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十九大后经济走向十大猜想 人工智能应用遍地开花

2017-10-10 09:52:53  来源:制造界

摘要:离2020年仅仅还有3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国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经济
\

  离2020年仅仅还有3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国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判断“十九大”后的经济走向,大体上可以用“渐进与突变共存”来概括,所谓渐进,就是从大方向上会坚持“十八大”制定的战略方针;所谓突变,就是经过长时期的酝酿和积累,一些重大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大面积推开。
 
  第一大猜想:让企业家放开手脚干事情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份《意见》,其标题中点明了三层意思:“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从国家高度对发挥企业家作用做出制度性安排,这是第一次。
 
  由于“钱越来越难赚”、行政干预损害企业家合法权益、原始积累阶段的“原罪”等问题,一些已经赚到钱的企业家开始萌生退意,也有一部分企业家移民国外,企业家群体的创富意愿出现衰退迹象,全社会的创富活力受到严重影响。《意见》的发布,意味着作为稀缺的战略性资源,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企业家精神将被更大限度地激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将会出现。
 
  第二大猜想:依法例规经营才是赚钱的正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会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的野蛮生长阶段,一些企业靠牺牲环境和劳动者利益为代价,把偷漏税作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守法企业吃亏、违法企业赚钱的问题,这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现象,客观上产生了的不良示范效应,影响到整个经济生态。
 
  从发展态势来看,环保、税收和安监三道闸门会越收越紧,一批靠违法经营生存的“小散乱”企业死期已到。其所腾出来的市场容量,将为优势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企业间的并购整合将会大量出现,市场集中度将大幅度提高。好的企业将做大做强,坏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第三大猜想:科技成为经济形态变革新生力量
 
  滴滴等网约车的出现,瓦解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格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倒逼银行业进行改革;信息资源的互联网化,为行政机关联网办公创造了条件。
 
  如果说一项改革方案或新法规的出台,还需要层层审批,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碍,那么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则更具有不可抗拒性和不可阻挡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呈井喷式出现情况下,新技术所改变的可能不是一个行业、一种商业模式,而是非常可能影响到整个经济生态。
 
  比如,在信息共享的状态下,每个组织、每一个公民都会成为“透明人”,一个人拥有多少银行存款、多少其他金融资产、多少不动产,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只要发出一个指令,就会在几分钟内获得全部信息。酝酿已久的个人税号制度或将出台,灰色收入将无处藏身。信息的透明化,将让“暗箱”操作变得困难,寻租等问题发生的概率将大大减少,经济生态将更加阳光化。
 
  第四大猜想: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大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例加大,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众所周知的,英国脱欧、特朗普减税等国际事件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有另外三个因素,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一个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走出去”,更深刻地感受和领悟到先进的经济模式和经营理念,并对国内经济政策改革抱有更高的期待。第二个是留学归国人员呈几何基数增加,这些80后、90后留学生,很多都是在世界观尚未成熟时就离开中国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生活方式,受西方的影响更深。当其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成为一种力量,推动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第三个是出境旅游人数大幅度激增,其对国际社会的认知虽然没有前两种那么深入,但庞大的基数决定了其能量。比如,中国游客去日本买马桶盖的消息,就刺激了中国企业的自尊心,让中国企业加快了相关研发。当这三个因素叠加到一起的时候,会推动中国和世界融合的节奏加快。
 
  第五大猜想:经济活力得到更大限度地释放
 
  持续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是铁定的事实,这个几乎算不上猜想。“五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让开办公司比5年前简便得多,未来更多的改革,也将会更大程度地激活经济活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但随之而来的难题是行政机关冗员的安置和处理。
 
  简政放权和办公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提高两大因素,决定着未来对行政人员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同时,一些年龄偏高、多年没有得到提升的基层公务员,无论是在理念、技术和能力上都很难适应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需要,并且其自身适应社会其他工作的能力也很弱。压缩行政事业人员编制、安置精简分流人员,这是改革面对的最大困难和挑战。社会上曾有传言,说在税收实行营改增后,地税部门将被取消,合并到国税机关。减员压力大,很有可能是这一设想没有变成现实的重要原因。
 
  第六大猜想:大城市群和特色小镇共生共荣
 
  优势资源将向优势行业和优势区域集中,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尽管特大型城市严格限制人口的流入,但京津冀城市群、粤港奥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仍将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高铁的普及化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大城市对人口的“虹吸”效应会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加入到“人口争夺战”中,特别是在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年轻人口的引进,不只是会增加城市的活力,而且会稀释和缓解城市的养老压力。
 
  相对于大城市的生活压力,特色小镇“休闲式”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会吸引相当一部分厌倦城市生活的人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启动的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会对中国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土资源部、住建部联合印发的《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中提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用经过国家征地,就可以进入市场建设成租赁住房。这意味着在北京、上海等13个纳试点的城市,城市人口可以到农村去租住别墅,其成本可能比在城市中心住一个普通商品房还要便宜。
 
  第七大猜想:人工智能应用遍地开花
 
  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导致暴富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中国未来的首富应当产生在高科技领域,而不再是房地产领域。由于机制上更加灵活,民营企业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导性力量。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企业已经在自主创新方面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大量的新技术有可能在资本力量的催化下,迅速转化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将改变人们的生意和生活,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发育和成熟,不仅会给人们带来便利,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优质资源稀缺的问题。
 
  人工智能是一场世界级的科技竞赛,中国企业是这场竞赛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目前,中国已经从战略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规划,方向和目标都已经非常明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必须提前考虑,要从立法和伦理角度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规范。
 
  第八大猜想:金融市场告别野蛮式生长
 
  由于制度设计上的先天缺陷,中国的金融市场,无论是股市,还是保险,乃至银行业都曾出现过许多严重的问题。从2015年“股灾”之后,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了对金融领域的整肃,特别是对以金融创新的名义,打着互联网金融等旗号的金融诈骗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让整个金融秩序趋向好转。
 
  以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对金融体系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改变原来那种零打碎敲、东拼西凑的制度引进和设计模式,让金融体系拥有能够应对全球性竞争的能力,这是中国金融领域所面对的艰巨挑战。从现实的角度讲,金融市场的规范,意味着以钱炒钱的模式将受到制约,金融将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同时,作为一种准金融产品,房地产领域的炒作行为也将受到限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十个城市加入“限售”行列。“不许卖”会降低房产的流动性,这远比“不许买”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大。
 
  第九大猜想:服务业出现世界级的公司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中国是一个服务进口大国。2017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出口6950.9亿元,增长5.6%;进口15920.5亿元,增长16.5%,进口额超过出口的一倍还要多,并且进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的增长速度。逆差主要集中在旅行、运输和知识产权三大领域。
 
  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早在2014年,美国服务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75%、日本超过68%、法国超过72%。而中国在2015年,服务业的比重才首次超过50%。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也给健康、医疗、养老等服务业的带来了新的机遇。有统计数据表明,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在2016年中国的慢性病人口已经超过2.6亿。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应当能够发育出世界级的养老企业、大健康企业。
 
  第十大猜想: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热点
 
  2017年8月,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尘埃落定,共有中国人寿、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等14家企业参与了此次“混改”的投资。按约定价格完成全部交易后,联通集团合计持有约36.67%的股份,新引入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约35.19%,员工股权激励2.7%,公众股东25.4%,形成混合所有制多元化股权结构。“混改”后董事会成员构成为,国企董事6名、民营4名、独立董事5名。
 
  混合所有制被认定为是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包括证监会等重头机构,都对联通“混改”大开绿灯,一些法规上的限制被突破。在联通“混改”的同时,有一大批国有企业等待"混改",许多社会资本也把"混改"作为进入垄断领域的重大机遇,“混改"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市场热点。但是国有资产定价、国有产权和民营产权能否受到同等尊重等现实操作的中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案例进行验证和磨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项指标,而不是单纯一项经济指标。GDP挂帅的发展思路已经被抛弃,绿色发展将成为主基调。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进入到第二个实施阶段,即继续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重大关系协调发展,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从重操作向重规划转变是改革理念的重大改变。也就是改变行政命令式的、大跃进式的改革方式,增强改革的科学性,周密研究和策划,确保能够顺利推进,不出系统性的风险。特别是在改革设想和现有法规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必须遵循先修法后改革的大原则。比如,在国企改革方面就出台了“1+15”个体系性文件;再比如,雄安新区的战略决策发布后,并没有立即“大兴土木”,而是先做系统性规划,再进行分步实施。虽然在外界看来有点“慢”,但却有条不紊,避免了“运动式”改革所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不追求激进的目标,能够沉稳向前,这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