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 正文

区块链颠覆金融行业底层架构 开启价值互联新时代

2017-06-26 10:37:38  来源:51CTO

摘要:区块链的出现,将互联网金融从基础技术层面真正建立“去中心化”信任,颠覆传统金融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实现价值在网络上的实时传递,进而开启价值互联新时代。
关键词: 区块链 金融行业
\

  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凭借更优的用户界面、细分的市场定位及有利的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尚未触及金融行业的底层逻辑架构和基础IT设施。区块链的出现,将从基础技术层面真正建立“去中心化”信任,颠覆传统金融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实现价值在网络上的实时传递,进而开启价值互联新时代。
 
  区块链可实现信任的数据共享机制
 
  区块链是基于现有技术的组合与升级,并不是一种全新、单一的技术。从中心控制力度和信息公开度层面,区块链可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相对于公有链的完全开放和公开,联盟链和私有链允许有多个或单个中心控制参与主体范围和信息公开范围。由于金融行业须严格控制交易和信息等的公开范围,且有参与者的准入要求,因此联盟链和私有链对于金融行业更加适用。2015年以来,联盟链和私有链快速发展,为区块链金融应用的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从影响程度来看,区块链可从技术层面建立去中心化信任,将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制度基础和参与者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当前,金融体系建立在三个基本制度框架之上:
 
  一是依赖法律条文存在的商业信任;
 
  二是由独立第三方作为信用中介保障实现的资产转移交易;
 
  三是由集中式清算机构为中心处理完成的交易结算和清算。
 
  未来,区块链可将现有金融体系的基础制度和交易规则固化在底层协议中,推动底层逻辑的标准化和自动化、高层业务应用的分布化,实现去中心化的价值安全转移,可大幅降低行业风险经营复杂度和管控成本,进而有效提升金融机构运行效率、降低行业准入门槛。
 
  区块链应用场景丰富未来将成为金融机构标配
 
  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场景,是一项技术能否最终存活下来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企业已经结合业务探索了一些应用场景,但仍有不少企业处于不断试探和反复迷惑状态。
 
  实际上,从区块链可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性来看,金融服务、征信和权属管理、跨境贸易、资源共享等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第三方担保信任机构的活动,均将从区块链技术中获益。
 
  从应用场景最为成熟的金融领域来看,区块链可助力商业银行系统性解决全业务链痛点和顽疾。近两年来,参与区块链探索的金融机构不断增加,积极开展各项应用。具体来看,金融业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区块链应用的探索。
 
  一是各金融巨头纷纷成立区块链实验室,探索区块链应用场景。
 
  二是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深入合作,改进内部业务和流程的“痛点”。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方式多样,包括项目合作、战略投资和成立合资公司等。
 
  三是组建跨机构和行业的区块链大联盟,研究制定金融领域区块链行业标准和协议框架。
 
  实质性影响仍需时日
 
  虽然区块链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区块链技术仍面临计算性能低、空间占用大、算法灵活性差、无法以净头寸结算等问题,目前应用主要局限于虚拟货币、初步的交易结算和信息公证等方面;
 
  第二,监管仍处于模糊状态。由于技术尚未定型,导致各个国家监管机构态度不一:英美等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许多国家态度不明朗,更有一些国家持谨慎态度;
 
  第三,金融机构对区块链认识尚不深入,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主观意愿较为薄弱。据普华永道调查显示,约有超一半银行高管对区块链不甚了解或不知如何应对。
 
  同时,全面使用区块链技术需要重构IT架构和业务流程、投入大量成本,将遭受来自金融机构的内部阻力。
 
  未来,区块链技术和市场将快速成熟,成为金融机构标配的IT基础架构,进而再造金融生态。金融机构必须尽快形成清晰的战略思路,制定战略并积极开展投资布局和实验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并成为重塑行业格局的引领者。

(文章来源:51CTO)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