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5G与物联网的“化学反应”

2019-07-17 16:37:47  来源:CCTIME飞象网

摘要:提到科技圈最热的词,5G、物联网可以说是稳占C位。5G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的特性,目前中国已经发放了5G牌照,国内正式迈进 5G 时代。
关键词: 5G 物联网
  提到科技圈最热的词,5G、物联网可以说是稳占C位。
\
  5G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的特性,目前中国已经发放了5G牌照,国内正式迈进 5G 时代。
 
  物联网则是把实物联入网络,最终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人与物品之间的全面的信息交互。物与物的连接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可以控制各种物品自动解决问题,因此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而人与物的连接极大地拓宽了人们接触和使用信息的渠道,因此人可以远程感知和操控很多事物。
 
  这两个热点技术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曾说过:5G将带我们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反过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也将成为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那么,在物联网时代被寄以满满期望的5G究竟将会为物联网带来哪些改变?5G与物联网的结合又会存在哪些风险呢?
 
  机遇:5G带给物联网什么?
 
  尚在5G的萌芽时期,许多物联网设备就已经广泛存在了。大到智慧城市、无人便利店,小到智能家居、智能手环,物联网已经开始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然而这些应用大多是仅需依托低耗能、小数据的流量通讯,无法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5G时代的开启为万物互联提供了优质的条件,凭借着高带宽、低延迟、海量物联的优势,5G成为物联网新的业务和应用提供承载。
 
  曾受限于传统移动通信,无法施展拳脚的服务应用,都可以在5G下获得实践。
 
  在5G助力下,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交通、物流、环保、医疗、安防、电力等领域将逐渐得到规模化验证。
 
  智慧城市方面,5G 将在智慧城市计划中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从垃圾管理、交通监控到逐渐智能化的医疗设施。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进入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将充分受益于新一代网络,毕竟 5G 不仅能够处理大量的数据负载,还可以集成各种智能系统,不断达成通信交互,实现真正联网城市的愿景。
 
  目前各产业巨头也都在发力智慧城市相关建设和解决方案,以华为为例,华为目前正在建设基于多种信息通信技术组合的“数字底座”,助力智慧城市的建设。
 
  据了解,截至目前,华为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已经和全球4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为120多个城市提供解决方案,与60多个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自动驾驶方面,凭借高速连接和低延迟的 5G,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自动化收集各种数据,包括时间关键数据,且算法可以在这些数据上自动跟踪汽车的工作状况和改善未来的设计。
 
  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均已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不错的研发成果。
 
  医疗保健方面也会是5G与物联网结合的重点之一,随着各种医疗设备成为物联网应用的一环,医疗领域的服务也将得到改善。
 
  当前缺乏医疗设施的农村地区和其他类似的偏远地区也将极大地受益于物联网连接。
 
  随着具有如此低延迟的 5G 普及,未来如远程手术都将成为可能。
 
  目前已经有很多远程手术的成功案例。
 
  不久前,借助北京电信5G网络和华为端到端的5G设备也成功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5G远程手术。
 
  5G给物联网带来的的还远不止这些,在安防、电力、工业互联网、零售业等方面,依托5G的技术特性也都会带给人类很多极致的体验,开启一个智能世界。
 
  挑战:如何规避安全隐患?
 
  尽管5G会加速万物互联的到来,并且带来很多的优质体验。但机遇总是跟挑战并存,安全问题成为了不得不重视的隐患。
 
  根据Statista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将有310亿个物联网设备,到2025年将有740亿个连接设备。仅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就能看出黑客潜在攻击的可能性将会彻底发生改变。
 
  由于通过庞大的隐形无线网络相互连接的设备如此之多,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5G网络安全的工具。
 
  截止到2015年,黑客将有机会在安全链的740亿个“薄弱环节”中进行选择。黑客不仅能够攻克基础设施和能源网络,而且还能够破解医疗设备,并让联网汽车网络陷入停滞状态。
 
  那么,物联网应当如何应对移动网络进步带来的新威胁呢?
 
  基于5G的物联网网络将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工操作员无法跟踪大型5G网络中的所有安全威胁,但是机器可以。
 
  网络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学习”新的安全威胁,实时识别这些威胁,并启动自动修复策略。
 
  还有物联网安全专家表示,各个组织可能需要采用新的安全框架。
 
  当前的模型(即“点防御”模型 )基本上假设所有企业网络都基于中心辐射方法。
 
  新的5G模型将更像是一种“安全织网”模型,其中的设备可以轻而易举地采用集成网络、自动化系统、开放API和常见物联网安全标准。
 
  此外,多位行业专家也建议国家积极推动构建物联网安全体系,鼓励物联网安全新技术、新应用探索,扶持物联网安全产业链发展,完善物联网安全监管政策,以保障物联网产业积极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angj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