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2011-10-24 15:47:53  来源:中国信息界

摘要: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的标志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大量应用,用信息化改造我国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 农业
   日月运行,斗转星移,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我国农业正悄悄地从传统向现代演进。这种演进,突出的标志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大量应用,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发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11月,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的“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就是这种演进最生动的真实写照。

 

  “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参展项目有600多个,集中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成功应用,全面地揭示了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雄辩地说明了用信息化改造我国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1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从“2010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的参展内容看,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精彩纷呈,前程似锦。

 

  1.1农业生产信息化

 

  在农业生产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及多个环节。

 

  1.1.1种植业领域

 

  其突出表现是农情监测、精准施肥、智能灌溉、设施农业智能监控、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信息化。

 

  1.1.2畜牧业领域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畜禽育种及养殖、肉蛋奶生产、饲料生产、养殖场管理、畜禽舍环境控制等方面或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并建立了产品的可追溯体系。

 

  1.1.3草原领域

 

  实现了草原遥感监测、灾害预警、草种保护、防火应急指挥等方面的信息化。

 

  1.1.4兽医领域

 

  依托RFID等技术,实现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建立了数据庞大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库及兽医微生物菌种管理数据库,对兽药产品能够进行有效的评审、监管和追溯。

 

  1.1.5渔业领域

 

  利用遥感技术,使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地理信息监测、渔船实时监测、海洋灾害性事件监测等得以实现。

 

  1.1.6农机领域

 

  安装了GPS卫星导航模块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在喷洒农药、精准施肥、收割作业和插秧耕作等方面开始应用。

 

  1.2农业经营信息化

 

  在农业经营方面,农业电子商务、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以及休闲农业信息服务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1.2.1农业电子商务

 

  目前,我国已有农业网站3万多家,有相当一部分涉足了农业电子商务。其中致力于为农民和企业提供网上营销服务的农业部“一站通”服务平台,注册会员已超过36万人,年信息发布量超过10万条,日均点击量在18万次以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围绕本地重点农产品,扶持和建立了一批专业化的特色网站和交易网络。

 

  1.2.2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

 

  全国大部分批发市场建立了以“信息中心、检测中心和结算中心”为主的信息化系统,不少批发市场建设了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现代电子监控系统、智能IC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市场管理信息化和收费电子化。与批发市场信息化匹配的现代物流体系快速发展,订单农业、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成为新型流通业态发展的重要方式。部分地区充分利用大型连锁超市和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积极推动鲜活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超市,实行农超对接,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脱节问题。

 

  1.2.3休闲农业信息服务

 

  一些地方还围绕本地资源特点,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发展。

 

  2011年5月19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增收空间”精神,农业部启动实施全国休闲农业服务信息“进城入户”工程。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分别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诺基亚联新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签署了有关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服务的合作协议和备忘录。

 

  1.3农业管理信息化

 

  1.3.1“金农”工程项目建设实施

 

  强化了电子政务建设,农业部门以实施“金农”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决策、服务和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化。

 

  1.3.2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

 

  开发了在线行政审批、草原监理、渔政指挥、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业信息采集、应急指挥、视频会议、农机购置补贴、财务监管等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了农业部门在线行政办公、项目监管和面向公众在线办事服务的能力。

 

  1.3.3市镇村基层管理平台延伸拓展

 

  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把电子政务延伸到农村社区,开发、推广、使用市镇村管理系统,推动人口、土地、企业基础数据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计生、社保、就业、征兵、选举、财务、救济、基础教育等业务,提高了管理水平。

 

  1.4农业服务信息化

 

  在农业服务(良种、农资、农技、农田管理、收获、流通、消费、金融保险、休闲等)方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4.1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农业系统先后搭建了19个省级、78个地级和346个县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部的“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免费为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双方提供供需信息和配对平台,及时发布跨区作业信息,可为10万农机手提供供需对接服务。

 

  1.4.2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涌现了浙江“农民信箱”、吉林“12316新农村热线”、上海“一站通”、广西“数字农业”、内蒙古“农信通”、宁夏“平台上移—服务下延—资源整合”、新疆“信息中心户”等。

 

  1.4.3信息服务主体多元

 

  涉农组织和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参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扎实贡献。
[page]

  2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对农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持能力,在工业装备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武装农业,使其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和泛在化,迅速地提升着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2.1信息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技术

 

  如数字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业自动化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农业机械是提高传统农业的先进设备,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使农业机械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2.2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已有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并增强了推广效果

 

  如各种数据库的建设及随时查询、远程教学及多媒体影像示范、远程实时诊断及会商、专家系统及网络查询服务、网上农民信箱、12316新农村热线。

 

  2.3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要素的优化配置

 

  信息化使农业技术、科学方法、信息等更好地融入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引导土地、水、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配置关系向更优的方向发展。

 

  2.4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扁平化服务网络,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农民合作组织、生产经营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的发展,从而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2.5信息化有利于推进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

 

  信息化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武装农业,其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经营的各领域及相关环节必须进一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从而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

 

  2.6信息化有利于农业节本增效

 

  信息技术提高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水平,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减少要素浪费,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回报。

 

  2.7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实行产地环境质量、投入品使用、产品包装与标识、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安全追溯、年度检查制度等全程数字化监管,提供市场行情监测和预测,引导农户和企业依据国内外市场行情组织生产。

 

  2.8信息化有利于推行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新型流通方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关数据库的建设,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模式等。

 

  2.9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农业要素的投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农田及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环境动态监测,有力地支持科学规划与开发。

 

  2.10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指挥、服务的智能化、可视化、泛在化,将带来政府部门管理职责及工作方式的重大变化。

 

  3当前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偏低制约着信息化的发展

 

  如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仓储及冷链物流体系发展不足,实际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量的20-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90%的需求量。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23%。处于产业初级阶段,冷链物流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冷链信息、监控体系也不健全,这些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

 

  3.2核心技术掌握不够,信息技术成果转化严重不足

 

  农业信息技术成果的转化还处于示范阶段,普遍没有得到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主要原因:一是科研立项“脱离实际”;二是盲目追求国内一流、世界领先,而不注重实用价值;三是科研项目以专家为主,没有企业和用户参与,难以体现“市场价值”。

 

  3.3信息化向基层延伸不够,信息资源利用不足

 

  在欠发达地区,乡镇存在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滞后、基层政府电子政务服务意识和能力欠缺,以及农民接受网络信息能力低等问题。信息资源方面,农业服务信息资源供给还基本上呈现“自上而下”的状况,综合性信息、简单堆砌的信息多,专业和特色信息、分析处理过的信息少;农民急需的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决策的信息比较少;前瞻性的预测判断信息比重低。

 

  3.4缺乏统筹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

 

  长期以来行业间封闭管理各自为政的弊端,使得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在统筹共享等方面欠缺规划和行政执行力度。农业电子政务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管理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相衔接和信息共享,不仅造成重复投资,而且由于应用范围窄,管理信息化的效能相对低下,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3.5信息化投入有待加强,技术培训严重不足

 

  一是对重大项目运行维护资金需求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二是对生产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不够,相对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对生产信息化的投入比较薄弱。三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投入。四是农业专业信息化人才短缺。据统计,我国每百名农村人口中信息科技人员数为0.09,远低于美国的0.41。

 

  4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4.1发展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快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4.1.1数字化、智能化将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现代农业将使信息技术越来越融入到测土配方施肥、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农机调度等农业生产管理过程,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精确农业,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数据和绘图进行分析和管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地理数据进行定位及定义;利用变量投入技术(VRT)开发精准、特定的投入应用;利用遥感(RS)识别功能和田间监控技术对作物生长进行记录等。
[page]
 

 

  4.1.2物联网技术将驱动现代农业经营全程网络化、信息化

 

  目前,物联网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青睐。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产地和品牌,需要对其质量安全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掌控,即对产前农作物品种选用或养殖产品的雏苗,产中生长过程,产后加工和包装,流通环节的冷藏和运输等信息全程记录。

 

  4.1.3电子政务迅速推进将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利用互联网技术,克服条块分割、信息孤岛,加快实现中央与地方互联互通,推动农业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农业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将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决策和管理能力,提升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

 

  4.1.4网络化、多媒体化将空前满足现代农业对信息及服务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农业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将得到较快发展。网络化将有利于不同地域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低成本共享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有利于让农民及时、全面、详细获取个性化信息服务,有利于改变贫困农村经济被边缘化的现状。

 

  信息服务多媒体化,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电子手段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的组合。可以将十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较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形象逼真。如,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利用网络医院、远程培训、视频会诊等应用系统,为农民提供专门技术指导病害防治。展望未来,传统上门求教预约服务的方式,将被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个性化技术指导和培训取代。

 

  4.2对策建议

 

  4.2.1着力落实农村宽带普及工程,增加重要信息系统运维投入

 

  我国34000多个乡镇要实现100%乡镇通宽带,75%行政村通宽带,农户宽带接入速率平均不低于2MB/S,采用xDSL接入方式的乡镇宽带接入能力接近30MB/S,需要国家资金大力支持,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建议国家财政对农户购买计算机给予一定的补助,一些资源免费给农民使用。

 

  目前,一些已建系统运行维护资金严重不足,甚至没有系统运行维护经费。建议国家增加系统运行维护投入,要建、管、用并举,充分发挥已建成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如进一步加强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等技术应用与普及,加强推进农业智能化决策、指挥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加快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疫情疫病及时监测和有效防控,加强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及时监测重大农业自然灾害,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渔业作业水上安全等。

 

  4.2.2创新生产发展方式,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发展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承载主体,在农业生产趋向规模化的基础上,信息化能更多地发挥效用。据测算,小麦施肥适用于精准农业技术实践的经济可行的最小面积约为85.6公顷,而我国有相当的差距。要加快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多种形式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并以他们为信息化应用的重点对象,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空间,提高生产信息化水平。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予以政策性财政扶持,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投入农业信息化。作为企业目标很明确,其信息技术及产品研发推广会更加注重和贴近实际需求。要引导企业根据农村实际制造低成本信息终端,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技术供给和农业产业应用需求之间的互动机制,使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服务紧密结合,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4.2.3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和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建设

 

  目前,大宗粮棉油糖产品卖难问题不是太突出了,主要是进一步解决好成本、价格及效益的问题。畜产品、水产品、水果、园艺产品尤其是设施农业产品(如蔬菜等)卖难问题是存在的,解决好有关的市场信息服务,包括提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信息、市场行情分析预测,衔接好供求平衡关系,使生产者能够卖得出去并卖出好价钱,是一项突出的现实任务。因此,帮助农民卖出农产品卖个好价钱,采取现代流通方式,推进电子商务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研究、支持包括资金投入可以起到主导和引导的作用,可以在政策法规建设上解决环境问题,也可以在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上发挥支撑作用,如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形式,让农民进场交易,政策搭台让农民、经纪人、消费者进场交易。具体讲,要加强综合性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围绕重点农产品扶植建立一批跨区域、专业化的特色网站和交易网络,形成以批发市场、商贸中心、物流调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为依托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整合各地休闲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全国统一的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向基层延伸电子商务服务。同时,下工夫解决好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4.2.4重视农村基层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农业农村公共管理水平

 

  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向乡村延伸,丰富乡村电子政务应用。依托市县电子政务平台推进乡村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实现农村财务、选举、固定资产、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信息公开,为保证广大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信息渠道。

 

  4.2.5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农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首先要注意提高服务信息的质量。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增强信息引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严禁传播虚假信息。加强与农业有关的生产、市场、价格、品种资源、技术、政策、病虫害、自然灾害等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

 

  进一步加强农业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服务信息化的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网络运行。

 

  加强农业服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农民群众信息素养的培训。注意解决农业信息用户存在的问题,使其多分享农业服务信息化的实惠。

 

  作者简介:

 

  郭作玉,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aisenshark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