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汽车行业退出机制是为行业洗牌铺路

2012-07-31 11:20:28  来源:北京商报

摘要: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全国各类汽车生产企业数量“远远比想象的多”,171家整车企业,分摊到每个省都在5家以上,但在市场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少数品牌......
关键词: 汽车

    汽车行业长久以来备受诟病的生产资质“终身制”终于被打破。近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


    《通知》的发布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对汽车生产企业进行整治,以解决长期“散、乱、差”的格局。


    统计显示,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零产量”企业既无法淘汰,又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无法正常生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有的甚至靠倒卖产品合格证维持生存,严重影响了行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全国各类汽车生产企业数量“远远比想象的多”,171家整车企业,分摊到每个省都在5家以上,但在市场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少数品牌,多数的汽车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形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实际上,对于这些落后的“壳资源”,真正感兴趣的往往是合资企业。尽管近来国内汽车市场增幅放缓,但外资车企依然看好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这些外资汽车企业通过合资的方式正在掀起一轮新的扩产潮。


    因此,现在出台退出机制,就是要减少“壳资源”,减少合资公司扩张的余地,并增加外资企业“借壳”的成本。这不仅仅是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减缓了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扩张步伐。


    从这个角度讲,退出机制虽值得鼓励,但还要加大淘汰力度。《通知》中提到的对于落后企业的“裁汰”内容上,依然显得优柔寡断,并提出了为期两年的整改时间,这也给一些落后的产能提供了翻身生存的可能。


    按照规划,我国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要从2010年时的82.2%增加到2015年时的超过90%。因此,汽车企业整改前进的力度和决心不应动摇。“一刀切”的政绩工程应被批判,但是政策主导、产业化淘汰的力度还是应该加大。否则,留给“零产量”企业的时间越长,后期其退出的可能越小。若果真如此,那么提高车企核心竞争力,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之路也就更难走了。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angxueju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