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汽车企业面临四大挑战,谁不改革、不转型,都会死亡

2018-05-17 09:54:34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摘要:朱华荣认为,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各自优势和劣势都是非常明显的,谁不改革、不转型,都会死亡,都会面临挑战。
关键词: 改革 转型
\
  朱华荣之前想写一篇文章,“传统车企不加快转型必死”,品牌部门的同事劝他别写那么绝对。后面他再想写“国有车企不改革必死”时,又有人也劝他别写。“我觉得谁不改革、不转型,都会死亡。”朱华荣说。
 
  朱华荣是长安汽车总裁。在5月11日的一场行业论坛上,朱华荣给出了一组数字——目前整车集团已经达到71个。现在注册的新能源企业,包括传统的和新进入的有455家。各种乘用车品牌是167个,新势力造车已经有49家。在朱华荣看来,“很显然这种格局是不可能长期维持和生存下去的。”
 
  一方面,新势力的来势汹汹让传统造车企业焦虑,但另一方面,新势力们也有自己的焦虑,比如能否顺利实现量产销售,以及如何面对传统车企的反击。在这种背景下,长安汽车的做法代表了传统车企在行业变革期的一种思路。
 
  在过去一年里,朱华荣称自己走访了多家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2017年4月,长安汽车就与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能化服务和新能源汽车发展;10月,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领域的“香格里拉计划”,称2025年全面停止销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今年4月份,长安汽车启动第三次创业,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现代科技服务型企业转型”。
 
  长安汽车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长安汽车营收约为800亿元,同比增长1.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71.37亿元,同比下降30.61%。2017年,长安汽车销量287.24万辆,同比下降约6.23%。
 
  “长安现在开始归零,一切思维归零。”朱华荣说,“几条生产线废的不就是几个亿的问题嘛,不会让你死去的,但是不转型一定要死的。”
 
  以下为朱华荣的演讲整理:
 
  当前汽车行业面临很多问题,我们过去是跟随,而走到今天,你可能与世界汽车产业在并行,而且有的领域在引领或者超越,这时候你看到前面没有成功的道路,自然就有很多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和远大理想就构成了对未来的焦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焦虑。
 
  焦虑都一样,谁也跑不了,也躲不过。但是我认为汽车人的梦想远远大于焦虑,而且梦想是治疗焦虑的良方。
 
  当前我们之所以焦虑或者说面临一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有几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把我们的焦虑扩大了。
 
  四大挑战
 
  挑战一,政策环境的不确定。
 
  中国发展到今天,参与到国际上政治、地缘、贸易、国际经济等等众多领域活动,这种参与必然会带来中国政策等的变化,这些变化现在都在影响着我们。
 
  从更大环境而言,国际社会在影响着中国的汽车企业。
 
  习总书记在博鳌论坛谈到,我们要更加开放,把股比放开、关税下调。发改委紧锣密鼓做了相关政策发布,涵盖新能源、传统汽车等等。这些政策的后面其实还有很多细节不确定,可能我们企业也还没有把各种路径、方案想清楚,所以也出现了焦虑。
 
  比如说新能源领域。我认为新能源领域当前是一个政策引导型,不是一个市场需求型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我们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有一个什么样的量,什么时候建产能。
 
  当然,我们大的方向、趋势都知道,新能源、智能化是大方向,但是具体决策的时候,到底明年要不要建100万辆的新能源产能呢?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因为有多种技术组合来实现“双积分”等法规性的、政策性的要求,技术本身又有不确定性,我们的战规部就会问我,到底建纯电动、还是建PHEV、还是建HEV?这几个比例怎么定?因为有N多种方案,到操作层面就会发现,有很多不确定性。
 
  同样再看国有企业这个角度,我坚信这一轮开放会让国资体系改革加快,我相信政府各级领导会看到,不改革我们是生存不下去的。同样我认为,随着我们参与到国际社会,竞争的机会会更多。
 
  挑战二,产业竞争的恶劣性。
 
  我当时在写PPT的时候写了“激烈”,后来用了“恶劣”。为什么用“恶劣”?
 
  本身汽车产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当前可能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有各种非常复杂的资金进入到这个领域,包括一些跨界投资的涌入。有的真正想干这个产业,有一些投机者、搅局者,也有一些本身商业逻辑可能就存在问题。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产业资本,可能会带来很多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恶性的竞争。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整车集团已经达到71个。现在注册的新能源企业,包括传统的和新进入的有455家。我们在工信部里面查到的,各种乘用车品牌是167个,最近我们也统计了新势力造车已经有49家,很显然这种格局是不可能长期维持和生存下去的。
 
  同时可以看到的是,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提升。现在TOP10集团的集中度已经达到89%,也就是说前10家的集中度近90%。
 
  乘用车TOP10的集中度从2013年的66%到今年的78%,接近80%,竞争必然会进一步恶化,在一定时期内,这些企业为了生存也要做一些垂死挣扎,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竞争确实非常激烈。我跟政府部门也讨论,有什么办法来解决?我的观点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让这个产业回归良性的最好方法。
 
  挑战三,技术迭代的复杂性。
 
  当前我们面对太多的复杂技术,原来我们做内燃机、汽油机,现在若干的动力、技术一组合,你发现有N多的方案,当然还有一些不确定性。
 
  还有一些涉及到技术领域的政策问题,比如说智能化、无人驾驶,政府在这个领域里的公用设施、政策什么时候能完善,是不确定的。
 
  我们为什么无法预测市场?因为你不知道地方政府什么时候宣布限行、限购或者网约车必须要用新能源,网约车用新能源是用纯电动还是用PHEV?这是无从得知的。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复杂性。
 
  挑战四,消费转型的多样性。
 
  消费端的变化我认为是个性化、年轻化。这对于企业的生产、制造、研发、营销等等都带来了新的问题,成本在不断上升。
 
  我们曾经也试行了一个小型SUV,完全定制化,实际上后来量很少,因为成本太高了,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真正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商业模式也在不断重构,终端消费里面也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焦虑。
 
  谁不改革、谁不转型都会死亡
 
  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我觉得各自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各自劣势也非常明显。我不谈谁颠覆谁的问题,我觉得谁不改革、谁不转型都会死亡,都会面临挑战。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优势很明显,基本功很扎实,尤其是我觉得中国品牌到今天,是从未有过的自信,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人。自信来自于什么?扎实的功底。
 
  当然转型过程也有巨大的包袱,包括我们刚才说的人员的、思想的等等。
 
  新势力造车的理念新,有一系列特别是围绕用户体验等等。速度快,因为小,就像长安30年前,我们也很小,速度也很快。但是当我们做到300万辆的时候,就发现有问题,因为已经是集团化运营管理。
 
  我认为,传统车企应该积极拥抱转型、真正转型。
 
  第二,两者之间的融合很重要。我去年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拜访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和新的科技公司,后来长安和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有大量的战略合作,有的在战略框架下已经推进到合资,腾讯我们也签署合资企业,长安也进一步涉足到一些软硬件、出行产业等等。我认为真正的合作是构建我们强大竞争力的最佳模式。
 
  在我写“传统车企不加快转型必死”的时候,品牌部门的同事跟我说,别写那么绝对。后面我写“国有车企不改革必死”,大家说也别写。但其实核心内容就是,我们要加快转型、加快改革。
 
  我们有什么机遇?
 
  1、中国市场消费升级会缩短中国品牌包括合资品牌、国际品牌的差距,这是有机会的。
 
  2、中国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的机遇,我觉得已经来临。所以最近我们重新调整了长安的海外战略,长安原来的海外战略是“研究欧美市场、扎根发展中国家”,但是今天我们换过来了,“直接进军欧美市场”。当你进入发展中国家发现,刚刚布局下去,政策又变了、环境又变了,政治风险等等带来很多问题。
 
  3、传统车企有非常好的(渠道基础),每家可能有800—1000家传统的渠道。很多新势力造车的朋友会说,那是个包袱。如果你仅仅是卖车、仅仅是服务肯定是包袱。但是如果你把功能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时候,这些渠道就不是包袱,而是优势。
 
  尤其是现在还不可能让所有老百姓都通过互联网购买一台车,因为你的品牌信任度还不够,体验还是需要的,所以我认为这也是机会。
 
  4、现在传统车企包括中国品牌有持续的造血功能。自身就可以坚持10年、5年,当然前提是要转型。
 
  我觉得对新造车势力来说,可能面临品牌的信任(问题)。我们也注意到因为进入造车的新势力太多,良莠不齐,有的已经开始撤离了。最近我那里就招收到太多的互联网退出的人员,我认为对一些优秀的互联网造车又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所以(品牌信任)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需要造车新势力研究的。
 
  开始归零
 
  刚刚讲了问题、讲了机遇,长安怎么办?
 
  长安在4月24日专门发布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为什么这个时候发布?一个是表明长安的决心,另一个也是希望社会各界来和长安合作,因为我们打造的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我觉得社会各界不要低估传统车企的智慧和决心。长安现在开始归零,一切思维归零。你几条生产线废的不就是几个亿的问题嘛,不会让你死去的,但是不转型一定要死的。所以当企业的思维转换过来的时候,(转型)就不是问题了。
 
  为什么叫第三次创业?34年前,长安最早从一个军工企业开始,后来在2000年我们开始进入乘用车,在中国品牌中处于领跑者的地位。走到今天,我们发现我们必须要快速进行第三次创业,就是要做智能出行的科技公司。我们要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来转型,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
 
  我们这次把品牌做一个专门的调整和规划,目的只有一个,长安聚焦运营一个品牌,就是乘用车。
 
  其实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更聚焦,我们所有的改革其实都是更聚焦。我们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转型,企业就是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智能出行服务公司转型,包括我们打造出行服务品牌,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流程模式,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专门做了发布,我们今年下半年会发布长安的北斗天枢计划,这个计划就是致力于打造智能汽车的引领者。
 
  这就是长安的梦想,有这么大的梦想所以长安有焦虑,但是长安的梦想远远大于焦虑,我们也认为这个奋斗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过程。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