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工信部信息化服务新政帮扶中小企业

2013-06-19 10:17:22  来源:经济和信息化

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在22日举办的、“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发布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进一步集聚服务资源,解决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
关键词: 工信部 信息化 中小

    工业和信息化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在22日举办的“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发布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上表示,2013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将继续发挥信息化服务商和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进一步集聚服务资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特别是要培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企业,进一步普及推广信息化解决方案,积极开展专业辅导等活动。


    工信部五项信息化新政帮扶中小企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在生产和经营中采用各类信息化服务,有媒体报道分析认为,整个市场规模近期有望突破万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是“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多年来,一批专业的电信运营商、信息化服务商积极参与和支持信息化推进工程,通过开展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实施专项计划、举办大规模宣传培训活动、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和信用体系建设等,努力开发和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解决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市场、信息、融资和人才等突出困难,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低成本、低风险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着成效。朱宏任强调,2013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要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提升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为重点,进一步集聚信息化服务资源,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要继续在全国广泛开展推动信息化应用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支持活动,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郑昕司长介绍了2012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取得的成效: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在中小企业服务年期间,参加了我部组织的“两化”融合成果展、召开了信息化服务信息发布会和工作会、举办第八届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开展了系列信息化推进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积极扶助小微企业成长,信息化服务商组建了小微企业扶助联盟、开展了小微企业扶助行动。


    三、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积极开发和宣传推广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全国广泛开展了以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应用能力提升为主的系列宣传培训活动。


    四、发挥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优势,积极探索云服务,打造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


    五、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创新金融服务,着力缓解小微企业特别是应用电子商务的小微企业融资难。


    六、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七、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软课题研究,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服务。


    2013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将继续发挥信息化服务商和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进一步集聚服务资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困难。主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培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企业,进一步普及推广信息化解决方案,积极开展专业辅导活动。


    二、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和突出困难,促进供需对接,提高信息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鼓励信息化服务商与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开展合作,积极承担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任务。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培训,就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等推进活动。


    五、宣传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和信息化服务的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


    会议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中心、中国电信、畅捷通公司、苏州风云网络、铭万分别发布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智慧企业、小微企业云服务、SaaS服务平台、云搜索等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创新发展的服务信息;中国联通、百度公司分别以短剧、体验车视频等形式演示了创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模式;5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与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签署了合作协议。


    来自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信息化服务商和中小企业的代表,以及50多家新闻媒体的代表,近200人出席会议。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renjizho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