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教育 > 正文

阵痛中的新高考

2020-08-21 10:38:00  来源:亿欧

摘要:教育是一个政策导向型的产业,这一点在新高考赛道体现的尤为明显。
关键词: 教育、高考
  北京新高改落地第一年,屋漏偏逢连夜雨。
 
  疫情在6月卷土重来,线下教学再度按下暂停键。
 
  北京高三应届生迎来史上最难一届高考,而专注做新高考业务的创业者阿林同样不好过。一边是刚刚重启的市场推广又被搁置,合同款迟迟回不来,一边是日渐沉重的人力、房租成本,“感觉2020年上半年被偷走了。”
 
  曾经喧闹、拥挤的新高考赛道越发显得冷清,行业玩家将自己淹没在反攻疫情的声浪里,或沉默、或挣扎、或蓄势待发、或退出。
 
  疫情加速了赛道洗牌期的到来,但新高考行业的变化,早在疫情前已然开始。无法适应形势的小玩家被淘汰,而头部企业完成产品与技术的升级,加固护城河。
 
  追逐风口而来的玩家,经历着局势变幻的阵痛;但更多创业者,在期冀未来。
 
  风口,风太大
 
  教育是一个政策导向型的产业,这一点在新高考赛道体现的尤为明显。
 
  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评价为“1977年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的新高考,随着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
 
  新高考区别于旧高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文理不分科,采用“3+3”选科模式——语数外为必选科目,另外在物化生、政史地中任选三门。
 
  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开始高考试点改革;作为第二批试点的北京、山东、海南、天津,也于2017年启动,并将于今年首次落地。
 
  另有河北、广东、江苏等8个省份第三批启动改革,推迟改革的四川、河南、陕西等17个省份也有望于近年重新启动。
 
  新高改引起了社会关注,但同时也引发了学校、学生、家长的三方焦虑。
 
  “3+3”选科模式,意味着将出现二三十种选科组合。于学校而言,走班制替代了原有的固定行政班制度,但大部分学校没有足够的信息系统支持排班、管理和考评的需要,由此诞生了一批以走班排课为核心的Saas服务企业。
 
  另外,新高考强调“多元录取”。教育部扩大了高校招生自主权,出台了诸如自主招生、专项计划、综合评价等政策,由此催化了一批给学校提供自主选拔、高考培优服务的企业。
 
  而对于学生来说,选科和未来的大学专业、就业紧密相关,如何做好高中生涯规划对学生构成较大挑战,壹鼎生涯、百年英才等生涯规划赛道的企业随之起飞。
 
  除此之外,新高考还让一些细分赛道重新焕发生机。文理不分科后,语文学科地位抬高,“大语文”培训应运而生。
 
  志愿填报同样借助新高考迅速完成市场教育。据优志愿创始人耿忠诚介绍,2017年之前,线上志愿填报发展不如预期。但2017年浙江新高考执行第一年,出现了大量志愿填报纰漏,志愿填报咨询被重视起来。
 
  “很多从业者都是在2014年-2017年入局的,非常疯狂!”新高考赛道迅速站上风口,同时迎来资本市场的橄榄枝,短短几年内有多家企业完成多轮融资。
 
  政策难料
 
  疯狂入场的玩家很快发现,新高考市场的拓展远比想象中困难。
 
  最大风险来源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原定于2021年执行新高考的18个省份中,10个省份宣布推迟,随后,第四批试点的7个省份也推迟改革,政策落地远不及预期。
 
  之所以推迟改革,是因为首批试点的省份出现了部分学科“冷遇”的情况。相关数据显示,选考物理的考生占比不过三成,给后续的大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基于自由选科的走班排课也要屈服于现实。大部分高中很难提供足够的教学场地和师资储备,学生自主选科后,学科之间的师资需求并不均衡:选择学生多的学科,师资紧缺,选择学生少的学科,又造成师资冗余。而不同年度,师资需求、场地数量都在变化。
 
  事实上,很多学校因无法满足学生选科需求,强制实行“套餐制”,学校提供固定的选科组合,学生只能根据已有的套餐选班。
 
  2019年后,浙江、上海等8个省份开始采用“3+1+2”的高考方案。语数外依旧为必选科目,物理和历史中必选一门,其余四科自选。走班排课、选科的难度由此降低,却给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带来极大的冲击,比如走班排课的Saas企业、生涯规划企业。
 
  政策的变动引发了连锁反应。据耿忠诚反映,大批走班排课软件的公司在2019年后倒闭,尤其是地方性的小公司,在业务模式单一的情况下,难以支撑。大公司发展状况也难言理想,纷纷谋求转型,如晓羊科技,扩展服务至智慧校园、教育云。
 
  这在蓝象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陈晶看来很正常,“走班排课软件的产品有效性有待考究。学校的核心问题并不是缺排课系统,而是没有足够的老师和场地。产品能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关键是解决用户的问题。”
 
  政策变动的情况下,产品有效性被质疑,但绝大部分企业却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去升级产品。辰知科技创始人何川分析道,“很多做新高考业务的教育信息化企业都是原来做项目的系统集成商,这些企业更多是关系基因,不具备产品基因。”
 
  盲目入局的创业者显然低估了新高考赛道的创业难度——无法持续投入技术和资金、缺乏技术创新、新高考赛道产品同质化严重……新高考政策还在依据现实遇到的问题而不断调整,在政策不够具化的情况下,许多的创业者甚至都没有摸清新高考业务怎么做就急匆匆进入。
 
  宏观政策在微观里面找不到具体落脚点,创新不接地气,也就难以实现落地,冒进的企业死在了半路上。
 
  政策调整还在继续。今年教育部终止了延续17年的自主招生,代以强基计划,再度掀起行业巨浪。“变动意味着淘汰者的出现,但同时也意味着机会。”耿忠诚说道,“行业不断大浪淘沙,也在不断推旧出新,因新政策而诞生新企业。”
 
  自救与未来
 
  如何在不确定性的政策中找确定,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事情。
 
  在百年英才CTO苏醒看来,新高考赛道的变化是常态,唯一不变的,是人才选拔的本质,教育企业应该让产品符合教育的目的。
 
  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构建完整的新高考生态才是正道。不押注在某个单一赛道,而是搭建起全产业链的服务场景。当新的业务需求产生,企业可以迅速完成转型,各个业务板块之间也可以相互补充。
 
  对于更多单一赛道的企业而言,修炼内功,将业务做深、做精、做强是更为现实的考量。一方面,升级固有产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方面,活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爱培优CMO李立勋以强基计划为例,“强基计划的考核标准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企业原有经验可以传承,企业加大课程在分层、分科方面的投入,可以让产品更具有普适性。”耿忠诚则以志愿填报为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用户画像,真正做到教育个性化。”
 
  辰知科技创始人何川分析道,目前教育信息化市场头部企业已经很明确,钉钉、华为在智慧校园、云服务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Saas等细分场景做到第一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聚焦产品与技术,是企业面对政策变动的共识。在行业标准、评估体系未定之时,每一个创业者都希望在这个赛道构建起自己的话语权,成为下一个“新东方”与“好未来”。
 
  虽然充满变量,最起码有一点是确定的,新高考的面前是一片巨大的蓝海。蓝海的背后,是普及率迅速增长的市场,与还未启动新高改的17个省份将释放的巨大空间。
 
  突发从未阻断过创业者的脚步,疫情亦是。
 
  新高考赛道在涨潮,追逐风口的玩家被拍打在了沙滩上,而专注做产品与技术的企业,在等待乘风破浪的未来。
 
  致谢:
 
  感谢以下人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优志愿创始人耿忠诚、蓝象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陈晶、辰知科技创始人何川、百年英才CTO苏醒、爱培优CMO李立勋、创业者阿林,其中阿林为化名。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wangxu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