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声网看好WebRTC 打破其在国内“三无”状态

2015-11-26 14:36:04  来源:51CTO

摘要:2013年底,YY的前任CTO赵斌正式创立了声网Agora,一家专门为企业客户提供实时音视频通信云服务的公司。
关键词: 声网
  80、90后的对YY都不会太陌生,从游戏的语音工具到直播平台以及在线教育,其强大的语音工具属性是支持其业务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这一切都绕不开一个名字—赵斌。
\
  2013年底,YY的前任CTO赵斌正式创立了声网Agora,一家专门为企业客户提供实时音视频通信云服务的公司。在“潜伏”近2年之后,声网Agora于11月初在北京主办了“首届WebRTC大会”,并且正式宣布已经与小米互娱、金蝶云之家达成深度合作。
 
  提到WebRTC,不少开发者可能感到有些陌生。WebRTC是2010年谷歌以6820万美元收购Global IP Solutions公司而获得的一项技术,可以支持网页浏览器实现实时语音或视频通话功能。
 
  用赵斌的话来说,WebRTC领域在国内属于“三无”状态。即:无行业会议、无专业书籍、无搜索引擎收录。这也是为什么声网Agora的第一个活动不做产品发布会,要做一个纯的行业峰会的原因。
 
  赵斌告诉记者:“当我提起“实时通信”,所有人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在说“即时通信,移动IM”?所以,声网美国分公司签下了WebRTC大会的授权,把这个在美国已经连续办了三年的会议搬到中国来。”
 
  除此之外,声网组织专门的翻译小组,耗时半年,将第一本、同时也是亚马逊上最热卖的WebRTC的着作,翻译成中文《WebRTC权威指南》。甚至还请来了该书的原作者、WebRTC的标准编辑者Alan Johnston和Daniel Burnett来为国内的技术人员上课。
 
  而另一个促使声网Agora主办WebRTC大会的原因,则是在声网看来,webrtc作为行业标准大有前景,未来可能统一浏览器之间相互通话的方式。同时作为一个开源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了解实时通信的基础,但是作为商用仍有很多门槛。声网作为完整的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所有这些有门槛的地方为与需求者提供服务,保证通话质量。
 
  除了这些铺垫,优秀的产品解决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赵斌告诉笔者:“经过两年的磨砺,Agora声网即将更新自己的第一个解方案的第一个大型版本—Agora Voice 1.0以及首次发布视频解决方案Agora Video 1.0.”
 
  在硬件和网络准备上,声网在全球部署了超过65个数据中心和近千台服务器,预计年内数据中心将超过100个,能够保障跨大洲、跨国家、跨运营商网络的实时数据传输质量。团队很有自信地宣称,在语音通话的质量上,他们有信心打败最有竞争力的技术对手,哪怕在硅谷。
 
  如同上文提到,说道实时通信大多数想到即时通信IM一类的产品,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实时通信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目前需求也非常可观。
 
  以在线教育为例,这个领域对在线实时通话有非常刚性的需求,尤其是口语教育对音频通话的质量要求很高。与教育类似的还有医疗行业,这些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是基于实时通话开展的。
 
  而对于这些行业的企业而言,如果采用第三方的工具来完成通话,计费会是一个麻烦点,同时他们还会担心体验不够好。正式考虑到客户在这方面的担忧,,可监控通话质量,比如:网络的实时情况,有没有丢包,声音质量够不够好等等。同时,声网SDK还易于集成,只需要通过简单的二次开发工作,就可以集成声网的高清实时通信云服务。在定价方面,每月提供10000分钟的免费时长;超出部分的收费标准是每1000分钟0.99美元,国内外统一。
 
  在移动端无论做什么样的业务,都不能回避网络问题,既然放眼全球,那么网络问题会更加复杂。赵斌告诉记者:“不仅仅在中国,在许多其他国家也有多样化、复杂的网络环境,在高峰期发生网络拥塞可谓是常态。非洲等区域只有2G网络也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这让无数计划进行全球市场布局的公司头疼不已。
 
  声网Agora针对三个方面做了特殊优化,保证通话质量。一方面是网络优化,包括针对不同运营商之间网络不稳定的优化、终端设备到网络接入点的最后一公里性能优化;其次是通信引擎优化,比如声网Agora会通过一些技术处理,优化掉我们通话时经常出现的背景噪声、回声等问题;第三是终端适配,比如针对Android终端型号、品类过多,不同档次手机性能的差异,声网Agora进行了大量适配工作,可达上百台智能终端。
 
  可以说,在未来,声音在移动端是天然的最具优势的输入方式,具有太多的想象空间,这也使我们对声网Agora的未来有更高期望。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