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城市 > 正文

检验一个城市的智慧程度,一场暴雨足矣

2021-07-27 15:32:11  来源:

摘要:近日来,河南多地遭遇罕见强降雨天气,严峻的汛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关键词: 城市
  近日来,河南多地遭遇罕见强降雨天气,严峻的汛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据央视财经报道,截止7月22日,从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103个县(市、区)877个乡镇30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失踪8人。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37.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
 
  22日7时50分,河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安阳、鹤壁、新乡三地区部分地区降水量已达50毫米以上,安阳、鹤壁、新乡、焦作、平顶山五地区在之后的三小时内降水持续,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
 
  这场暴雨导致:
 
  河南郑州地铁5号线隧道内积水,500多人被困,12人死亡,5人受伤;
 
  K226列车,因暴雨停靠超40小时,车上735人断粮断水,急需救援;
 
  作为全国交通大动脉的郑州交通全线瘫痪,武汉至北京的列车全部停运;
 
  暴雨导致多地出现洪涝、山体滑坡等气象灾害;
 
  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
 
  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
 
  这,是一场灾难。
 
  洪涝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分布广、频率高且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城市严重内涝事故频发。防洪排涝是许多城市迫切面临的问题,几场暴雨就能让不少城市一夜之间成为“泽国”。
 
  检验一个城市的智慧程度,一场暴雨足矣
 
  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多发,暴雨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逐渐上升,灾害频发的自然坏境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多数城市的公共服务系统变得脆弱不堪,智慧城市亟待发展。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城市洪涝给智慧城市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洪灾面前,我们13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对抗洪抗涝到底该发挥什么作用呢?
 
  先从城市内涝的形成说起。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形成积水。由于城市硬化面积过大且城市排水规划不合理、管网堵塞,造成城市排水能力不足从而形成内涝。
 
  俗话说,一部城市发展史,必然伴随一部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发展史。这句话足以可见城市排水的重要性。
 
  智慧城市的建设绝不止于光鲜的“面子”,还有实实在在的“里子”。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城市下管廊建设将是防洪的关键所在。
 
  如果能建立一个能自我感知的且完善的地下管廊,就像装上智慧大脑一样。通过科技化数字化手段实时了解管廊状态,及时对故障出进行检修,未雨绸缪。配合防洪千里眼,对洪水进行实时监测,才能在洪灾来临时处于主动,让城市能够自由呼吸。即使暴雨如泼,也能有条不紊的排洪排涝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城市防涝,对危机的预判、应急调度管理,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是城市智慧的所在。
 
  面对极端气候,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有许多需要面对的问题,那么从强降雨洪涝灾害来看,智慧城市应该如何加强公共安全应急机制,更好控制险情?
 
  加速城市可视化管理工程建设
 
  近年来,火热进行中的平安城市建设、智慧型城市建设,一定程度上来说,效果还未完全释放。
 
  现阶段,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还不够精细化,在深耕智慧政务和便民服务等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例如在强降雨过程中,很多城市政府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发布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但是在城市排水(积水)情况管理、人流车流物流的综合调度与管控、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和各种资源的高效配置等更精细化情况下做的还远远不够。
 
  随着城市洪涝及气象灾害的频频发生,城市治理能力却始终不够,在暴雨面前,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显得如此脆弱不堪,应尽快加强城市可视化管理工程建设,深耕智慧城市,让城市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避免马失前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防监控助力城市管理,缓解城市险情
 
  每当出现最强局部强降雨天气,各大城市部分道路和低洼易淹区出现积水,个别区域发生局部内涝,给市民的安全顺畅出行造成严重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强降雨天气道路交通应急疏导保障工作,不仅要求各级交警单位做好应急准备,更应该突出平安城市天网视频监控的作用。
 
  一直以来,安防监控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给安防行业带来新机遇。而高清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使得智能监控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在实际救援中,监控与通讯相结合,给整个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城市设施管理局的监控指挥中心是在防汛防涝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神经中枢。通过大屏幕对城区的各个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画面可以看出,易出现积水的重点监控路段路上有没有积水。同时监控交通道路的情况,是否因为积水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目前的市政设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同时实现与防汛办、气象局的实时视频对接,从而快速及时地对市政防汛队伍进行调度指挥。
 
  部分地区已率先实现物联网实时监控雨情,并在重点积水点和危险路段安装了监控探头、电子水尺和雨量筒。这些传感器就像是政府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它们在现场"盯守"着实时的雨情,并随时上报情况。一旦发生降雨预警,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就能实时观测到桥下的情况,针对问题立刻部署应急措施。传感器是物联网重要采集设备,可以应用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智能交通,城市桥梁监测等。
 
  工作人员可通过视频图像,实时监测易积水路段是否积水。为城管部门准确把握城区内涝,及时调度指挥,以及交管部门获取信息帮助公众避险,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物联网技术的融入将会使安防行业进入全新时代,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更好的调控城市险情。
 
  水务监控,推动“海绵城市”工程
 
  对于城市中雨后积水问题则需要通过国家现在推行的“海绵城市”工程才能有效解决,以此缓解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
 
  虽然拥有完整且立体化的建设模式,但是多年来国内几个试点城市依旧会出现严重内涝。设施相互之间没有连通性导致现在某些城市的雨水生态收集反而成为了"脏水沟"。面对这种情况,数据可视化对积水进行实时监测,利用采集的数据和地理空间信息,对不间断的对水流量进行监控,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泄洪任务,做到地表与地下流量数据互联共通。
 
  提供准确的数据,让决策者轻松掌控整个城市的水循环,并且能对灾害做出准确的预估和判断。根据实时动态采集到的各类数据,通过分析、关联和处理等方式,呈现海绵城市的总控制效果和目标,实现城市排水、水环境、用水以及水体监控的智能化管理。
 
  建设预报预警机制
 
  建设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是有效防范城市内涝的方式之一。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包含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动态实时数据的城市内涝基础平台,开发城市内涝智能化管理所需的业务处理和专业分析模块,形成包含积水监控及预警、指挥调度、视频会议、城市内涝模拟等主要功能的城市内涝立体监测与预警指挥系统。
 
  生命探测助力,避免灾害险情
 
  红外探测是生命探测仪和热成像摄像机在救援之中探测我们视线范围之外是否存在生命迹象的设备。
 
  面对灾害险情,在分秒必争的营救工作中,希望有更多设备可以帮助搜救人员迅速准确安全地发现存活的遇险者,从而为营救工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生命探测仪和热成像摄像机应用到救援之中使得救援人员在难以接近和难以预测的自然环境下能探测是否存在生命迹象和更快的了解伤员情况,以便抢险人员最快做出决策。
 
  结语: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安全防范与应急能力建设显的尤为必要。
 
  今后,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自然灾害应及系统的建设。
 
  如今暴雨已然成为检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准,而如何发展“更智慧城市”则更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课题。从长远发展来看,经历过今年的洪涝灾害后,更应把目光放在提高城市管理、智慧水务、智慧电力、智慧农业科技手段上,有效提升应急能力!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wangxu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