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苹果与IBM合作,要将企业APP做出个人应用的使用体验

2016-10-08 11:32:14  来源:腾讯科技

摘要:《快公司》杂志网站发表文章,介绍了苹果和IBM合作制作app的状况。苹果显然是在向商务领域进军,它也和SAP等大牌公司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么做可能有助于改善iPad的颓势。
关键词: 苹果 APP
  《快公司》杂志网站发表文章,介绍了苹果和IBM合作制作app的状况。苹果显然是在向商务领域进军,它也和SAP等大牌公司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么做可能有助于改善iPad的颓势。以下为原文内容:
苹果与IBM合作,要将企业APP做出个人应用的使用体验
  2014年7月的某天,IBM的一些员工来到苹果总部的一个房间,开始创建合作项目。苹果和IBM合作?这听起来好像不太可能,毕竟,史蒂夫·乔布斯曾经把IBM看着是苹果的反面,对IBM的庞大和缓慢不以为然。至少在消费者领域,这两家公司曾是敌人。
 
  在个人计算领域,苹果获得了胜利。2000年以后,员工开始把个人设备带到工作场所,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设备和应有。人们日益希望工作应用能具备个人应用的那种易用性和设计感。
 
  7月的那天,IBM的人员带来了一个他们正在制作的移动应用,觉得可以把它当作合作的一个切入点。这是一个帮助航空公司飞行员计算燃料的应用,IBM员工为它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他们希望这个应用可以让苹果肃然起敬,然后两家公司可以携手对它进行完善。
 
  但这个40屏的应用实际上是个臃肿的烂摊子。参加会议的一名苹果UI专家只说了一句“这个可行不通”,因为飞行员宁可继续在纸上计算燃料,也不愿意在一个应用里翻很多屏那么麻烦。
 
  苹果和 IBM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是这么开始的,合作计划的正式名称叫做IBM Mobile First for iOS。 IBM的燃料应用最终没能成为合作计划的启动项目,苹果UI专家的批评不仅概括了这个合作计划的设计宗旨,还预示了双方在这个计划中的合作方式。
 
  合作的形成
 
  宣布这个合作计划的新闻稿是在2014年7月15日发布的,它说这个计划可以把苹果在移动计算的专业知识与IBM对特定行业的分析方法、工作流程和数据需求的深刻理解结合起来。这两家公司表示,他们将在旅游、医疗保健、零售和能源建设等垂直领域制作100个应用。到2015年12月时,这个目标已经达成,之后他们还继续制作应用—— 包括自定义应用,以及可用于多个客户端的应用。
 
  苹果CEO蒂姆·库克早年曾在IBM工作了12年。在合作计划宣布的当天,他在CNBC的采访中说,两年前他开始和IBM的 CEO罗睿兰交流,发现了两家公司面临着的挑战和机会有一些共性。于是他们指示下属探讨两家公司如何合作,建立这个合作伙伴关系就是探讨的成果之一。
 
  而且,至少从理论上说,这个合作计划可以为苹果打开一个巨大的市场。IBM的大客户如果决定使用两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应用,那么他们就需要大量的苹果设备来运行这些应用。也就是说,潜在市场相当可观。今年初的一个调查表示,企业每年在移动设备、运营商、IT、安全服务等方面,在每名雇员身上花了大约 1840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其中约21%是硬件成本。一些企业雇佣了数以千计的员工,你可以算算这个市场有多大。
 
  日常合作分工
 
  IBM 负责这个计划的总经理 Mahmoud Naghshineh 谈到日常合作时表示:“苹果的员工是出色的设计师,知道该怎么做应用,而IBM了解客户面临的业务挑战和后端系统。”
 
  毫无疑问,这个说法非常准确,虽然大部分的工作似乎都是IBM的人在做:是他们带来客户,把应用销售给用户,而且也是由他们来计划开发什么类型的应用。这些应用主要是IBM的设计师和程序员在制作。 “不能说苹果没有设计这些应用,但他们的人确实没有在电脑前坐下做设计,”合作计划的副总裁苏·米勒-西尔维亚(Sue Miller-Sylvia)说。
 
  对于很多客户来说,IBM甚至充当苹果的硬件分销商。该公司提供多种方式,方便客户获取大量的苹果设备。客户可以买断、租赁设备,或参与回购计划,每一、两年换购新设备。客户还可以访问IBM基于云的设备管理、安全和移动集成服务。
 
  尽管如此,苹果为这个合作计划贡献的力量依然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很多人来说,移动计算的界面外观就是苹果定义的。在如今这个“员工自带设备上班”的时代,你有可能下午4点58分在智能手机上使用公司应用,在5点02分就在同一设备上使用个人应用。这样一来,人们就免不了把工作应用和消费应用做个比较,如果工作应用太丑陋,就会遭到他们的鄙视。
 
  这就是IBM /苹果的合作计划的背景。
 
  苹果在这个计划中的作用,一是确保应用的简约,二是指出它们应该使用哪些本机功能。苹果设计师每周与IBM的人员举行电话会议,确保他们遵守设计原则。苹果的人会说:“你知道吗,这是行不通的,不会有人为了到达那一屏点击5下”,或者“你需要遵守我们的人机界面指南”。他们提供建议和意见,确保应用做得令人满意。
 
  一个案例: Passenger+
 
  几个月前,一名乘坐加拿大航空公司航班前往伦敦希思罗机场的乘客非常焦急,因为航班晚点了,她可能会错过转机。而且她在登机时弄丢了登机牌,担心降落在庞大的希思罗机场时找不到转机的登机口。
 
  乘客信息列表(PIL,打印出来的表格,空乘人员一般用它来管理航班)上没有相关的信息,但好消息是,加拿大航空公司刚刚开始使用Passenger+应用,并从IBM租用了1300部iPad来运行这个程序。
 
  于是加航的一位服务经理用iPad和Passenger+ 帮助乘客找到了登机口信息,本来已经急哭的乘客平静了下来。
 
  这个应用上,空乘人员可以看到哪个乘客带有婴儿,需要提供特别的饮食。如果航班延误,这个应用也可以提供信息,让空乘人员了解延误会对乘客造成什么影响(比如影响转机)。然后空乘人员还可以用它来寻找解决方案,比如预订一个新的航班。在大型国际机场,用PIL管理这些信息特别麻烦,Passenger+ 为空乘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当一家公司向IBM订购这样的应用时,IBM会邀请客户团队的重要成员到苹果总部参加为期三天的工作坊,在Passenger+开发之初,加航就派IT人员、管理人员和空乘人员参加工作坊,对基本的业务知识进行讲解和确认。
 
  工作坊里,会有米勒-西尔维亚这样的管理者,也会有苹果的设计师和IBM的人员。
 
  苹果要求最终用户一定要到场(对于Passenger+应用来说,最终用户就是空乘人员),以便提供一个独特视角:他们需要这个应用做哪些事。苹果公司认为,如果把这一步做到位,用户上手使用应用的时候就会非常容易,可以大大减少培训新用户使用它的时间。
 
  苹果公司在这件事上立场坚定,有时免不了会遇到一些阻力。因为客户方的管理人员会觉得,他们已经很了解情况了,把最终用户找来是多此一举。米勒-西尔维亚说,“但是,最终用户的参与真正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管理人员往往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不知道的细节有这么多。”
 
  有一次在工作坊里,最终用户解释说:“当我需要那么做的时候,我就把它写在我手上,”西尔维亚-米勒回忆道。 “经理吃了一惊,‘写在哪里?’这种事情在工作坊里很常见。中层管理者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日常工作的细节。”
 
  为期三天的工作坊结束后,很多应用的设计和编程会分配到IBM位于印度的“应用车库”里,由iOS和Swift开发者完成。不过Passenger+应用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多伦多的IBM研发基地完成的。IBM在亚特兰大和芝加哥也设有研发基地。
 
  各自的收获
 
  IBM的应用开发人员需要了解并使用苹果的人机界面指南。米勒-西尔维亚说: “我们在培训员工时说,这就是你的《圣经》。”IBM也写了一本关于与苹果合作期间最佳实践的书,其中包括在开发应用时可以使用和重用的元素和设计模板等。
 
  一直以来,IBM都侧重在不同行业的商业流程上,米勒-西尔维亚说。IBM拥有深度分析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苹果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之外的一面,让我们认识到了简约的力量,” 米勒-西尔维亚说。
 
  在过去,从来没有人把苹果看成是微软和IBM那样的企业领域供应商,库克在2014年接受CNBC采访时承认过这一点。当苹果设备在工作场所里出现,往往是因为员工购买了自用的苹果设备,然后把它们带到了公司里。苹果与IBM的合作计划,可能会增进世界500强公司首席技术官对苹果的信任度。
 
  苹果公司在这五六年里的发展虽然很成功,但iPad的销量却是一个痛点。五年前,iPad贡献了苹果公司总营收的16%;如今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9%。合作计划是否开始帮助扭转这一趋势,这是很难衡量的。不过这个计划才仅仅开始两年,让企业习惯用iPad和移动应用来开展工作却是一项长期努力。
 
  或许最重要的是,苹果和IBM的人似乎在朝相同的方向使力。在采访这两家公司的人时,他们都不愿意谈论合作中出现的任何分歧或者麻烦。他们使用的术语很相似,在谈到该计划的指导原则,以及近期和长期目标时,他们的说法也很相似。米勒-西尔维亚说,当大家坐在工作坊里一起讨论的时候,你很难分清哪些人来自IBM, 哪些人来自苹果。
 
  毕竟,自乔布斯创办苹果以来,世界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