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互联网寒潮笼罩 终有企业直面“减员”

2019-02-18 10:54:44  来源:新浪科技

摘要:“疾风骤停,摔死的都是猪”:经济开始退潮,互联网行业整体面临着转型;窥探内部,“有人正瑟瑟发抖,断臂求生”:越来越多的部门合并调整,无人接收即out出局。
关键词: 裁员 减员 寒潮
  “之所以让你们离开,是为了让企业,活下去”。
 
  终于,互联网公司等民营企业享受到了国企的“待遇”——下岗。
 
  不同的是,企业家们不愿直面这个“扎眼”的词汇。于是乎,两个代名词见诸报端——优化、重组。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6月起,先后有超过30家大小互联网公司被传出“优(裁)化(员)”,涉及人数达1.5万人。以官宣的角度看又分为三类,且依次递进:
 
  关注度低的企业,避而不答;
 
  关注度高的企业,矢口否认;
 
  无法回避的企业,称是人员优化或结构重组;
 
  ……
 
  滴滴或许是个另类:2月15日,CEO程维宣布过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
 
  在这轮的裁员潮中,滴滴可能是唯一一个敢于直呼“减员”的企业。
 
  相反,近期却出现了一些“高明”的变相裁员招数,例如便利蜂要求的数学考试、有赞的“996”工作制等……
 
  在“奇葩”的表象背后,内外反应出了两个问题:
 
  外部来论,“疾风骤停,摔死的都是猪”:经济开始退潮,互联网行业整体面临着转型;窥探内部,“有人正瑟瑟发抖,断臂求生”:越来越多的部门合并调整,无人接收即out出局。
 
  在寒冬的裁员潮之下,
 
  哪怕情怀依旧,锤子等企业的“消亡”或许也在所难免;
 
  哪怕生态巨头,BAT等企业的“缩招”也在意料之中……
 
  部分科技企业裁员情况一览(新浪科技整理)部分科技企业裁员情况一览(新浪科技整理)
 
  没有人是“旁观者”
 
  2018年12月,知乎热榜再次被百度公司霸屏。
 
  有人发帖,“如何看待百度因打车发票一事开除员工”。事情并不复杂:有员工几个月多报销了几百元,便被百度开除且没有补偿,此次共涉及55人。
 
  随后,百度在内部邮件中通报称,此次事件涉及的金额并不巨大,但有规则就要遵守,公司的制度不能打折扣。
 
  一起看似普通的内部处置决定,引发出外界更多质疑。
 
  有人将其与“变相裁员”挂钩,“在大企业‘薅羊毛’的事件比比皆是,百度处理过激了,做得不地道”。
 
  在评论区,关于百度的裁员风波被“点燃”。百度内部员工纷纷爆料,发了offer却终止对方入职、业务板块变化致全部门裁员等等,而节假日不再派发员工福利等细节,也让内部人心惶惶,“我们这个部门,有能力的已经跳了,还有些人等着被裁拿补偿呢”。
 
  “看主角的观众,殊不知,自己也是主角”——知乎上,正当知友们在信誓旦旦地调侃着百度时……不曾想,知乎自己却成了裁员风波的主角。
 
  同月,陆续有知乎员工爆料自己被辞退,“上午还在改Bug,下午就被开了”等内容覆盖评论区。据传,知乎此次裁员涉及达300人。
 
  与百度相同,知乎也迅速正面回应:是每年例行的人员和结构优化。
 
  一名知乎员工透露,此前公司有3个工作群,人数均为500人,几天过后,已数十人悄悄退群,“现在加上新员工,也就一千三四百人,肯定没饱和”。
 
  百度指数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裁员”一词搜索量剧增,在近期集中爆发。百度指数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裁员”一词搜索量剧增,在近期集中爆发。
 
  猎头之窥
 
  最先洞察到“寒流来袭”的人,无疑是游走于各家公司的猎头。
 
  猎头公司启明业内顾问康少锋告诉新浪科技,以他的判断看,这波裁员有三个明显特点:企业领域广泛,被挖者变保守,挖人价码骤降。
 
  一切始于去年5月,率先打响互联网裁员战役的是两家企业:ofo和魅族。
 
  “小黄车高层很乱,媒体的分析很多,但资金链问题是肯定存在的”,康少锋说,ofo先被传出裁员,猎头们闻讯而来,“像这种高强度的初创互联网公司的员工,习惯加班,工作强度也大,一直有市场”。
 
  短短一个月后,终端厂商魅族又传出裁员。“听说人数有2500人”,康少锋称,此次人数规模较大,人才市场一时难以消化。紧接着,美图、拉勾网,甚至阿里、京东和华为等,均被爆出裁员。
 
  更让人战栗的是,这股寒潮还波及到了金融业、传统制造业,甚至连文娱等影视行业也在劫难逃。
 
  “这种现象不正常,裁员潮来了”,各公司的人员正加速流动,超出了康少锋年初设定的人才比例预估。
 
  让他猝不及防的,还远不止于此。
 
  “很多先前想跳槽的高管,突然又不想动了”,他认为,互联网公司的高薪多源于人才在行业间的高频流动,很多高管的履历十分丰富,“你在竞争对手的岗位上干得越多,价码越高”,但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很多人开始静观其变,“半年后再说”是常见的答复。
 
  另一个“非常规”的现象是,很多正处于上升期的互联网公司,“挖人价码”变得一降再降。而对于大型公司,往往给出的答复是“是人才肯定要,也可以开后门,但一般的人都先放放”。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知群CEO马力坦言,不排除有些公司运转情况较好,但存在人员冗余、效率低下等情况,“特别是一些大的公司,以前裁员容易造成军心不稳,感觉公司出了问题,但现在这个时间点裁员,在大背景下不会出大问题,稳定性也很高”。
 
  放缓但未“断崖”
 
  不久前,中信证券发布的相关报告透露,当前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掉头向下跌至荣枯线以下,实际就业前景不甚乐观。
 
  而猎聘大数据“2018年新增职位指数”显示,从2018年9月中旬以来,全行业新增职位指数的确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针对互联网行业,进入10月份以来,该行业亦出现了企业招聘需求放缓的趋势,但目前并未表现出断崖式下降。
 
  有职业顾问认为,随着企业招聘需求放缓,各行业将出现人员筛选更加严格的情况,这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在寒冬之下往往又蕴藏着新的生机。正当程维宣布滴滴减员的同时,也有企业家对未来充满期待。
 
  1月31日,九合创投王啸在年终寄语中说道:春节后,我认为会是吸纳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人才成本也会相对更低一些。希望大家不要犹豫,把需要的人才吸引到你的团队里。
 
  阿里巴巴王坚也曾说道:不是不招人,而是找对人。
 
  “裁员不是企业唯一的出路,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坦言,要换种角度来看,双方不必过于悲观,企业应持续探索盈利之道,员工也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结语:
 
  两个月前,一篇名为《大裁员时代,没有幸存者》的文章刷屏,作者以个人经历描述了一场自称“声势浩大”的裁员潮。煽动的言论受到网友追捧。
 
  但一直以来,困境都与机遇并存。
 
  19年前,美国互联网遭遇寒潮,留下来的那几家公司,如今都成了行业巨头;
 
  11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互联网金融却异军突起,彻底颠覆了传统银行;
 
  ……
 
  在媒体的最新一份调查中,分别有14.8%和28%的人愿意“在动荡期寻找职场跃迁的机会”、“在充电和学习上投入更多”。
 
  正如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所言:在寒冬中先磨练内功、掌握技术,才能在穿越“寒冬”进入下一阶段时取得成功。
 
  毕竟春天将至,资本犹在、企业仍存、机遇不减。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