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好听的噱头OR搅局者,都不是大数据的本来面目!它其实是决胜未来的商业利器

2016-08-03 10:09:37  来源:IT时代周刊

摘要:很多人以为大数据既玄又炫,似乎离我们很远。也有人认为大数据不过是只不过是传统数据分析的噱头罢了,没有什么神奇的,对它相当不屑。
关键词: 大数据 利器
文章来源:IT时代周刊

        很多人以为大数据既玄又炫,似乎离我们很远。

        也有人认为大数据不过是只不过是传统数据分析的噱头罢了,没有什么神奇的,对它相当不屑。

         其实,大数据既不玄也不炫,它早已慢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认为,大数据既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在思想方法上对各个领域都有引领作用,从工具手段角度来说,对各个行业都有推动作用。今天有了无数的数据源,把这些数据源加工出来呈现给我们的服务对象,为其提供一种看待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阿里巴巴数据委员会会长车品觉曾说过,大数据的力量来自触类旁通的关联。我们以前总是用数据来证明或企图说明工作上的盲点,而如今的数据不再成为一加一的依据,而是具备了预测和开创新机的能力。未来是大数据的时代,未来的竞争就是数据的竞争。

         起家于机器翻译的中译语通基于在全球语言大数据领域的数据沉淀,在今年5月发布了全球首款跨语言大数据平台“译见”,并于7月30日正式推出首款产品,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译见的优势在于对全球不同语言的数据的抓取、融合、分析和挖掘。

\

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于洋阐述“跨语言大数据”及“译见”产品平台的概念

        据了解,“译见”在社会安全、导向管理、行业服务、个人研究等多个层面都将有很好的应用方式,政府机构、企业、个人用户都能应用译见获取大数据分析报告。例如,为政府提供大数据资文、政策分析、经济数据分析等服务,服务政府了解国内外动态,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支撑;为企业提供资讯分析、技术分析、商情报告等服务,为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商业预判、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解决方案。

        那和我们普通人是不是没有半毛钱关系呢?并不是。如果利用得当,大数 据可以对我们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大有助益。比如找工作,有两家待遇、环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公司,不知道如何抉择时,用大数据产品来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分析两家公司所在的不同行业极其趋势或者公司本身发展的趋势来判断哪家公司前景更好,对于做决策无疑会很有帮助。

        ROOBO(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刘颖博说,在整个物联网的世界中,数据已经不是快速增长的而是快速爆炸的,各种场景、各种交互方式,由此生出无限可能性。

        我们可以通过跨行业、跨场景、交叉分析,更好地完成用户画像。比如说智能冰箱,智能冰箱就能知道家里饮食情况,甚至每个人的饮食偏好,这样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就能给出一个特别健康、自然的饮食计划。直白点来说,就是商业机会其实都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数据来发现的。

        但现在大数据这个行业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即很多厂家的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交互方式不统一,所有这些导致数据拿过来其实是完全不能用的,形成了数据壁垒。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个能够统一的标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共赢。提到共享和共赢,最大最难的一件事情就是跨语言处理。

        虎扑体育营销副总裁曹蕾分享道,虎扑体育是近几年才涉及大数据的,通过对大量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原来很多潜意识的想法和事实有很大出入,比如从数据调查来看,在线下打球的人群跟平时在电视机前看比赛人群的重合度不超过20%,这就完全改变了我们最早的时候做赛事、论坛、社区的一些看法。还有从运动装备来讲,很多人认为 女孩子非常爱美,他们对装备花销费用是非常高的,但从数据调查来看,真正爱美的是男生,他们花在装备上的钱比女生要高很多。还有很多类似的发现,比如跑者当中女生大多是单身,爱跑步的男生大多是已婚的大叔。

        大数据应用于体育领域,可以对体育领域有一个非常深的行业研究,另外针对职业体育,海外的体育资源比国内多很多,那么以后海外足球到中国做宣传,可以用大数据来分析中国市场对于他们的各种想法,进而进行有效的营销。

        万方软件董事长吴广印表示,很多人大数据认为数据大就行,但其实不是这样。大家看百度、Google的数据,他们的数据几乎没有分类、没有服务目标、没有专业化的数据。大数据的理念是一个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译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了数据的跨语言整合。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