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 正文

区块链技术描绘未来金融新蓝图

2018-12-27 16:43:10  来源:51CTO

摘要: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化。有区块链金融项目应用的负责人表示,“我们对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应用充满期待,区块链技术正在重构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新景象。
关键词: 区块链
 \
  区块链技术有效性被认证
 
  2015年下半年,由摩根大通、高盛等逾50家大型金融机构组成的R3区块链联盟,拉开了金融机构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序幕。与之对应的是,在区块链落地的实践中,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一直在不断探索,其中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创新力度更大,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区块链跨境清算,浙商银行数字汇票等系统已上线。
 
  此外,2016年8月,微众银行联合上海华瑞银行、洛阳银行、长沙银行,基于BCOS平台的早期版本,推出了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联合贷款备付金管理及对账平台,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优化联合贷款业务中的备付金管理及对账流程。“过去一年中,平台已经积累了好几百万笔的交易,印证了区块链运作体系的有效性,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
 
  马智涛解释:“通过区块链技术,将过去T+1的清算体系变成了准实时,区块链上的合作银行可通过其管理后台实时看到账本,随时随地可对账、清算。相比过去的T+1体系,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透明度及降低了运营成本。”
 
    区块链在金融行业涉及多个应用场景,目前主要为资产托管、股权交易、电子票据、清算结算、跨境金融、资产交易、供应链金融、金融审计等。对于银行而言,借助区块链可以克服现有业务的诸多痛点。“在这些应用场景中,不难发现,在传统金融系统中,广泛存在成本高、流程复杂、需要第三方信用等问题。金融机构瞄准了区块链去中介化、共识机制、信息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探索区块链在金融场景的可行性。”恒生电子研发中心总经理章乐焱表示。
 
  “我们和浙商银行合作研发推出的移动数字汇票,通过开户行在区块链上发行移动数字汇票,可以帮助企业签发票据,并在机构客户之间进行付款签收、转让和拆分,最后回到银行进行贴现质押和承兑。”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启雷介绍。
 
  李启雷表示:“通过在银行汇票业务中应用区块链技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增加了支付手段,同时,可打通银行间汇票交易,进行通存通兑,并嵌入保理业务和其他服务。和传统的支票和企业网银系统相比,移动数字汇票可将企业支付速度提升到秒级,更好服务中小企业的收单需求。”
 
  建立分布式商业是关键
 
  在向金融机构“渗透”的过程中,区块链也在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甚至是商业思维。在市场人士看来,对传统商业架构的颠覆,是区块链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区块链技术很好,但我更看好分布式商业,因为可以解决行业痛点。”民生保险健康险创新项目负责人程羽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传统的中心化商业模式陷入“大而不能倒”的窘境并引发金融危机之后,追求多方参与和对等合作的新型商业模式逐渐凸显价值,这种全新模式被称之为“分布式商业”。“分布式商业的特点在于多方平等参与、规则透明、协同分工、价值分享等,已经在不同领域显现出一定的发展潜力。”马智涛认为。
 
  马智涛表示:“现在很多区块链技术应用都是徒有形式,要真正把区块链的价值发挥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业思维也要不断创新。分布式商业体系和中心化体系差异很大,可以联合商业机构共同参与,定义分工和利益分配。在此基础上,才能搭建区块链应用场景,设立后续各项事务处理机制。”
 
  在中国平安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黄宇翔看来,保险业是目前金融业内区块链技术应用最多的一个领域。区块链正呈现出场景深化、技术提升、隐私安全受重视和监管标准拟设立等趋势。自去年开始,我国保险企业相继试水区块链,如众安科技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安链云”,平安集团也针对积分服务推出了“阳光贝”区块链平台。而就在不久前,安永、马士基和微软联合发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上保险项目,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又介入一个新险种。
 
  在保险从业人士看来,分布式商业将颠覆保险业旧有的商业模式。“区块链将成为保险创新的新动力,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新技术,更有利于‘底层变革’的商业模式创新与迭代。”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用一句话清晰概括了行业面临的深刻改变。
 
  分布式商业的提出,也反映出当下区块链应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争议。有区块链研究人士表示:“我们强调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但更注重技术对应的商业场景应用。有明确的场景来推动区块链发展,而不是先做技术基础再寻找应用场景,实现效率和通用之间的平衡。”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mm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