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科技 > 正文

区块链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8-03-27 09:28:24  来源:金融科技时代

摘要:随着P2P网贷、移动支付、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国内多起P2P风险事件也引发了各界关注,促使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科技的专项监管和引导,并出台多项互联网金融法规条例。但是仅仅依靠成文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其灵活性和时效性相对不足。
关键词: 金融 区块链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拥有分布式共享、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等特性,让资金划转变得透明可监督,也为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分析框架、治理金融乱象和整顿金融秩序、促进新兴金融业态规范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针对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的特点,结合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在区块链公益扶贫资金监管中的实践,希望可以为建设金融监管带来宝贵经验。
 
一、金融监管的现状和痛点
 
(一)现状
目前,国内主要有公告监管、规范监管、实体监管3种金融监管形式。
1. 公告监管
公告监管指政府对金融业的经营不作直接监督,只规定各金融企业必须依照政府规定的格式及内容定期将营业结果呈报政府的主管机关并予以公告,至于金融业的组织形式、金融企业的规范、金融资金的运用,都由金融企业自我管理,政府不对其多加干预。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很难评判金融企业经营的优劣,对金融企业的不正当经营也无能为力。因此,公告监管是金融监管中最宽松的监管方式。
 
2. 规范监管
规范监管又称准则监管,是指国家对金融业的经营制定一定的准则,要求其遵守的一种监管方式。在规范监管下,政府对金融企业经营的若干重大事项,如金融企业最低资本金、资产负债表的审核、资本金的运用、违反法律的处罚等,都有明确的规范,但对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财务管理、人事等方面不加干预。
 
这种监管方式强调金融企业经营形式上的合法性,比公告监管更具可操作性,但由于未触及金融企业经营的实体,仅一些基本准则,故难以起到严格有效的监管作用。
 
3. 实体监管
实体监管是指国家订立有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规则,金融监管机构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金融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实体监管是国家在立法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手段对金融企业进行强有力的管理,比公告监管和规范监管更为严格、具体和有效。
 
(二)痛点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大多以实体监管为主,通过立法设立准入门槛,运用严格的行政手段监管企业,这种监管的缺点是严重滞后性和缺乏灵活性,难以达到事前风险预防和事中风险报警的效果。除此之外,金融监管还面临如下3方面的痛点难题。
 
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被监管企业的金融系统信息不共享,而且监管机构又依赖于企业的经营信息,加剧了监管实施协调的难度。
 
二是被监管企业随意进行资金挪用、数据造假和不法窜改,直接造成监控缺乏可信支持和信任缺失。
 
三是由于资金信息传递路径长,且机构监管总是局限在特定的领域,导致监管效率低下,难以掌握整个市场的信息,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二、区块链技术如何解决金融监管的难题
 
区块链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区块链技术栈包括P2P通信技术、数字签名、加密解密、链式账本、共识技术、容器等,提供业务逻辑处理、共识、通信、数据存储、加密、权限等机制,形成连接起不同个体或机构的能力。依托于区块链的连接能力,各机构有了进行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也为各种跨机构的复杂业务处理打下基础。
\
区块链的这些技术特点也为解决金融监管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首先,区块链提供去中心化的系统运行机制,打破了IT治理边界,促使数据实现真正的公开透明,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提高了数据可追溯性;监管机构只要成为其中一个节点,就可以追溯每一笔交易的任何历史痕迹,大大降低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其次,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基于密码学签名的方式,资金来往的双方都不能伪造业务数据,增强了数据权威性,确保了资金审计的可靠性。
 
最后,数据的共享还可以提高金融服务中信任传递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如把企业应收账款数据存入区块链网络,多方数据一旦共享,对金融P2P平台而言也能起到风控和征信的作用。
 
 三、区块链在公益扶贫金融监管的应用
 
(一)聚焦公益扶贫资金监管的原因
扶贫资金的监管是金融监控的一个缩影,同样存在机构层级臃肿且信息不共享、资金划转链路过长、扶贫资金滞后和违规挪用等监管难题,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点,对简化扶贫资金的划拨流程、治理资金监管的金融乱象、履行工行的社会责任、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有着重大意义。
 
(二)区块链扶贫基金管理系统简介
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为了进一步优化扶贫基金拨付流程,提高扶贫基金的管理效率,2016年10月30日,工行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采用联合共建的方式搭建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系统。
整个区块链平台在技术架构上划分为3层结构,彼此松耦,如图2所示。
\
交易层:向应用层提供接入服务、CA安全认证、消息服务、流量控制等集成支撑框架功能。
区块层:提供区块链核心技术功能,集成国密算法、可插拔的共识算法管理。
合约层:中间的合约层向交易层提供基于Docker容器的智能合约动态管理,交易执行的可靠性控制机制以及交易请求的同异步转换机制。
基础设施层:提供区块链基础服务。
配套工具:提供各种产品支持工具,如开发、测试、部署、运维的全生命周期配套工具。
 
(三)区块链支持下扶贫资金管理的痛点解决
基于上述区块链的技术平台框架,围绕着扶贫项目和用款审批透明运作,以及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和避免资金被挤占挪用这两大目标,工行搭建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系统。2017年5月16日,扶贫管理平台顺利拨付第一笔157万元扶贫资金,标志着工行成功以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溯源”“不可篡改”实现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
 
1. 推进项目和资金的联动勾稽,加速金融信息共享传递
企业经营数据是资金监管的基础,而数据是需要经营链路上的企业机构共同完善的。而在扶贫项目中,如何划分项目审批信息和资金划转信息的共享边界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资金划转依赖扶贫项目审批信息来确认资金的归属;另一方面,资金划转数据和扶贫项目审批数据都属于敏感数据,分别存储于商业银行和政府部门,共享数据的同时也需要保障数据最小访问边界和不被泄露。因此,贵州省政府建设贵州扶贫攻坚基金管理区块链,用于在政府部门间透明公开地管理扶贫项目和用款的审批;工行建设贵州扶贫攻坚基金确权区块链,用于方便合作银行间确认用款申请和处理扶贫资金的划转。双链实现链链互联,贵州扶贫工作组和工行互为链接节点,在链接节点同时拥有项目和资金的数据信息,网络结构图如图3所示。
\
利用工行区块链系统的跨链互访技术,通过引入网关节点GW,在组网时加入两个区块链网络,可分别对其进行操作与访问,实现多个同/异构区块链的互联互通、跨链共识管理及数据交换处理等功能,完成项目审批信息从贵州扶贫攻坚基金管理链到工行攻坚基金确权链的共享传递,完整呈现项目的用款视图,使得资金使用方式由原来先层层拨付再确定扶贫项目的“推动”方式,转变为先确定用款项目和款项用途再根据实际需求配套资金的“拉动”方式,实现审批信息和实际支付信息紧密勾稽,降低因信息不透明带来的监管成本,项目用款如图4所示。
\
2. 改革传统的监管方式,从层层监管转为共同监管
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改变现有层层汇报的监管形式,把层层监管转变为共同监管的模式,使得上层机构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之中来,如图5所示。
\
如扶贫项目中上层的政府领导小组、财政厅等组织,通过加入区块链平台网络,就可以自上而下地掌握扶贫资金的需求、配套、拨付和实际使用情况,实现对每一笔资金的穿透式管理,解决扶贫项目“小而散”、产业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达到提高监管效率、预防资金风险和规划金融建设的效果。
 
3. 缩短风险防范的响应时间,从事后治理转为事中预警
传统的扶贫资金监管中,由于资金划转链路过长,监管层级臃肿且信息不共享,导致监管机构难以掌握整个市场信息,从而很难应对系统性风险。
借助区块链管理系统,监管机构可以加入区块链网络,通过监控其他用户节点的交易,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如查验扶贫项目施工方的真实身份、资金交易频次等信息,通过行业黑名单信息上链等手段,识别潜在的金融风险,及时制止金融风险的扩大和传播,达到缩短风险反应链路,真正实现事中预警的效果。
 
4. 确保金融活动真实有效,防范交易的伪造和篡改
扶贫项目的审批记录和资金的划拨应是一个不可篡改的过程。在区块链系统中,通过多点冗余全量数据库的机制,保障了项目和资金数据不被单点篡改;利用密码学的加解密和签名验证原理,防止数据被伪造和窃听篡改,从而保证金融活动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治理虚假交易或资金挪用等金融乱象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区块链在金融监管领域的未来展望
区块链通过分布式共享账本技术,解决了被监管企业经营交易数据封闭不共享的问题;通过不可篡改、密码签名和去中性心化技术,杜绝了交易的篡改、伪造和抵赖;通过多方的数据共享和机构加入,为金融风险防范和跨行业金融监管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展望未来,区块链在金融监管领域的发展思考如下。
 
(一)以开放发展的态度看待区块链,共同打造秩序互联网生态
首先在业务场景上,区块链适合“低频高价值”应用场景,不支持高性能(毫秒级)的交易,因此,距离实时监管高并发交易的企业(如淘宝)还有很大差距;其次在信息安全上,区块链的开放性也导致网络成员可以任意地查询链上数据,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在多方协同上,由于区块链节点归属不同机构,对被监管企业和监管企业的合作模式、系统开源共建、协同运维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尝试和摸索才能实现互惠和共赢。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成熟发展,互联网的社会生态和秩序也将不断得到完善,或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透明共享的网络空间,追溯个人主体的行为,从而打造全网共同监督和共同治理的秩序世界。
 
(二)多种创新技术的贯穿融合,为创新监管探索新道路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单一技术无法带来更多的创新,未来区块链和生物识别将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结合云计算,监管机构可以方便地部署和管理监控网络;利用大数据,可以精准地分析交易双方的用户行为;通过科技手段的融汇贯通,为创新监管探索了新的道路,促进了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和保障金融的繁荣稳定。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