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慧城市 > 正文

打造地图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或将迎来爆发期

2017-08-03 14:32:09  来源:搜狐新闻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分支,因空间数据的应用广泛、数据量大、数据价值大的特点,是大数据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板块。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地图数据所承载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利用大数据思维和分析方式来解读地图数据,将地图信息背后的数据价值更多的展示和分析出来。
关键词: 大数据 智慧城市
\
  在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分支,因空间数据的应用广泛、数据量大、数据价值大的特点,是大数据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板块。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地图数据所承载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利用大数据思维和分析方式来解读地图数据,将地图信息背后的数据价值更多的展示和分析出来。如今,地图大数据在公众服务、民生工程、航天航空、政府服务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大脑
 
  智慧城市必须要有一个大脑,这个大脑就是时空大数据平台。时空大数据正日益成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包括现在目前治理对象的多元化,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从政府单一主体向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治理系统的过度,治理的效果要精准化,这就迫切要求提升城市自己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以“时空大数据平台-新型智慧城市的大脑”为主题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新型智慧城市内涵、时空大数据产业发展之路等方面对当前智慧城市如何解决“大城市病”、时空大数据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自己的看法。王家耀表示,对于当前城市普遍出现的“城市病”现象,地图大数据创新工作委员会必须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在谈到时空大数据产业化发展时,王家耀说道,“时空大数据产业化刚刚兴起还没有起步,大数据技术体系没有建成,加之时空大数据边界不清所带来的数据价值无法挖掘出来,是产业化道路上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地图大数据+将是未来地信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一把钥匙,如何用好这把钥匙取决于时空大数据能否转变对数据的理解,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更重要的如何转变思维模式。划清数据边界,使数据标准化才能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实现地图大数据的价值。
 
  精细化城市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2015年12月份召开的第四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稳步发展。特别是针对城市管理方面,一方面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在精细化城市管理方面,提到要加强城市管理华平台建设和功能的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
 
  在精细化城市管理方面,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院长杜明义教授提出了一些新思路,传统用传感器定位方式,往往都是采用传统的测量前方交汇的方式。但要监测一个城市,在城市大范围布置基站的话,造价高昂,如果按照我们现行的物联网或者说传感器定位RFID方式,这个城市将会不堪重负,最起码在经济上不堪重负。针对这种情况,研发出的车载感知的定位技术可以通过定位车的位置,把传感器的基站或者物联网的基站放在车上,一个基站定位多标签的方式,买几台车,布上基站,大大降低了城市物联网的成本降低。
 
  精细化管理,特别要注重细节、立足专业,从更细的角度说,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华,有流程的事情要定量话,在定量的基础上要实现精细化。
 
  深耕行业地图 引领创新发展
 
  在智慧城市细分领域,诸如智慧医疗、智慧环保,各个领域必须要建立一个标准模型,地图大数据包括其他数据参数应用到模型里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城市。事实上,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把各个智能化所产生的有效数据统一融合到一个平台上进行分析,而不是单一领域实现了智慧化就是智慧城市了,它强调整个领域的大融合。
 
  “地图大数据是我们社会应用的一个基础,对行业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各个行业都能用地图大数据,这就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以及应用,提升了地图大数据的管理职能。各个行业在实际应用地图大数据必须要以技术为辅、业务为主导的思想,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孙世友补充说道。
 
  一个城市的管理和运营需要科学的决策,只有数据支撑才能保证智慧城市的真正运行。城市发展需要完成大数据的采集、处理、整合、共享、挖掘、分析和应用,通过了解城市运行情况与发展态势,为各部门协同工作、领导决策提供支撑。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原有的以技术为导向,而不是以市民体验为导向的建设思路,使智慧城市建设真正惠及大众。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