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联网 > 正文

物联网在不同行业应用——环境保护

2016-02-29 15:43:42  来源:e-works

摘要:“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时至今日,物联网应用已覆盖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且正以飞快的速度延伸到更宽更深领域。
关键词: 物联网
  环境保护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热议话题。工业发展、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毫无疑问的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必然性。环保不是污染后的处理,是要前期预测、中间控制、后期处理综合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环保不仅能提供更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也能节省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
 
  传统环保存在信息滞后、处理繁琐、方法单一等问题,载物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反馈等即时技术能从源头发现污染信息,第一时间做出信号反馈,大大提高环保效率。
 
  1.水文监控

        水文监测系统适用于水文部门对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流速、降雨(雪)、蒸发、泥沙、冰凌、墒情、水质等。系统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实时传送监测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水文部门的工作效率。
 
  系统组成

        水文监测系统由监测中心、通信网络、前端监测设备、测量设备四部分组成。
  监测中心:由服务器、公网专线(或移动专线)、水文监测系统软件组成。
  通信网络:GPRS/短消息/北斗卫星、Internet公网/移动专线。
  前端监测设备:水文监测终端。
  测量设备:雨量传感器、水位计、工业照相机或其它仪表变送器。
 
  系统功能

        管理功能:具有数据分级管理功能,监测点管理等功能。
  采集功能:采集监测点水位、降雨量等水文数据。
  通信功能:各级监测中心可分别与被授权管理的监测点进行通讯。
  告警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超过告警上限时,监测点主动向上级告警。
  查询功能:监测系统软件可以查询各种历史记录。
  存储功能:前端监测设备具备大容量数据存数功能;监测中心数据库可以记录所有历史数据。
  分析功能:水位、降雨量等数据可以生成曲线及报表,供趋势分析。
  扩展功能:支持通过OPC接口与其它系统对接。
 
  2 .污水处理远程监控

        部分企业污水处理厂分布分散,互相距离遥远。按照常规的运营管理模式,各厂均配套生产车间、设备维护车间、技术部、化验室以及办公后勤等机构,独自运营污水处理厂。生产管理、专业技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公司总部对各生产厂生产信息得不到及时把控,大量的管理成本消耗在克服空间距离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司提出建立污水处理厂之间的物联网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污水处理厂生产管理得到提升,提高管理效率。
 
  建造完善的污水处理厂物联网,就要把各种设备和仪表并入互联网,进行远程监视和控制,自动生成各类生产参数、生产报表和历史曲线,记录主要设备运行现状,建立设备运行档案,在数间污水处理厂中任何一间都可以对其它厂生产实现远程控制。
 
  其中包括以下部分:

       完善各厂的自控系统
       组建光纤网络
       视频监控联网
       组建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污水处理物联网系统)

        应用效益:
 
  建立了污水处理厂新的管理模式
        强化了专业技术水平
        减低生产成本
        实现信息共享
 
        3. 节能减排


        通过对建筑各个能源消耗指标的报警监控机制,可以实时掌握整个建筑能源的消耗情况,从而为合理分配与使用能源提供第一手的参考数据,整个监控平台主要包括能源实时监控、重点能源消耗设备监控、能源分项统计、能源消耗率分析、能源消耗趋势分布分析、数据查询等几部分,使有关部门准确的掌握能源成本比重和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节能措施与策略。
 
  该系统特点:
 
  能够实时监测整体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并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
        监测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为温室效应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对水、电、气、热量等多类能耗监测,使消耗数据更加透明化;
        通过获得各类消耗数据为其他更高级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为将来建筑设施的节能改造提供数据帮助;
        通过对监测的耗能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掌握能源消耗的变化趋势状况;
        通过分析为将来建筑能耗成本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