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城商行承压:失去客户接触和数据是目前的最大挑战

2018-06-14 15:17:55  来源:证券日报

摘要:  近日,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发布了《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多家城商行已经开始了金融科技的探索与实践,但是由于技术储备、资金实力、人才、机制等方面限制,系统性、前瞻性不足,多数实践没有带来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 金融
 
  报告指出,有超过40%的城商行没有将金融科技列入战略规划,而是采取了被动跟随策略,部分城商行还未开始尝试。有26%的受访城商行认为无法负担资源投入。
 
城商行失去客户接触为最大挑战
  
       由于城商行的经营地域受限,获客成为了难以逾越的屏障,虽然电子银行、直销银行以及手机银行客户端的出现,为城商行获客打破了地域限制,但是在越发激烈的争夺客户环节,城商行已显疲态。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城商行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客户的变化。有九成城商行认为应用场景被第三方占据,失去客户接触和数据是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有八成客户认为客户对服务于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是遇到最大困难之一,还有68%的受访城商行认为客户特别是年轻客户正在流失。
 
  为了适应当下的竞争环境,跟上行业步伐,城商行也在拥抱金融科技。例如台州银行认为,要以开放的心态发展金融科技,用市场化的方式去实施,未来发展金融科技一定是市场化、开放式的。中原银行则将自己定位于数据银行、科技银行,战略方向上,提出了“上网下乡”的口号,旨在服务下沉。
 
  报告中提到,关于金融科技的应用与实践,绝大多数受访银行表示已在进行中,超过一半的银行表示已经有明确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银行表示虽然没有计划但是已经开始实践。
 
  不过,报告指出,目前绝大部分城商行对于金融科技都是被动跟随策略,有超过40%的银行没有将金融科技列入战略规划中,可见不少城商行对于金融科技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了解。而与大行相比,无论是在客户体量、信息量、资金投入量都处于劣势的城商行,显然不具备创造能力,如何差异化发展成为城商行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此,不少银行选择与外部合作。绵阳银行认为,中小银行独自的风险判断能力较弱,通过合作可以减少走弯路。湖北银行认为由于各家银行业务覆盖范围有限,开发新产品的代价太高,未来可以考虑联合共建平台,扩充产品降低成本,互相促进。
 
  而在城商行发展金融科技方面遇到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受访城商行认为原有团队的技能不足与银行固有管理体制难以支撑创新是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有六成城商行认为难以招聘到适合的人员,还有将近四成的城商行认为缺少运营导致建设后的应用效果不佳以及对技术发展的预见不足,还有26%的城商行认为无法负担其资源投入。
 
  报告认为,对金融科技的资金投入问题目前未得到城商行的足够重视,这或许与城商行目前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预估不足有关。调研中有一半受访城商行每年在金融科技研发的投入金额在5000万元以下,而目前来看,绝大部分上市银行每年对金融科技的投入都已经占到当年营业收入的1%到2%。
 
农商行承压 存在三大制约瓶颈 
 
      与城商行相比,在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农商行承压更加严峻。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影响,农商行总体资产利润率下降最快,2014年一季度为1.6%,2017年四季度只有0.90%。此外,大型银行和城商行逐渐聚焦三农与小微,不断下沉渠道,利用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侵蚀农商行的“根据地”。
 
  更为严重的是,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农村市场,特别是正在布局农村电商的互联网巨头。农商行如果不能满足农村年轻一代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有被取代的风险。
 
  报告认为,人才、技术和体制是农商行三大制约瓶颈,最大的困难在于原有团队的能力不足,其次是技术储备不够和机制不支持,再叠加上投入不足和招募不到人才,对于绝大多数农商行,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金融科技,即使是跟上行业现有水平,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东南沿海一家农商行提出,虽然银行已经尽量在扩充互联网人才,但受体制限制,提供的薪资水平有限,尖端互联网人才都被互联网公司高薪招走,科技部门的人员在银行里最不稳定。
 
  在此情况下,许多农商行更为看重与外部的合作,有79%的农商行选择与金融系科技公司例如平安、兴业旗下科技子公司合作。农商行认为,金融系科技公司对金融业务的本质理解更为深刻,资质较全,且与银行系统整合成本低,同时在自建基础上,专业的第三方科技公司也是主要的外部合作方。
 
  报告指出,农商行不应在基础技术产品,例如支付、电商凭条等方面进行巨大投入,而是应该多利用已有的产品和平台,对于在差异化定位基础上需要新建的应用拓展,更多的通过社会化写作降低建设成本,实现快速受益。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