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部署虚拟化平台应考虑哪些因素

2008-03-17 10:34:45  来源:IT专家网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服务器虚拟化所带来的优势与回报,走上服务器虚拟化这条道路的数据中心也越来越多。然而在虚拟平台上部署应用之前,你必须考虑到以下几大关键因素。
关键词: 虚拟化

    数据中心经理已迅速意识到虚拟化所带来的优势。它不但能减少功耗、改善服务器使用率、降低当机时间、提高可用性,还能节省运营成本。然而,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多相性是大多数数据中心里所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中包括多种操作系统(虚拟和物理的),各种虚拟机,以及不同的储存与磁带厂商。而互用性是管理这种多相性的关键。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服务器虚拟化所带来的优势与回报,走上服务器虚拟化这条道路的数据中心也越来越多。然而在虚拟平台上部署应用之前,你必须考虑到以下几大关键因素。

    应用可用性

    IT必须从根本上确保应用的可用性,不管这些应用是运行在物理平台上还是虚拟平台上。鉴于这一点,企业应当事先考虑到各种程度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保护措施。

    同时,企业也应向未包含在可用性计划与容灾恢复计划中的第二层及第三层应用提供更高等级的可用性。虚拟服务器工具并无法保护由于虚拟机故障或网络及储存界面故障所导致的应用故障,它通常只能监控物理服务器故障,而无法有效监控生产应用的可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款应用往往会横跨物理与虚拟两大环境,而大部分解决方案只能在物理或虚拟环境下工作。因此这种不完善的解决方案可能会给应用的可用性带来麻烦。

    数据可用性

    在企业部署虚拟服务器时,应制定一套优化的数据保护战略来确保企业数据的可用性。不管是物理服务器还是虚拟服务器,其中的数据都要妥善保护。数据中心不仅应当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备份,同时也要确保它们能够快速恢复。

    尽管许多企业的IT专业人员热衷于在物理和虚拟环境中部署下一代的数据保护技术,但是各种分散的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复杂性却无法让他们轻易做到这一点,这些产品有各自的代理、策略、调度程序、恢复流程、用户界面和报告工具。如今,市面上有不少新的数据保护工具,它们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的平台来统一备份并恢复物理和虚拟环境下的数据,同时提供备份整合功能以及文件层面的恢复功能。运用这种工具,再辅以将虚拟环境备份到磁带或硬盘上的能力,就能加强数据保护和可用性。

    虚拟服务器泛滥

    由于创建一个虚拟机既简单方便,又能解决IT问题,因此虚拟服务器的数量已经开始有泛滥的倾向。某些行业专家提出虚拟服务器泛滥不仅会影响效率,同时也会引发管理问题。

    那些采用虚拟平台的企业应当确保他们拥有一套良好的流程及产品来控制虚拟机的生命周期。虚拟机泛滥会让数据中心管理变成一项苦差事。在一个生产环境下,企业应当能够全盘掌控及配置所有的虚拟机,并管理虚拟机的生命周期。

    物理与虚拟工具包

    企业通常使用一套工具包来管理物理环境,而用另一套工具包来管理虚拟环境。然而,这种繁杂的流程和工具包会导致效率低下,并提高出错率。

    随着虚拟化在生产环境下的深入应用,企业必须学会运用完善的管理工具来确保关键应用的可用性,并自动化常规服务器管理任务。IT部门必须考虑再利用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来简化流程,让虚拟化应用保持高效运行。

    服务器使用率

    IT管理员必须了解每台服务器的使用率如何,哪些服务器还可以添加额外的应用,哪些服务器已是满负荷运载。

    通过控制应用和虚拟机在多种环境下运行的时间和位置,IT部门可以改善服务器资源使用率。同时,IT部门也必须追踪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对虚拟机做出适当的变更以改善使用率并减轻总体管理压力。

    厂商选择

    将虚拟化从测试环境挪入生产环境是一件既困难又重要的工作。许多企业或许会选择借助拥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厂商来配合完成。多相性和复杂性是大多数数据中心所面临的一个通病,应当予以重视和控制。否则的话,随着数据中心的扩容和管理复杂性的提高,单点解决方案和平台解决方案将会引发核心问题。

    小结

    近几年来IT预算一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企业对IT投资回报所寄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IT必须实施全面的计划来追踪来自于虚拟环境投资的回报,衡量运营效率、降低资本支出,并通过改善来满足服务等级协议(SLA)。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在生产应用虚拟化上也同样适用。在管理潜在问题和应对多相性环境上三思而后行将会增加成功的几率,从而向你的企业股东展现一份良好的虚拟化投资回报。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