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数据新纪元 | 《2024中国大数据市场十大关键词预测》发布

2023-12-29 14:56:35  来源:

摘要:数据新纪元 | 《2024中国大数据市场十大关键词预测》发布
关键词: 数据新纪元
12月21日,由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主办、国润互联信息技术研究院承办的“2023中国大数据技术应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的重头戏之一是《2024中国大数据市场十大关键词预测》(以下简称《报告》)的发布,该报告由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联合国润互联信息技术研究院、行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等共同编制,在对厂商和用户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对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专业预测和展望,同时以十大关键词为线索,通过回顾与展望大数据领域的理念、技术、应用、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大数据发展脉络,加速大数据价值释放。

大数据最好的时代

这是大数据最好的时代!政策战略高瞻远瞩,市场保持稳中有升,技术产品不断取得突破,行业大数据应用走深入实。

公开数据显示,2022-2023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保持较快增速,整体市场规模为5631.8亿元,同比增长20.3%;未来三年,中国大数据仍将保持较高的市场需求,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要素的价值持续释放,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大数据将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加深入地融合,落地更多的业务场景,更好地支撑企业的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数字经济时代新引擎

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握了时代脉搏。

毋庸置疑,数据已经成了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对底层的数据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多要求,从数据的收集到数据的处理,再从数据的分析到数据的应用,直到数据的治理和管理,大数据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新的理念、技术、模式层出不穷。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大数据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数字中国建设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以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为重点,系统搭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成立,它的成立对于全面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健全我国数据基础制度,提升数据治理效能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在国家和政策层面,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当前大数据也正在创新中不断实现突破和跃升。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大数据IT投资规模有望达到430亿美元,全球占比约8%,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5%,增速位居全球第一。

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众多新技术的加持,让大数据更好地“活起来”;另一方面,大数据在金融、政府、制造、医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让大数据更好地被“用起来”。大数据产业正展现出更强的活力、更大的潜力。

十大关键词预测

一、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新基建”前景可期

数智化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力、云、5G和AI等是新的生产力和工具,三者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发挥数据的价值,就要建设现代化的数据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算力、流通、安全等设施,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优化。

二、数据资产入表:迈好数据要素产业化时代第一步

数据资产入表可以促进企业和组织对其所拥有或控制的数据资源进行确认,将数据资源进一步转化为数据资产,并加速数据资产化的进程,让数据资产成为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动力和保障。

三、大数据交易: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加速价值转化

数据作为一种产品,其流通交易是数据要素实现市场化的关键一环。数据生产、数据交易、数据保障、数据监管等共同构成了数据产品交易生态体系,推动着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各地的数据交易中心(所)围绕数据交易、流通、开发与利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并创新服务模式,从而更好地衔接供需双方,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实现价值转化。

四、Data Fabric:从概念到加速商业落地

对于Data Fabric的中文翻译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人称之为“数据编织”,也有人唤作“数据经纬”。但不管翻译成什么,Data Fabric都毫无疑问是大数据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词。2024年,Data Fabric将更快地实现商业落地。

五、湖仓一体:深度融合,走向开放

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式融合架构,湖仓一体让�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xuedo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