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农业信息化亟待破解的主要问题

2011-09-29 16:18:23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息资源开发共享机制亟待建立。由于涉农信息分散在多个不同部门,农业信息化标准尚未建立,导致信息难以互通共享,为农民提供的信息服务经常出现信息重叠、信息差异和信息滞后等现象。
关键词: 信息化

  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09年国务院印发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纲要》,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但从各地工作实际来看,有的地方尚未真正认识到加速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尚未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科学管理与调度乃至对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当前促使各级各地真正重视、关心和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严重滞后。信息化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体制机制的再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实行统筹规划、统一设计。目前全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部门间的统筹协调,缺乏宏观发展规划,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总体来看,我国中央和省级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全国绝大多数的乡镇农业部门尚未配置计算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省、地、县三级农业部门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资约10亿元,仅相当于新建1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投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近年来,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侧重于推进电子政务和传播涉农信息,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和服务“三农”还很欠缺。在全国农业系统中既懂信息技术又精通农业科技和经济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少,在基层农民群众中真正掌握信息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人才匮乏,严重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和普及推广。目前,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信息化,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未能全面渗透到农业生产作业、经营决策、市场服务和行业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没能跟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实现途径,各地还在摸索之中。


  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机制亟待建立。由于涉农信息分散在多个不同部门,农业信息化标准尚未建立,导致信息难以互通共享,为农民提供的信息服务经常出现信息重叠、信息差异和信息滞后等现象。建立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开发利用的管理、服务机制和体制,非常紧迫。


  开拓创新,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原则,创新发展思路,突破制约瓶颈,加快建设步伐。要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着力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科学管理决策体系和面向农村农民的服务体系。在发展战略上,要做到整体推进与局部突破相结合、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各类组织广泛参与相结合、满足各类需求与追求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效相结合、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三农”水平与提高现代农业宏观管理水平相结合,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努力构架资源共建共享、多方共赢的运行机制,有计划、分步骤、抓重点、多层次地推进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应用。


  (一)积极营造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要认真总结前一个时期我国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做法、成效和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业信息化运行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到信息化对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至关重要性,大力宣传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要认真办好并充分利用“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博览会”,营造有利于加速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编制好“十二五”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努力做好顶层设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局观念、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目前,“十二五”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都在制订过程中。通过规划要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比翼齐飞”。在生产经营信息化方面,要组织开发、集成、组装农业种、养、加的电子信息技术,认真组织实施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快实现对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控制。在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方面,重点围绕农业、畜牧、渔业、农垦、农机等生产信息监测与调度系统、农业经济与市场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农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和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等5大信息系统开展建设,并切实发挥实效。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还要大力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找准工作切入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重大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建设。积极筹划“金农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重点是建设好延伸到县乡的一个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推进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决策、指挥、管理等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农业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运行监测系统。建立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生长模拟和专家系统、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系统、最佳灌溉咨询系统和配方施肥咨询系统等,保障粮棉油等农产品高产增产;加强农机跨区作业供求对接的信息服务;对畜禽业的设施与规模养殖,实行全程监控与精准管理;对渔业资源及养殖环境,进行及时和全面地监测,并推行鱼病防治和诊断服务;推进远洋渔业的信息化建设,让捕捞渔船可以接收到气象、海况、鱼群探测和生产作业实时指挥等信息,提高海洋渔业捕捞作业效率和生产安全。


  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方式。要结合粮棉油高产创建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重点在全国农产品高产创建和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中,积极进行提升农技推广网功能的建设,运用现行的信息技术和3G技术、传感器、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快捷高效地推广农业农村实用技术。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试点示范,普及应用信息技术,以增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发展优质、精准、高效和生态农业,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管理信息、农业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灾害预警等技术。


  四是加速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发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智能管理系统,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养殖方式,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立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创建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全行业实行健康安全养殖;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切实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努力打造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三电合一”项目建设,财政项目的实施重点将放在省级,加强省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增强省级对本地区的带动能力;基建项目的实施重点将放在县乡村,建设乡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站,重点推进信息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县域范围内着力构建县、乡(镇)、村一体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加强12316呼叫中心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组建专家队伍,积极开发信息资源,逐步实现面向“三农”的集政策法规、生产技术、市场流通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六是加快建立农产品电子交易系统。要抓紧实施对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和农村市场供求信息系统,建立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大力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批发市场、商贸中心、物流调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为依托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到2012年,选择300家农业龙头企业、连锁超市开展试点,培育一批年交易额超过5亿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四)努力整合各类资源,积极争取多方投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开发集成信息技术用以改造传统农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在编制“十二五”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过程中,既要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努力争取投入规模,又要注意整合各类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及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电子政务建设靠政府、生产示范投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电子商务靠市场的投入新格局。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qwenf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