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盘点一下近期三大忽悠:量子计算机和时速4000公里的列车

2017-09-12 10:02:00  来源:网易新闻

摘要:对于量子通信和超级高铁,我想大家可能更感兴趣的是:你怎么知道量子通信和时速4000公里的超级高铁是忽悠?
关键词: 量子计算机
  对于量子通信和超级高铁,我想大家可能更感兴趣的是:你怎么知道量子通信和时速4000公里的超级高铁是忽悠?这些都是很专业化的科学领域,尤其是量子通信/计算机,那是高科技,难道你也是这些行业的专家?
 
  我不是专家,但是常识告诉我,这就是两大忽悠。
 
  可以告诉大家一些在科学范畴之外的推理。先说量子通信/计算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是潘建伟。可以先从近期一件热闹的颁奖说起。
 
  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
 
  施一公是超级大牛,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据说全世界的生物科学家都想知道施一公在研究什么,以避开他的研究方向。
 
  施一公的成就是造假得来的吗?2016年,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细胞》上的一篇论文中的三张实验图片,遭到举报称被“修改过”,而施一公是该论文的三位作者之一。消息传出,在学术界引发轩然大波。不过五个月之后,《细胞》宣布还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们一个清白,因为该实验被世界上几个实验室重复做出来了,这证明施一公的学术成果是经得起检验的。
 
  许晨阳是数学家,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作出了“极其深刻的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已经被数学界承认。2017年,许晨阳获选法国庞加莱研究所2017/2018庞加莱讲座教席(The Poincaré Chair)。庞加莱是在二十世纪初和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并称的两大顶级数学家,最后的数学全才。庞加莱研究所也是法国顶级的国际数学研究所。

\
 
  许晨阳的研究成果极为突出,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庞加莱讲座教席”旨在资助世界最杰出的年轻数学家,2013年设立以来,已评选四届,每届2名数学家,其中7人在北美,只有徐晨阳在北美之外,在中国。
 
  相比之下,潘建伟则有争议得多。潘建伟,1970年生于浙江东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4年,29岁的潘建伟的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当年就在国内受到争议,尤其是被方舟子怀疑。方舟子并不是怀疑他的成果,而是认为成果根本没那么大,不值得让潘建伟获得我国“2004年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方舟子说:“实际上《自然》评的是21篇发表在《自然》上的物理论文,而不是“21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与潘建伟有关的这篇论文是:D.Bouwmeester,J.-W.Pan,K.Mattle,M.Eibl,H.Weinfurter&A.Zeilinger.Experimental Quantum Teleportation.Nature390,575(1997)。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主要完成人)是D.Bouwmeester,研究小组负责人是A.Zeilinger。潘建伟只是这篇论文的第二作者,他当时是Zeilinger的博士生。一般提到这篇论文的工作时,会说“Bouwmeester及其同事的工作”或“Zeilinger及其同事的工作”,而不会将之归为潘建伟。把自己并非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的工作独吞,大肆吹嘘,是一种欺诈行为。一篇知识产权属于奥地利、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论文被列为中国“国家科技部年度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则是中国的耻辱。如果有中国籍的学者参与的国外研究成果都能算成中国的成果,中国科技恐怕该是天下第一了。”
 
  方舟子没有否定这篇论文,只是认为潘建伟不应该靠此文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并对潘建伟的个人简历表示了质疑。但事后来看,潘建伟还是获得了很高荣誉,并成了国内量子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的领军人物。后来潘建伟不仅当上了院士,而且还获得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潘建伟最近的重大贡献是2017年5月3日媒体报道:《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潘建伟介绍说,研究团队构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玻色取样”速度不仅比国际同行类似的之前所有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到100倍。据说,他的系列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和《物理评论快报》上。
 
  这些是真的吗?

\
 
  如果是真的,为什么这个研究成果在国外几乎没什么影响?国外同行业没什么溢美之词呢?
 
  好像就是潘建伟这帮人在自拉自唱。
 
  过于专业的思辨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搜索下几篇文章:
 
  《在西方找不到教职的潘建伟,怎么被中国吹成诺贝尔奖候选人》,这是2005年的文章,广为转载,原作者“慎思”应该是笔名。此文将近3000字,对潘建伟的前世今生扒得比较狠。
 
  《潘建伟如当选院士是中国的悲哀》,2009年的文章,作者冯用军。此文用20个小标题对潘建伟进行了质疑,可谓过去质疑的集大成之作。
 
  怎么都是物理学的外行在质疑?有圈内人士吗?有。《扫谎打非:望潘建伟院士走出迷途》,2014年,作者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王国文教授。文章开门见山就说:“笔者与量子打交道久长(一甲子),对量子真相探究的昔今情况比较了解,包括哲学、数学、理论和实验方面”,这样的专家写文应该有说服力了吧?文中列举了大量业内专家对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的质疑和否定。比如温伯格(S.Weinberg,诺奖得主)曾说过:“量子力学中纠缠的存在自然产生一个问题,在纠缠体系的一个部分上的测量是否可用于将消息发送到另一部分上,而不受有限光速设置的限制。不,不能被利用。”作者的结论是:“对潘建伟学术工作的评价概括为:依据的理论(teleportation理论)——荒谬绝伦,实验的路线——胡作非为,所谓的结论——肆意编造,所做的验证——虚伪假冒,所称的应用——画饼充饥。”
 
  重磅质疑文章,当然也会激起重磅回应。《如何解读中科大潘建伟项目组实现量子瞬间传输技术重大突破?》是袁岚峰在2015年写的文章。他是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和潘建伟是同校,所以此文云山雾罩地貌似讲了很多量子通信的原理,但是看了之后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潘建伟的重大突破到底是什么。实际上,中科大不止有一个潘建伟,“仅仅在科大,大的研究组就有郭光灿院士、潘建伟院士、杜江峰院士三家”。
 
  后来袁岚峰在2016年又写过一篇文章《你见到的否定量子通信的说法,为什么是错的?》,对王国文等人的质疑进行了反驳。记者问到:王国文的《扫谎打非:敦促潘建伟院士走出迷途》说量子通信的原理是错的,潘建伟是骗子?
 
  袁岚峰回答说:王国文的文章故作高深,实际是在没有给出任何实验证据的情况下,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否认学术界公认的量子力学原理。科学有理不在声高,而在实验证据。像他这样自说自话重复上一万遍,也不会对学术界有任何影响。
 
  但是纵观袁岚峰的文章,也仅仅是否定了王国文,而没有谈出什么具体东西。
 
  还有一篇《对潘建伟及其前老板工作的评价》,2016年的文章,作者polik。文章中说:“客观地讲,潘是个有实力的学者,甚至还是少有的国际物理新星。他的文章之篇数,影响因子以及引用次数,绝对盖过全部中科院院士。但是,综观潘的全部工作,主要的学术思想和指导哲学都是潘的前老板AntonZeilinger的。”“把将光子纠缠用于量子计算说成是"潘建伟研究组的工作",潘起码无法向Zeilinger交代。”“圈内对他(潘建伟)的工作评价远远没有媒体描述的那样高,他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反覆表演和宣称"看!量子力学又被证明是对的!"”“那些声称是"量子线路"、"量子计算机"的东西,无一不是一些古旧实验的花哨叫法而已。冷静看一下潘的那些上新闻的成果,最后有能流传下去的吗?”“下面讲讲量子计算的潜在问题和巨大困难……”(进入专业领域,不再引用,以下省略几千字)
 
  《“潘建伟事件”之谜?到底是量子大牛还是学术骗子???》作者还是慎思。里面说潘建伟和中国科技大学都在明目张胆地撒谎。对潘建伟的前世今生扒得更加详细。限于篇幅,不再引用。
 
  至于对潘建伟质疑最为重磅、也最有专业素养的王国文教授,在科学网上仍然在不断发文章,质疑量子计算和潘建伟。下图是他最近一年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
\
 
  综合来看,邓元杰的结论是:量子纠缠是客观存在的,而利用量子纠缠来进行信息传递,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但是量子纠缠的理论本身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根据量子纠缠来实现高效率的量子通信,甚至设计出量子计算机,更是让人难以想像的一件事。目前潘建伟等人的研究还远远没有进入实用阶段。他们只是利用了绝大多数人都不懂量子的心理,获得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并把当前的流行术语也套在了量子通信的头上。比如郭光灿的弟子赵义博就说:‘量子密钥云’是量子通信产业化最关键的助推剂。‘量子密钥云’都上来了,真够吓人的。但是,他们做出的成果不仅离实用还早得很,而且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说服力。
 
  可能有人会说:潘建伟在国内已经获得了那么多荣誉,难道给他评审的专家都是傻子吗?
 
  是不是傻子我不敢说,但潘建伟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施一公、许晨阳完全无法相比,这是有目共睹的。他是不是在造假,国内所有搞量子通信和计算机研究的人是不是在造假,至少是不是在虚张声势,我也不好说。但是2016年我国出了个韩春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量级研究成果,号称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凭借此项发明,韩春雨在国内获得了很多大奖,还得到了上亿元的研究经费。但是后来全世界的实验室都没有重复出他的实验,他百般辩解之后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今年也撤稿了。但是,这不影响他已经“功名成就”,他的各种荣誉仍没有被撤销,手里的科研经费仍然大把。迄今为止(2017年9月),河北科技大学以及我国的权威科研机构,对他也没有任何惩处。

\
 
  在1980、90年代,我国还有“水变油”的专家王洪成,“水变油”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这套把戏他居然玩了10多年,玩到举国皆知,1992年居然两登《人民日报》!前后十几年,他靠一套魔术诈骗了4个亿,很多人因此而破产,甚至有人跳楼自杀。1995年,王洪城被一“经济诈骗罪”的罪名被逮捕。

\
 
  所以,别以为被很多专家确认的东西,就一定是真的;别以为上了顶级媒体、获奖无数的东西,就一定是真的。
 
  关于量子计算我就说到这儿吧。下面说时速4000公里的超级高铁。
 
  2017年8月29日,中国航天科工公司在武汉宣布,已启动时速1000公里“高速飞行列车”的研发项目,后续还将研制最大运行速度2000公里和4000公里的超级高速列车。

\
 
  人类有可能研制出时速4000公里的列车吗?完全有可能。比如轨道真空包装、磁悬浮之类,甚至在地壳中挖一条(或多条)专门的通道,借助地心引力来实现列车的加速和减速。我相信,既然科学上已经证明可以实现这种高速列车,那么花费巨资和时间,一点点地改善,肯定能实现。
 
  但是,理论上能研制出来,和能否进入实用阶段,是两码事。
 
  钱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安全因素。我们假设时速4000公里的列车被研制出来了,一旦被恐怖分子袭击,列车上的人全部死去,或者发生极为惨烈的碰撞,其人命和资金的损失,恐怕比911还要严重上百倍。这种巨大的风险是这个社会能承受的吗?
 
  不展开分析了。能懂的自然懂,不懂我也没办法。
 
  所以,就算时速4000公里的列车能研制成功并进入实用阶段,也不是我们这辈子能看到的事。老夫今年50岁,根本不指望这辈子看到。如果你今年只有20岁,我估计也很难看到。
 
  不要相信这些东西,有些人画出一张大饼,只是希望有人能投资,或者让人的信心过度膨胀。但我觉得,还是冷静一些比较好。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