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李扬:普惠金融不是扶贫,发展需厘清三个问题

2018-05-03 17:08:32  来源:金融科技研究

摘要:2018年4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与中诚信征信联合主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安全”。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CFT50学术顾问李扬出席本次活动并致辞。
关键词: 金融
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CFT50学术顾问李扬首先致辞。他指出科技、信用和普惠金融这三个主题词非常重要。科技手段进入金融领域,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金融上。“普惠金融”具有以下五个要点,分别是:可负担的成本;面向有真实金融需求的群体;有尊严的提供;提供必须是适当的和有效的;提供金融服务而非标准化的金融产品。科技与金融特别是普惠金融相结合主要有三条路,即降低准入成本;解决信用问题;了解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李扬理事长还强调目前金融科技的运用存在一些泡沫,要防止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以下为李扬的发言实录:(经本人审核,不代表机构或论坛观点。)
 
李扬: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刚才元春说每次会议我都来,我说是必须的,因为是母校。母校什么事情,只要没有不可抗力因素我都会来。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我们主题够吸引。刚才说我们有三个主题:科技、信用和普惠金融。这三个主题本身都非常重要,把这三个主题结合在一起就更加重要,所以我们的论坛开的很有意义。现在科技手段进入金融领域,但是无论怎样,这个事情最后还是落在金融领域。无论在前面冠以多少定语,最后它还是金融。在我们研究的时候恐怕还是要抓住这个主线。
 
今天我们的事情其实是落在“普惠金融”上,还是要做金融,而且是以普惠相靠的金融。我们知道“普惠金融”概念应当说是比较新的概念,提出时间不久,反正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没有这个概念。2005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应当说中国跟进非常快。2013年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决定上就出现了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我记得当时公报一公布后很多人打电话,说李教授,你知道什么叫普惠金融吗?我说很遗憾的告诉你,我也不知道。所以赶快的学。所以现在知道一些金融的知识,特别和科技相结合的知识是离开学校之后学的。 
 
中国在这个路上,应当说走的比较稳的,比较快的,规模比较大。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五年规划,规划到2015-2020年。在国家层面来确定普惠金融,应当中国是独一份。接着中国把这样一个普惠金融的原则推向世界,在接下来G20峰会上中国主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高的原则,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也是应当说是中国对全球经济、金融,特别是扶贫,普惠事业的一个贡献。当然现在我到一些国家开会,有人说普惠金融大旗是中国在扛着。我说很简单,中国大众太多,穷人太多,过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务,所以我们现在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
 
说到普惠金融我觉得我们不是扶贫。在世界上有一些这方面的实践,但是说实话这些实践,包括孟加拉的实践拿到中国都不可能大规模的实现。所以这是还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讲到普惠金融一定要记得它的定义,它的定义有很多的副词。普惠金融是以可负担的成本,这是一句话,必须考虑到成本问题,它一下子把普惠金融的要点提出来了。向有真实金融需求的群体,这是第二句,是一定有真实金融需求。有一句糙话,肥猪也哼哼,瘦猪也哼哼,谁都说没钱,谁都要金融服务,谁是真的可不一定。第三个是有尊严的提供,就是要向他们提供这些金融服务的时候一定是有尊严的提供,而不是施舍的,而不是像过去在扶贫界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提供什么呢,提供适当的有效的,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一定要适当。我以前举过例子,像保险,以前按照我们传统的概念我们到农村提供保险,那个保险每一单的数额,农民负担不起,农民买不起,我经常拿江苏做例子,就是两户人家买一份保险的问题,要提供适当的,有效的服务。最后一个要点,是要提供金融服务。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这一点,不是金融产品,而是金融服务。我们现在讲的普惠金融还是讲的是产品。提供这些产品的机构,就没有把提供金融服务这点牢牢记在心上。但是在中国来说是非常大的问题。最近我们在研究中国架构金融改革的时候发现,第一件要做的事情,金融业要从金融产品的制造商,提供商,销售商,变为金融服务提供者。要成为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提供标准化产品。为什么搞非标?每一个客户他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不能够用单一的所谓的标准化的产品去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金融业要从金融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者、销售者变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这点在中国应当说连一半都没有。中国金融业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要把自己变成服务业。我觉得我们在讨论普惠金融类型问题的时候都要记住这一点,所以眼光要放到服务上,而不只是小额贷款了,提供服务上有很多,比如支付的服务,交易的服务,各种各样财产管理的服务等等,都应当纳入我们的眼界。而要想满足这个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要改变思想。我想关于普惠金融我们既然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应当牢牢地记住普惠金融的五个要点,最终的立足点是提供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应当说发展的速度不算快,那就谈到了金融业的本质问题。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一开始教金融,就说金融是为富人服务的行业。你想,可不是嘛。金融的任务就是把钱涓涓细流从每一个小额的存款者手里聚集到手里,然后去提供给可以从事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家那里,为他们服务的。而且关于银行家的那些丑闻也有很多,但是我们今天要的是为普罗大众服务。于是我们就要讨论讨论为什么金融业难以服务大众,这是很尖锐的问题。从技术上来说有三个要点,有两个要点是限制,就是金融必须是考虑成本,金融必须要有收益。这是两个限制性条件。还有一个前置性的条件,就是它必须商业可持续。如果成本很高,它承担不了;效益获得不了,或者说我只能一锤子买卖,没有商业可持续,这都不是金融的事情。基于这样的基础上,所谓普惠金融都是不可能走下去的。因此就必须考虑成本问题、收益问题和商业可持续问题。
 
我们注意到普惠金融的高级原则,里面有普惠金融,有数字。也就是说,普惠金融真正的康庄大道必须要靠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铺平。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的讨论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说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条件,在座的像腾讯他们,还有像阿里这些,我们都去参观过、学习过,发现有很多问题是解决了,或者正在解决过程中。沿着这个路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然后保持了可持续性。现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迭代非常迅速,由于它迭代的非常迅速,使得降低成本,使得大规模的生产和提供有了可能,使得规模经济有了可能。我们依托互联网,也是降低成本,使得规模经济成为可能。现在有很多的调研,我发现农村是可以做金融的,只要农民有一手机在手,最现代的金融服务可以到他那里,于是就可以把他的线上线下再一结合,偏远的农村可以获得和城里人差不多的金融服务。这个就是现实的路径。
 
现在讨论金融科技非常多。一个月我得参加好几次这样的会,学了很多,确实学了很多,因为我不是学这个东西。感觉到我们不能数字主义,不能技术主义,还是要时时刻刻想到它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一定要符合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所以我觉得科技和金融,特别是普惠金融结合,主要从三条路来入手:一个是降低准入成本。现在基于互联网这个基本上做到了,准入成本是很低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移动互联如此发达,很可能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基础。大家注意到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要说的稍微煽动情绪的话,中南海无眠,我们真的要算有多少东西被别人卡着脖子的。我们算下账来我们就有很多,算起来应该说后备脊梁都发凉的。但是注意到我们数字化是很好的,就是基于数字的金融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因为它不仅靠技术,它还有市场,这两条现在中国都有。第二条线是要解决信用问题,我们今天的一个主题,信用问题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而且是传统金融拒绝向小额的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传统金融说,不知道他是谁,没有表,又没有什么记录,怎么能够知道他,怎么能够评定他的信用等级,没有信用等级怎么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应当说我们现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大规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区块链,当然区块链很可能被引到误入歧途。如果从它们结合的角度来说,区块链要引入信用,创造信用,搜集信用,观察信用,刻画信用,来使用信用,这样一条路上去。我看了区块链的定义,最认可的是区块链就是信任的机器。如果我们向这个方向发展,我今天结合就很密切了,这个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第三个是解决了解用户,甄别风险和降低成本以及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其实这些话说的都很多,都是要素,它主要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解决信息的问题,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二是解决算法问题。现代金融基于科技是一个算法金融,这是整个颠覆了传统金融的概念。它是个算法,像滴滴打车是两个算法的叠加。算法是它的程序,其实就是模式,就是模型。我们算法很多,要选择怎样一些算法,是适合我们发展经济,发展金融的。三是算力。算力指的是它能不能够非常及时的跟上这个步调,我要的时候你能提供出来一个信息,一个算法,一个算力构成了我们普惠金融,基于最新科技的,金融科技的发展的基础,它才使得我们的金融服务可以触达所有的人。
 
我想我们两个国家智库研究这个,而且邀请了业界的精英们,我想还是要把这个事情给它更加进一步的理清,我们要干什么?说真的,搞区块链,比特币,那个有无穷多的领域。我们要什么?明确这点后才能把我们合作做好,从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我们应有的贡献。我想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我想我们的会议就成功了,我希望我们两家合作,以及还有其他的合作沿着这条路走,这才是可持续的。因为现在已经注意到金融科技出现了泡沫,当然我们知道金融支持科技,金融支持经济,一定会经历过一个泡沫过程。但是我们既然知道这个事情,就希望这个泡沫尽可能少一点,泡沫不要搞成系统性风险,不要搞的不可收拾。既然我们对这个事情已经有所了解,就沿着这个方向来走,所以它的安全问题也应当提到议事日程。
 
我借此机会讲一点感想,算是外行人的感想,希望对这个事情能有所推动。我作为国家实验室负责人我会动用所有资源来从事这项工作。谢谢各位。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