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科技巨头全面发力人工智能,我们将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2016-10-08 09:32:12  来源:IT时代周刊

摘要:面对人工智能,有人欣喜有人恐惧,但不管如何,它都是未来的趋势。但是有一个问题:当所有人都冲向人工智能时,我们将迎来怎样的未来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巨头 科技
\

  你追我赶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有关人工智能的消息可真是太多了。就在不久前,微软对外宣布正式成立人工智能部门,借此旨在加速公司在这个领域中的发展,深入研究相关的技术。微软人工智能部门的负责人为沈向洋,他此前曾在微软研究院和必应工程部门任职。沈向洋说,其实自微软科学院成立起,公司就一直没有停下对这个技术的研究。

  另外,微软也表示公司斥资262亿美元收购Linkedln将有助于它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面的发展。262亿美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说明了微软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重视。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周三,微软、IBM、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这五个名字如雷贯耳的厂商宣布成立所谓的“人工智能联盟”。这个联盟成立的目的,在于共同研究和互相竞争,一起来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它们的终极目标,是要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和整个社会。

  如今的硅谷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人工智能热潮,几乎每一家科技巨头都有自己的相关研发计划,而那些以这个技术为卖点的新创公司也纷纷被大厂收购,一派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

  作为一般的人,我们对人工智能总是有那么些恐惧,毕竟那么多电影和小说都描述了它失控的未来。AlphaGO在围棋上对李世石的大胜,代表着人类在思考能力上最引以为傲的最后壁垒被攻破。当时网络上铺天盖地AlphaGO要从此称霸世界的言论,虽然多是恶搞,但人们心中隐隐的不安却也传递了出来。

  人类的次世代

  说起人工智能我们会立刻想到电影(尤其是《我,机器人》)里那些聪明绝顶,已经和人类高度接近但却更加理性冷酷的存在,然而现实中人工智能的定义却要比我们印象中的要宽泛得多。通俗点说,只要一种机器能够去模仿人类的认知能力,比如“学习”和“解决问题”,那就可以说它具备了人工智能。

  我们可以用AlphaGO来举例:它所采用的算法其实并不新奇,简单来说就是在棋盘上不断落子判断胜率,然后选择最优解。谷歌团队所做的,就是为这个基础加入了深度学习能力,使得它能在不断的对局中逐渐排除掉那些胜率小的决定,从而能具备从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判断胜率的能力。这样一来,AlphaGO在计算的时候所需的机能就小了很多,因为它不再需要对那些无用的重复项进行多余的判断。AlphaGO并不具备人类的思考过程,但它学习和寻找最优解的过程和人类有着相似之处(随着经验的积累,很多选项我们一眼就知道不用去考虑和计算),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这样的人工智能,自然离“奴役人类”远得很了。

  那么我们应该用这样的人工智能去做些什么呢?巨头们为什么会认为它将成为我们的下一次革命,取代手机、平板电脑这些设备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Echo)”那里找到线索。

\

  亚马逊早已经开放权限,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将Alexa整合进他们的服务之中。只要开口说话,Alexa就能够识别,并且按照你的指令去启动相应的服务,或者仅仅只是和你互动一下。

  这样的技术看似很方便,但是它在生态完整性和成熟度上都没有我们用惯了的手机那么顺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并没有掀起很大的热度。不过亚马逊和其他的厂商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更加积极。今年的Build大会上,微软推出了自己的机器人框架,号称能够让任何人基于它来定制自己的人工智能服务,比如订个披萨饼什么的。谷歌这边就不用说了,各种各样的黑科技数不胜数,最引人注意的还得是无人驾驶汽车,整个行业就数它研究得最远。

  苹果Siri团队的核心成员在离开公司之后推出了Viv助手。他们虽然并非微软、谷歌这样的大厂,但描绘的前景也足够诱人:Viv不仅要能够帮助你完成各种工作,它还要通过学习变得更懂你。很多事情,用户只需要使用自然语言来给出一个模糊的请求,Viv就能够知道你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当你意识不清的时候,只要说一句“我醉了”,助手就会自动叫车来载你回家。

  这些巨头们在想些什么,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了,那就是一个只需要动动嘴(未来可能连动嘴都不需要了),人工智能就可以通过它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帮助你完成任何事情,不再需要在一个屏幕上点点划划。这样的设备可能是很多种形态,或许是微软的HoloLens,或许是谷歌的GoogleGlass,甚至可能就是你身上穿的那件衣服。

  别看苹果对这些技术前沿的事情好像并不热衷,它其实幻想的也是同一个未来。AirPods耳机具备启动Siri的能力,加上Siri将会越来越开放,人们就将能够不掏手机便对iPhone下达各种各样的命令。苹果的方案比较实际,或者有些太过于实用主义,但核心是一样的。

\

  懒改变了世界

  巨头们所描绘的未来其实还蛮符合人类的习气的,毕竟这样一来我们连操作手机的工夫都省了。总说人类的惰性才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看这个趋势好像还真是没错。

  我们很难想象那样的未来,因为人类已经太习惯于通过对某样设备进行物理上的接触来完成交互了,语音控制和人工智能的揣摩与学习听起来实在是虚无缥缈。不过正因为如此,这种无接触的新互动方式才能够被称为“革命”。然而它现在看起来又是那么的真切了,因为——大家都在跑步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文章来源:IT时代周刊)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