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政府信息化管理转型研究

2016-06-14 15:16:59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资讯网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正逐渐取代传统资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尺度。
关键词: 互联网 政府

 
  二、“互联网+”时代政府信息化管理的转型趋向
 
  “互联网+”作为一种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形态,其本质在于将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个领域,使传统产业与现代信息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重组。在管理层面,“互联网+”解决了传统产业在组织和管理上存在的信息流通不畅、信息资源不对称和信息更新滞后等根本性问题,促使新的管理关系、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得以建立和运行,形成了“互联网+”时代政府管理新态势。
 
  1.政府工作高效化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包括制造、物流、医疗、教育、旅游、餐饮、交通、传媒等在内的几乎所有传统行业都将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改变原有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形成新的平台、产生新的应用、创建新的市场、衍生出新的顾客价值。这就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活动将更加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同时,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网络等技术,信息流动会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这必然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信息化管理必须精准和高效,以适应整个经济社会的推陈出新和高速运行。
 
  2.政府管理无缝隙化
 
  “互联网+”依托互联网将原本孤立的各传统产业相连,通过大数据完成行业间的信息交换[4]。信息不对称和流通不畅一直是制约传统行业间跨界交流与合作的顽疾,是导致传统行业信息闭塞和孤立,缺乏创新与活力的重要原因。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为改变传统行业的信息闭塞和交流不畅提供了可能,使得跨行业、跨领域合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这就要求政府的信息化管理必须打破部门界限,使各部门在资源共享、信息沟通、职能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密切配合、紧密协作,实现无缝隙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以适应经济社会大融合的新形势。
 
  3.政府运作透明化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互联网必然会加速向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进行渗透,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多元性、自主性和高效型等特征,能迅速将信息从一个站点传播到网络的各个角落,因此信息的传播量将越来越大,信息也会变得更加透明。这就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整个社会的透明度将大幅提升,政府的信息化管理也将直面社会大众的舆论监督,从而使权力运作的“自我认定”和“自我裁量”空间大幅减小,促使政府信息化管理更加公开和透明,打造务实、清廉的政府,以维护政府公信力。
 
  4.政府职能市场化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将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不断渗透和扩散。随着信息搜索、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展示、利用技术的全面成熟,信息设备不断融入传统产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5]。市场力量的不断增强会对以行政或政治控制为主的政府行政模式产生强烈冲击,推动政府根据市场经济要求确立政府职能,从传统的垂直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扁平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方向转变,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三、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推动政府信息化管理向高效化、无缝隙化、透明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然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的转型和创新。
 
  1.技术更新滞后,应用层次较浅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政府信息化管理理论和研究相对滞后,在硬件上存在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更新滞后,应用层次较浅等问题。尽管当前我国办公流程自动化、业务系统信息化和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由于更新滞后和创新不足,传统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弊端正逐渐显现,急需构建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此外,政府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较浅的初级应用层面,相较于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重视硬件基础设备的配置和网络构筑,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教育,以及对信息技术深层次应用的开发与研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2.缺乏整体规划,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政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我国虽然明确了中国电子政务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方面,各地、各部门间分割现象严重,形成了众多异构、分散、相互封闭的信息资源系统,难以有效实现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政府信息化发展在我国地区间、城乡间、政府层级间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信息化基础建设大部分已经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但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的普及相对较差,严重影响着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3.法律法规缺失,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智能终端最多的国家,用户量近2.5亿[6]。但与此同时,网络入侵、信息泄露等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政府信息化管理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隐患。据统计,我国有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近半数网民个人通讯信息被泄露。仅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等共计损失约805亿元[7]。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我国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缓慢,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问题严重,现有的信息网络安全立法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约束和惩戒作用。
 
  4.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公开程度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化管理的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在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就管理现状而言,我国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信息管理缺乏专业化和制度化,信息公开程度低等问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在组织层级过多,条块分割明显的管理体制下,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各自为政,信息流通和应用不畅,难以形成运转协调、操作规范、信息融通的信息化管理格局;二是观念落后。受长久以来传统管制思维的影响,政府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层次并不高,信息公开意识不到位,公务员信息化应用技能缺失,信息化建设与政府业务相分离等现象普遍存在。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