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任正非宣布华为全面进入AI赛道: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2017-12-29 13:43:44  来源:心声社区

摘要:数字世界是散的、虚拟的,智能世界是凝结的、现实的,华为作为中间的桥梁,数字世界和智能世界联结起来,这是任正非透露的华为新一年的战略方向。
关键词: AI 任正非 华为
\
  最近,华为“心声社区”发表了一篇《任正非在公司愿景与使命研讨会上的讲话》,透露了华为新一年的战略方向。

  任正非在讲话中提到,华为立志以数字世界面向客户,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今天,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发表新年献词,宣布华为“三十而立”的新蓝图: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目前,华为的终端产品、服务等已经渗透到个人、家庭和组织的方方面面,构建起了数字世界,但任正非认为数字世界是散的、虚拟的,而与数字世界对应的智能世界是凝结的、现实的,华为扮演中间的桥梁的角色,把数字世界和智能世界联结起来,才是华为的新使命。

  华为新战略:成为智能社会使能者和推动者

  展望未来,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迅速走向规模化商用,行业数字化转型正进入深水区,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智能社会即将来临。

  胡厚崑认为华为未来能够继续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方面,战略要瞄准正确的大方向,但并不追求精确,要为适应不确定性留下调整的空间;另一方面,要让日益庞大的组织始终充满活力。

  最近,华为新成立了云BU,旨在携手合作伙伴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和可持续演进的云服务。华为云的服务从2016年底10大类45个增加到14大类97个,上线包括制造、EI企业智能、电商、SAP等50多个解决方案,自从云BU成立后华为云的用户数、资源使用量都增长了3倍。同时,推出公有云合作伙伴计划,全年发展伙伴超过一千家。

  战略上,华为聚焦万物互联主航道,努力成为智能社会使能者和推动者。

  “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就像高尔夫击球,只有击中球杆头部的“甜蜜点”才能不损失能量获得最远的击球距离。”胡厚崑说。

  在万物互联方面,华为的目标是持续扩大优势;在万物感知方面,华为只聚焦在其中的连接和边缘计算、分布计算,持续构建并巩固优势;在万物智能方面,是行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华为聚焦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On-Device AI,使能电信网络智能化及各行各业智能化,也用于内部管理的智能化。

  数字化转型:华为要做数字世界和智能世界的桥梁

  任正非在讲话中提到,未来每一个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包括企业、政府及公共事业组织等),或多或少要用到华为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或者使用华为帮助运营商建设的网络、或者使用华为的终端、或者使用华为的企业类产品,这将产生数字世界。

  但这些数字世界是分散的,缺少凝聚力,智能化才能凝聚起来。

  相对于分散的、虚拟的数字世界,智能世界是凝结的、现实的,把散的东西凝结起来,华为是联结数字世界和智能世界的桥梁,也是连通万物的“黑土地”。

  任正非说,通过智能化,能够把一个大的虚拟世界带入到每个人、家庭和组织,并构建形成另外一个更大的新的世界、智能的世界,这是一个走向未来的过程。

  新一年业务:继续探索智能社会行业变革

  胡厚崑透露,华为全年销售收入预计约60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5%。

  消费者业务在打造“世界级智能终端品牌”的道路上不断突破。2017年,华为与荣耀双品牌并驾齐驱,用户忠诚度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全年发货1.53亿台,全球份额突破10%,稳居全球前三,在中国市场持续保持领先。华为新推出的Mate10成为首款加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手机,我们为消费者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足以称为由AI主导的智能手机。未来还将探索智能社会行业变革方向,在AI、AR等领域积极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去年,华为运营商业务受到市场投资周期波动的影响,但仍保持了稳健经营。未来,华为将加速5G预商用测试,建设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全云化网络和数字化运营运维系统,为个人、家庭、企业用户提供视频、IoT、云通信等极致体验的业务,实现新增长。

  企业业务着力于加速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强化云计算、企业园区、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以及金融、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华为通过领先的“端、管、云”全栈式ICT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进行ICT基础架构的顶层设计,同时基于“平台+生态”战略,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生态链。目前,197家世界500强企业,45家世界1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