链建设。梳理价值链,在资产获取、资产生成、资金对接和场景深入四个方面采用差异化措施,优化发展链条。
 
实现“政-产-学-研-企”联动共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强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 整合学术资源,组建地方性金融科技研究院,与所在城市的高校形成学术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学术合力。大力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当地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和境外合作科研机构,探索利用新兴科技改造和创新金融科技产品和业务模式,定期举办国内外金融科技高端论坛,形成研究合力。整合学术和研究两个合力,打通产学研渠道,营造良好的金融科技发展氛围。优化企业端发展模式,顺畅沟通对接渠道,优化成果和产品转化渠道,缩短运营周期,尽早、尽快占领市场制高点,推动协同创新,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品链条。
 
(二)推动金融科技国际化建设
 
推动融入国家国际化战略。加强金融科技国际化发展的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借力“一带一路”等国际沿线的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科研配合的方式增强融资战略的广度和深度,全面铺设金融科技网络。奠定金融科技走出去的资本基础,强化国际性区域资金结算的合作。鼓励金融科技机构与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在当地设立专营机构,围绕企业“走出去”提供银团贷款、出口信贷、PPP项目贷款、股权矿权质押贷款等创新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国际化建设。提升金融科技国际风险管控能力。充实全面风险管理内容,巩固全流程风险管控关口,对参与国际化建设的金融科技企业相关岗位的员工进行“穿透式培训”,使得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始终同步。
 
建设全球性金融科技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金融科技国际人才输出高地。构建人才激励体系,提升人才服务能力,探索建立“政府搭台、市场化运营”的金融科技人才业务培训和职后教育机制,提升金融科技人才质量。设立金融科技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实行国际化高层次金融人才储备战略,专门为国际化金融科技人才实行包括签证、居住、资金支持等一揽子服务,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三)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激活当地的金融资本,构建“梯形融资”服务平台,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企业投融资需求,实现融资发展的良性循环。
 
建立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基金,探索组建金融科技银行,服务初创期和成长期的金融科技型企业。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以其持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基础,通过重新包装、信用评价以及信用增强,发行在市场上可流通的证券,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让知识产权所有者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平台。搭建完整的“技术原理构思——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工业化试验”转化体系平台,构建成果转化链条,加速推动金融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成果转化发布平台,持续更新成果转化清单,不断积累产品转化经验,打通产品转化渠道,优化资源对接流程。不断优化平台的自动化技术,逐步建立起集“展示-筛选-交易-服务”一体的综合平台,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整个平台的智慧化运营。
 
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加快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一体化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发挥市场机制,打造多样化众创空间,构建一批普惠、智能、协同、融合的金融科技类众创空间,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各具特色”的发展新格局。壮大金融科技服务,搭建开放共享的机制,逐步形成“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的互助机制。搭建专业、高效的金融创新和投融资服务团队。
 
(四)打造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体制架构,完善相关产业顶层设计。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允许可控范围内的风险尝试,力促容错纠错机制的常态化运营。全面推进金融科技的市场化发展。厘清市场主体各自的责任,强化契约精神,降低道德风险,完善信用定价体系,推动形成有序解决违约事件的机制和程序。
 
创新监督约束机制。打造基于区块链及智能合约技术的区域金融预警监控分析机制。探索引入“监管沙盒”等金融监管创新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各项金融科技与创新产品研发测试。建立联通国际的金融科技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与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及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行业国际监管国际委员会的互动合作,熟悉现行国际监管框架、指引和标准内容,搭建联通国际的金融科技监督约束机制。
 
(五)重点打造金融科技城市品牌
 
塑造金融科技城市品牌。塑造当地金融科技品牌形象,进行品牌推广顶层设计。制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将金融科技与地区文化、自然、人文资源、城市元素相结合,重塑城市形象。
 
创新宣传推广方式。结合互联网、大数据、VR平台,创新宣传推广理念,综合利用全媒体、高科技增强金融科技品牌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实行城市营销战略,将当地的金融科技孵化、发展、基地等元素进行全方位包装,举办大型活动定点推广金融科技品牌项目,打造品牌标的。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是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打造的北京金融科技品牌标的。2019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六届普惠金融论坛将于2018年12月20日召开,该论坛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CIF30)论坛联合国培机构主办,以“科技赋能金融,技术助力普惠”为主题,从智慧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服务实业等为话题邀请业内人士共同探讨未来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为实行城市营销战略提供了经验借鉴。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