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拨云见日云计算

2010-12-20 20:06:41  来源:计算机世界

摘要:何谓“云计算”?谷歌、微软、IBM等业界大佬们有着不同的阐述,专家们也是见仁见智。
关键词: 云计算

何谓“云计算”?谷歌、微软、IBM等业界大佬们有着不同的阐述,专家们也是见仁见智。一般认为,云计算是采用分 布式计算技术,把计算需求分布在众多计算机上,然后通过网络实现计算能力或者服务能力的按需交付。通俗地理解就是,通过网络以自助服务的形式交付IT功能 和服务,使用者按使用付费——这就是厂商宣传得最多的一句话: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IT。

“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IT”,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网格计算兴起时,各大IT企业就这么说过;更早之前,Sun曾 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其本意也是如此。那么,老话重提的“云计算”为什么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呢?3年来它为什么持续拨动着这么多人的神经?云计算会成为 浮云吗?

云计算的天时与地利

简单地说,云计算的出现,是因为人们一直在追求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云计算能通过高度集约化和专业化,实现IT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原因:

1,目前的IT系统太复杂。对于一个现代企业而言,IT系统已经和企业经营密不可分、重要性不断提升。同时,新开 发上线的IT系统越来越多,IT系统不断膨胀,动则上千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并不少见,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日益复杂,风险不断加大。这就迫使我们要寻找一种 更为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来管理IT。

2,人们对IT系统总体拥有成本更精细化的考量。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开源的同时,也开始注重节流。而传统的IT系统利用率普遍只有30%左右,并且居高不下的用电和制冷成本都让管理者不满意。

3,经济的全球化和移动设备的兴起。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企业全球化运营,在全球各地建立分公司,按照传统的IT运营 方式,每个地点都是一个小的数据中心,数据和系统管理都令人头疼。与之相似的还有移动设备的兴起,不少企业员工除了电脑,还有iPad、智能手机等,个人 数据分布在各种设备上,使用和管理起来都很不方便。

另外,长久以来,业务部门一直抱怨IT部门反应慢、灵活性不够、可伸缩性不足,无法做到快速、灵活地满足业务需求。

云计算被认为是最有望改变上述现状的技术,它把所有数据集中到“云”端统一管理,使得应用与终端设备无关,做到 应用和数据随时可得;它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软硬件的分离,实现IT系统统一管理和动态部署,从而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并降低了对底层硬件基础设施的要 求;它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自动监控和自动管理,降低了IT系统管理的复杂性,同时提高了IT环境的灵活性;它还通过标准化实现了应用在不同云之间的自由 迁移,从而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优点并非都是针对大型企业自建的私有云。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云服务无需购买服务器、存储设备,也无需建设数据中心,根据使用收费,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这些好处对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不足的中小企业无疑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当然,云计算之所以风起云涌,还离不开一系列外在条件。比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云计算孕育了必要的成长土壤。互 联网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为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开始逐渐习 惯到网上付费订阅服务;最后,技术的成熟也为云计算的腾飞准备了翅膀,特别是分布式处理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进步,使得数据中心的整合不再成为一件费时费力 的事情,这也为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提供了条件。

真伪云计算

前面说到,云计算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得到一致认可的定义,各个厂商的解释也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那么,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如何分辨哪些是真正的云计算技术,哪些是伪云计算技术?

尽管云计算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和技术内涵,业界的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从技术角度而言,云 计算有三个最基本要素,即虚拟化、自动化和自助式服务。换而言之,如果一个数据中心实现了“虚拟化、自动化和用户自助”,也就意味着这家数据中心进入了云 计算的大门。

其中,虚拟化是数据中心向云计算之路迈出的第一步。虚拟化实现计算资源的整合,达到提高IT设备利用率的目的,还让软件与硬件分离,使得IT资源“浮”起来成为“云”,是云计算数据中心升腾为“云”的关键。

自动化是虚拟化的下一步。自动化的目的是达到管理的优化,并实现IT支持和服务由策略和服务水平来驱动。在这个阶段,自动化的管理工具是关键,这些工具必须能横跨物理和虚拟的基础设施。

最后,自助式服务则最大程度地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让最终用户无需IT人员介入就可以直接利用IT来满足自己的业务需求。

我们还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来认识云计算云计算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服务”,无论是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即 服务(PaaS)还是软件即服务(SaaS),其本质就是把IT变成一种服务来提供。也就是说,普通的用户可以通过云服务门户登录到云计算中心,在服务目 录中自由地选择和订阅所需要的计算资源或者所需要的服务,定义所需要的服务级别,顺利地完成服务缴费等一切工作,最后很快得到所需要的服务。如果这一切都 顺利地完成了,其后台也可以说是实现了云计算

谁会笑?谁将哭?

根据Gartner公司对云计算市场的整体预测,云计算将以28%的复合增长率迅速扩张,2012年达到1260 亿美元。到2012年,随着云计算的普及,1/5的企业将没有任何IT资产。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没有哪个厂商不会动心,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云计算”市场 霸主之争已经在IT巨头之间悄悄展开。

当然,这也并非云计算市场硝烟弥漫的全部原因。厂商们热衷云计算的更深层原因则是,云计算是一场IT产业的变革,而变革的背后将是IT产业的重新洗牌,因此厂商们打的还是一场事关生死的保卫战。

软件行业首当其冲。现有的软件产业链是PC时代形成的,完全基于软件授权许可模式。在云计算时代,软件将以服务体 现,软件销售将淡出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软件企业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SaaS的领头羊SaleForce.com从一开始就以“软件终结 者”的身份出现。

微软的境遇最为典型,微软是PC时代的王者,Windows和Office业务一直是其摇钱树,而到云时代,这些 业务势必将受到很大冲击。在不久前的华为云计算发布会上,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表示,“未来的信息网络将只有两种东西,那就是管道和云。”如果此言不虚,随着 终端地位的没落,一大批面向终端的软件企业将岌岌可危。实际上,我们看到,今天的微软正在转型,从单纯的软件供应商转变为自建数据中心提供各种软件服务, 同时还在大力推广其Azure云平台,帮助用户把传统软件迁移到Azure平台上。

当然,并非对所有软件厂商而言云计算都是挑战。比如,对提供IT服务管理的厂商而言,云计算就是一个好机会,近一两年来,IBM、HP、CA和BMC等厂商进行了不少收购,其收购对象中就有不少是提供各种云服务管理功能的软件厂商。

与软件企业普遍面临巨大挑战一样,硬件厂商的日子也并不一定好过。云计算意味着高度集约化,也就是单体数据中心的 规模将越来越大,同时数据中心的数量将会减少,不少中小企业转而采用公有云。此时,由于大型数据中心管理复杂,其采购很自然地将更倾向于能提供云计算解决 方案能力或者咨询能力的大型硬件供应商,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型硬件供应商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硬件供应商为什么要赶紧给自己的产品 贴上“云计算”的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云计算涉及众多产品和技术,因此,建立庞大的合作伙伴群就变得非常重要。正是由于这样的原 因,IBM启动了“云引擎”合作伙伴计划,先期已经有49家加盟;微软也在不久前宣布与富士通、NEC、IBM、惠普、日立以及戴尔这6家硬件厂商合作帮 助企业搭建IaaS私有云;而英特尔牵手众多企业成立了开放式数据中心联盟,来提升自己在云计算时代的影响力。

云计算的众多推动力中,还有一股重要的力量,那就是政府部门。北京有《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上海有《上 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也联合发出《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从 政府的这些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部门正在把云计算中心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以及打造产业链的重要手段。

云计算出道已经3年多了,几年来,云计算一直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其对社会的影响、对产业的冲击都还远没有显现。而未来,随着IT厂商的大力推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云计算中尝到甜头,云计算对社会、对产业的冲击将逐步展现出来。

云计算风起云涌的今天,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种的云服务类别,以下我们列出了其中的13种。我们知道,这些仅仅是云服务庞大冰山之下的一小角,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介绍这些云服务,帮助读者感受云计算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

13种服务云

■ 本报记者 郭平 许泳 李志鹏 刘丽丽

汤铭 吴玉征 谭啸 邹大斌

营销云

提供的服务:给企业的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部门提供的一种在线的客户管理服务。

代表性厂商:Saleforce.com、800客、xtools等

“营销云”是云计算中最成功的“一朵云”。在在线CRM领域,Salesforce.com是国内外行业学习的榜 样;在B2C电子商务领域,亚马逊“云计算”服务输出模式的成功也已是一个成熟的样板。当这股“营销云”风潮波及到中国,迅速将中国大大小小的IT企业虏 获。金蝶的友商网打出了做“中小企业保姆”的口号,用友的伟库也直瞄中小企业,而800客提出要争当国内的“Salesforce”。

营销云主要集中在ERP、成本核算、生产排成、定单、全程电子商务、进销存等领域,而这是最能体现企业收益的环 节,所以,将橄榄枝抛向“营销云”的用户最多。过去要完成这些环节,企业往往要购买相应的软件、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等,普通中小企业很难花重金购建这 些高端设备。这时候,以SaaS模式出现的CRM使得企业使用CRM的门槛大大降低。很多中小企业正是通过在线CRM认识到了SaaS这种服务模式,“营 销云”对于SaaS的普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办公云

提供的服务:提供在线的电子表格、文档编辑、邮件等服务。

代表性厂商:微软、谷歌、Zoho、IBM、OpenOffice.org

和其他云应用一样,“办公云”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这里指无需在客户端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在线进行文档编辑、电子表格等文字处理工作以及协同的一类办公应用。

与传统的办公软件相比,在线办公软件其主要优势之一是无需部署,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打开电脑上网,就能随时获取和修改文件。另一个重要优势是,能够以共享方式多人协同工作。在日益强调协作的今天,多人共同编辑同一份文档的功能越来越常见,“办公云”恰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不过,真正用基于“云”的办公软件来替代微软Office的企业仍然不多。与微软Office相比,这些在线办公 软件无论是功能的丰富性和功能本身都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就长远来看,在线办公应用可以完全替换本地Office,但在短期内完全转移到基于云的邮件、文档 编辑和协作平台,还有待时日,它们仍然是互补的关系。

超算云

提供的服务:面向科学研究、工业设计等对计算能力要求很高的任务提供超级计算服务。

代表性厂商:华大基因、北京市计算中心、成都云计算中心等

云计算概念逐渐普及之下,越来越多的超级计算中心加入到云计算市场的争夺中。它们基于已有的超级计算能力,采用云模式为一些研究机构或企业提供超级计算服务,从而将高性能计算能力带给科学家、工程师和分析家,以及更多需要高计算能力而无力投资购买超级计算机的中小企业。

“北京工业云公共计算平台”是北京市计算中心正在建设的一个云计算平台,为北京市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最新的软硬件设 施以及虚拟原型制作、可视化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挖掘等服务能力。这些功能和服务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独特的 意义。成都云计算中心也开始为成都市的气象分析以及食品安全和溯源提供服务,还有多家成都市文化创意领域的企业计划购买3D场景实时渲染和动画渲染服务。 此外,华大基因以及一些高校都在尝试基于现有超级计算能力为外部用户提供计算服务。

监控云

提供的服务:通过云计算进行集中式的监控视频托管服务。

代表性厂商:Iveda、全球眼、UIT

近年来,视频监控领域正从模拟走向数字化、网络化,这使视频监控实现云计算成为可能。近来,出现了一种VSaaS 的概念(Video Surveillance as a Service,视频监控即服务),也就是“监控云”。与传统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相比,将互联网的应用模式植入视频监控行业后,VSaaS会给视频监控行 业带来很大的变化,包括易用性大大提高,综合使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出现了融合且个性化的应用,如为了防损的仓库监控、为了强化管理的连锁店监控,以及为了 关爱的幼儿园监控等。同时,VSaaS还易于集成各种智能分析工具。在VSaaS的架构中,接口是标准的,视频智能分析存在于云中,其能力可无限扩展。

“监控云”的好处是很明显的,用户不但少了很大一笔前期投资费用,而且因为免去自己设置监控室、雇佣监视人员的成 本,同时也免去一部分存放、管理和使用视频录像带的成本。另外,用户使用“监控云”解决方案,所需付出的是租赁费用,而非大额的设备购置成本,这也为用户 提供了灵活的财务解决方式。

位置云

提供的服务:吸纳所有与位置相关的资讯,为社会各领域提供基于位置的多需求解决方案。

代表性厂商:合众思壮

“位置云”是“云计算”方法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多层技术平台统合到一个开放和 共享的中心里,用户可通过手中的终端产品提交不同的服务需求,平台随时反应、处理并反馈回来,以满足用户不同类型的需求。简言之,“位置云”是一个技术体 系,包含多层设施平台,容纳全息位置资讯,产生无穷解决方案。

不久前,国家测绘局发布了“天地图”,虽然并没有喊出“云”的口号,但是它却代表着一个方向,就是要整合政府、企 业、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建立健全地理信息共享机制,这其实也是“云服务”的一个目标。而目前由合众思壮率先提出的“位置云”概念,更是为3S 技术与应用的走向引入了一个新的思路,其商业模式是由购买到租赁,由定期升级到自由订阅、由卖产品到卖服务、由独家开发到大家开发。位置云上的个人、政 府、企业都有更好的体验。

健康云

提供的服务:实现电子病历的集中管理,支持远程医疗服务。

代表性厂商:用友医疗、东软、IBM、天健、微软等

在新医改的浪潮之下,“健康云”备受关注,但目前大多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罕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健康云主要面向三类使用者:一是面向居民和病患提供健康管理、就医服务;二是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提供服务的,三是面向政府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健康云的最典型应用就是电子健康档案(EHR)和电子病历(EMR),个人可以随时上网查看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 包括查询检查、检验的结果,免去了奔波医院的烦恼。无论您在哪个医院、由哪个医生为您看病,都能查阅到您的电子病历,里面记录您以往的诊疗记录。电子病历 中的某些信息还能自动转到电子健康档案中,实现了电子健康档案的自动更新。

云计算与传感器、3G无线等技术整合应用后,个人将能得到无所不在的健康监控和随时随地的健康指导。比如某个冠心 病患者,每天自行测量血压,测量结果就会实时上传到云上。云计算平台能够对大量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并快速转换成实用方便的健康指导信息, 还可以随时发送到手机上,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此外,远程医疗也是健康云的典型应用。在边远的或者医生资源薄弱的地区,医生可以将病人的某些检验结果(如X光片、病理切片等)上传到第三方平台,后台的专家级医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并给出他的诊断意见。目前国内已经有医院开始探索开展代理检验、远程阅片等新型业务模式。

图注:8月31日,浙医一院的专家通过“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给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的80岁老人陈伍耕会诊。

安全云

提供的服务:提供邮件、网页的安全托管,和辅助恶意代码的查杀。

代表性厂商:赛门铁克、趋势科技、360、瑞星等

云计算概念风行之后不久,安全厂商就提出了“云安全”概念。对“云安全”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指为云计算中心提供安全服务;另一种则是指采用云计算的模式来提供安全服务。这里用“安全云”来特指第二个含义。

“安全云”主要有两种服务形式,一是托管的邮件安全、网页安全和即时通信安全等服务。其基本商业模式为企业将邮件 和互联网的安全托管给一个安全服务商,企业不再需要自己建立邮件服务器,在Web网关或者代理服务器上也无需部署病毒查杀工作。用户接收的邮件和网络服务 先由“云安全平台”检查和过滤。

第二种安全云服务更为普遍一些,通过大量客户端来收集网络中软件的异常行为,以获取最新木马、恶意程序以及钓鱼网 站等信息,然后在服务器上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最后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对其中的病毒库进行更新。如今,有厂商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的 主动式病毒防御技术。比如,赛门铁克、瑞星等就提出一种而基于信誉的技术,通过给每个软件定义一个安全信誉等级来指导用户下一步行动。

工具云

服务描述:提供软件开发工具和数据库管理工具的在线运行和集中管理服务。

代表性厂商:IBM、Embarcadero

云计算大潮来临,软件开发工具供应商也在按照云计算的模式来优化和改进其软件开发工具。Embarcadero 就推出了一种新形式的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管理工具——“工具云”。它把软件开发工具搬到了云端,使用类似于云计算的模式来管理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管理工具的许 可证、分配、配置,包括不同版本的管理。

Embarcadero推出的这种工具云主要面向中大型企业的软件开发部门或者IT部门,企业可以把它部署在某个 服务器上(可以是企业内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外部的服务器),用户登录到服务器下载到本地上安装执行,或者不安装直接执行。前一种方式面向那些开发强度很高 的人员,侧重利用工具云来管理软件许可,无需持续在线;而后一种方式则主要面向不经常使用开发工具的人员。

另外,IBM公司与江苏省无锡市共建的云计算中心也提供了具备软件开发和流程控制管理的辅助“工具”,用户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就可以实现每个用户在各自终端上享受到完整系统功能的相关工具,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工具云。

统一通信云

提供的服务: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在内的企业统一通信(UC)沟通方式。

代表性厂商:宝利通、BroadSoft、中国电信、网动科技等

基于云计算,统一通信技术将被当做一种服务而不是产品来提供。用户采用租赁或托管统一通信服务,来实现即时消息、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短信、传真和语音邮件等通信应用。

思科的WebEx平台已经成为涵盖语音、网络会议、E-mail、Presence、视频等功能在内的一款功能全 面的统一通信平台,与社交网络Quad的相通极大地拓展了思科统一通信战略的内涵和外延。宝利通与BroadSoft公司合作推出了BroadCloud 视频统一通信云解决方案,帮助服务提供商在为全球企业部署、使用B2B远程呈现和高清语音解决方案时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复杂性。

与传统的统一通信厂商相比,中国电信这样的运营商在网络资源、客户基础、现网服务整合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中国 电信基于云计算模式,面向用户提供“按需付费”的统一通信服务。用户只需要支付少量的租赁费,无须自行建网,即可享受快捷、高效和低成本的统一通信服务。 目前用户已经超过了100万,用户群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视频云

提供的服务: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实现视频内容的分享和交互。

代表性厂商:东方传媒集团SMG、PPTV、CC视频、永新视博

在“视频云”中,用户的终端可以是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或手机等,只要这些终端设备具有网络处理能力、显示能力和视 频解码能力,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视频云”,通过终端设备观看所点播的各种视频内容。所有应用包括音视频处理都在云端进行,只把处理结果通过 视频、音频流发送到用户的终端。另外,终端不仅仅是单向网络,还具有交互性,当有交互请求时,通过上传通道传输到云端,云端再次进行处理后,通过音视频发 送到终端。

东方传媒集团SMG正在努力构建的中国广电“视频云”,通过全新的“视频云”技术,吸纳全国广电进入到新媒体平 台,实现全国广电的共同参与、多赢合作;永新视博公司自主研发了“视频云”端到端系统方案,将所有的计算能力全部集中在“云端”,然后将应用的运行结果以 视音频化的方式通过网络传输到终端。

语音云

提供的服务:基于云计算平台来执行语音操作,如合成、格式转换、识别、听写等。

代表性厂商:安徽科大讯飞公司

“语音云”指的是基于语音应用引擎技术而构建的语音计算平台,用于为人们开发的应用程序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合成、识 别、听写服务。各种应用开发者基于语音云来构建语音应用程序,可以非常快速地向应用程序中增加语音功能支持。因为在应用程序的使用中,不需要维护语音引 擎,扩展新的语音技术也将非常容易。

科大讯飞今年10月推出这样一种云服务——“讯飞语音云”,这是全球首个同时提供语音合成、语音搜索、语音听写等 智能语音交互能力的移动互联网智能交互平台。科大讯飞在互联网上开放了该公司最新研发的各种语音技术体验和快速开发接口,包含世界领先的语音合成技术、语 音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等,并向任何组织和个人免费提供面向PC和多种智能终端的互联网客户端接口和语音应用开发接口。

基于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在很短时间内构建出“能听会说”的特色移动互联网应用,从而使移动互联网语音创新开发的门槛显著降低、开发周期显著缩短。

教育云

提供的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信息共享和计算资源共享。

代表性厂商:IBM、曙光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或地区教育机构计划已经将云计算的架构融合纳入到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布局之中。以往在学校中, 数字图书馆、优秀课件、参考资料等资源都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实现云计算后,可将这些数字化的资源集中共享。另外,学校的计算中心和实验室机房往往配置不 合理或利用率不高,而将这些计算资源放到云中,则可充分整合和利用这些计算资源,同时降低对计算机维护的工作量。

教育云不但可实现一所学校中的资源共享,还可实现某个地区学校或某类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例如,曙光联合其他公司 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作打造一个能实现全球华人共享的“教育云”——国家级教育新媒体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超市”,不仅拥有使接受网络教育的人群实现学 习、生活、工作三不误的需求,同时具备全面、广泛的教育整合资源,成为全国成功应用的“教育云”平台。

计费云

服务描述:为云计算服务商的云服务提供定价、计费和收费功能。

代表厂商:Zuora(祖睿)

“计费云”是Zuora为云计算服务提供的一种定价、计费和收费服务,主要面向提供云计算平台的提供商。基于这种服务,云计算服务供应商通过只需编写很简单的几行代码就可以调用Zuora计费平台提供的API,完成云服务的定价、计量和收费。

云计算计费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云服务商针对不同的用户可能会同时有不同的计费方式,可能有的按时长、有的 按带宽、有的是包月,每个时间段的费用可能不同,将这些多样的需求放在一个计费系统当中就会非常复杂;而且管理用户应用的生命周期租用的方式也要求非常灵 活,同时要求灵活地支持各种促销活动或者套餐消费方式。

目前,Zuora提供了与云服务收费相关的多种服务,以帮助云服务提供商建立、管理和发展其云服务的订阅业务,并自动化定期计费和支付。

在2011年,云计算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它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云服务提供商,另一方面是企业用户。

2011年云计算十大预测

■ cio.com专栏作家Bernard Golden

云服务提供商

1,云服务提供商(CSP)行业急剧壮大,随后崩盘。各大提供商会不惜巨资建造数据中心,购买机器和基础设施,实施软件平台,以及大力推销云服务。

不过,要成为一家云服务提供商显然不容易,不光得有雄厚资金,还要极具竞争力,更何况客户会要求提供透明的价格方 案。预计到明年年底,许多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公司会发现无法在这个领域获胜,迅速退出该行业。不要以为撤退的只是那些财力薄弱的小公司,有时候,恰恰是那些 大型上市公司未能抓住利润见效比较慢的机会。我预计,2011年年底或2012年年初,一些企业会从想要扔掉失败CSP项目的公司手里接手CSP业务。

2,SaaS更受青睐。许多云服务提供商和评论人士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天生适合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计算模 式,因为中小企业缺乏数量众多、技能娴熟的IT人员。但明年某个时候,他们会认识到,采用IaaS将面对许多颇具挑战性的IT问题。他们也会认同,中小企 业与SaaS是天作之合,只有大公司才是IaaS的主要用户。因此,随着SaaS的采用日渐加快,SaaS提供商会获得更高的知名度。

3,OpenStack将流行。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网络托管公司RackSpace的开源云计算平台 OpenStack会更受关注,在全球各地加快采用。对于新兴国家初露头角的CSP来说,OpenStack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的、成本低廉的平台至关重 要;对于发达国家的CSP来说,OpenStack为开发高质量的软件提供了一条出路,不用承受开发的全部负担。

4,云计算在新兴国家将大行其道。有人为最终用户应该使用什么形式的云计算而忧虑,但这种忧虑在新兴国家基本上不 存在,因为大多数公司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大量用户在使用,所以很容易将现有硬件用做其他目的。因而,IT部门没有理由避免使用公共云计算。毕竟,这是在没有 服务与服务之间做选择,而不是在现有服务与新服务之间做选择。

新兴国家的云计算将会出现的情况与电话行业当初的情况很相似。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大多数新兴国家完全越过固线电话,直接改用移动电话,因为移动电话使用方便和灵活,成本又较低。同样,要是新兴国家的云计算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没什么好惊讶的。

5,CSP和SaaS公司快速创新。许多人在称赞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WS),它以惊人的速度推出新的云服务, 例如最近它推出了成熟可靠、费用低廉的DNS服务Route53。然而,注重创新和创造力的厂商绝非AWS这一家。明年,我们会继续看到许多公司将推出非 常好的新服务,它们开发的服务基于廉价、可扩展的基础设施。

最近我无意中使用了Qik公司的一项服务,它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流媒体播放视频。我的朋友David Spark指出了无法抗拒这项服务的一些额外功能:当他开始播放时,他的Twitter跟随者立即就能知道他在播放什么;他们可以通过提问或评论,响应他 播放的内容——提问或评论显示在他的应用程序上,那样他就能实时回复。这很酷,而这也是云服务。

最终用户

1,关注成本和透明度。虽然很多人提到云计算的优点,包括敏捷性、弹性和自助服务等,但这些优点不是云计算新拥有的,甚至不是云计算所独有的。

云计算的革命意义在于,用户头一回能够以诱人的价位获得这些服务。此外,具有上述优点的云计算将由CSP以一种完全透明的方式来交付,它们在提供商的网站上被明确列出来。

这意味着,企业内部的IT小组需要提供同样的透明度。最近我与提供作业成本核算软件的Apptie公司的一名主管 讨论时,就得到了客户要求成本透明的证明。他强调,IT主管们越来越希望能够确认具体的成本。尽管要求成本透明的这个需求无疑会让IT小组觉得不适,但这 为IT领域的下一场革命奠定了基础,因为到时应用程序的数量和种类会急剧增加。

2,部署压力越来越大。2011年,关于使用哪一种云计算模式更合适的争论还会继续。这两种云计算方案各有各的充 足的优势,这里不做讨论。不过可以肯定地说,要求部署某种云计算方案的压力只会有增无减。近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从2012年开始,“只要存在安全的、 可靠的、具有成本效益的云计算方案”,联邦机构就得在默认情况下使用基于云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如果你是CIO,不管你想提供哪种形式的云计算,最好在 2011年准备就绪。毕竟,你已经置身于争相部署云计算的热潮当中,想利用长期的私有云项目延长部署计划是行不通的。

3,混合云让人困惑。我发现,与云计算的其他任何方面相比,提供商围绕混合云将有更多的炒作,最终用户围绕混合云也会产生一厢情愿的想法。他们坚称,将来,应用程序可以在内部的IT基础设施与外部的云提供商之间无缝、透明、自动地迁移。

但是,没有哪一家云提供商能够无视物理定律,无论它有多庞大、多能干,在站点之间进行数据迁移终将面临“细稻草” 这个问题,即在内部站点与公共云提供商这两个环境之间连接比在一个环境内部连接慢得多;此外,支持无缝迁移需要一套复杂的IT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这无异 于需要大笔投入。

4,应用架构面临挑战。随着IT部门开始部署第一批云计算应用程序,他们会发现,除非上马新的应用架构,否则很难让应用变得敏捷和富有弹性。

要让成熟可靠的应用程序在不大成熟可靠的基础设施上运行,就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冗余性、故障切换和会话隔离等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架构师和软件工程师掌握一套新的技术技能。但是每当一种新兴平台与现有的技能组合相冲突时,IT主管会屡屡惊讶地发现,员工们还是没有做好准备。

5,IT运营面临挑战。2011年,IT运营会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挑战与流程再造有关。要实现云计算的自 助服务,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人工运营方法远远不够。应用开发小组会要求公共云提供商立即提供资源上的支持,并要求内部IT运营小组有同样迅速的响应能 力。这是头号挑战。

第二个挑战与管理动态应用拓扑结构有关,这种应用拓扑结构是云计算应用程序的立足之本。云计算的愿景是,为满足工作负载和响应时间等因素,应用程序拥有可自由进出应用拓扑结构的额外资源。为此,IT运营小组需要新的系统管理软件,以支持动态运营。

第三个挑战与规模有关。未来企业运行的应用程序数量会急剧增加,也许某些运营方法适用于一定数量规模的应用程序,但面对应用程序数量增加10倍的情形,可能就不管用了。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yre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