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8 18:38:34 来源:CIO时代网
参与人员:
倪光南 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院士
姚乐 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
王甜 CIO时代网 编辑/记者
记者:您是否参加过某个云计算项目的规划?如果是,请简要说明。
倪光南:有一次在云计算大会上大家讨论云计算在中国处于什么阶段,有些人认为应该看多少百分比的应用移到云计算硬件上,我的看法是云计算对未来国家一些重大计划的支持,和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一些这种观念的转变。某种程度上这两方面是有关联的,一个是从市场考核,看实际的推广程度,另外是中国的国情国家的一些工程项目计划采用情况。
云计算从导入期到发展期成熟期,各部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我觉得可能处于初期阶段。你第一个问题是否参加过某个云计算项目的规划,我觉得参加过一些会议,有关新的信息技术产业定义的往往都会讲到云计算、物联网还有移动互联网等等,云计算肯定是大家公认的在新的信息技术产业链起到重要作用。
记者:能不能谈几个您具体参与的项目,从部委到地方政府到企业,他们是如何规划云计算项目的?
倪光南:首先,工信部已经在全国定下五个示范城市,这是工信部的布局。
记者:这个您也参与了?
倪光南:我没参与,知道工信部在这么做。但有些讨论活动会参与规划会,包括下一阶段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划会。中关村最近也开了如何发展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会。具体到云计算单个项目我倒没有参与,电子学会有个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这个是学术性的,不参与到国家的重大项目,会定期举办一些学术会议。
记者:这个专委会有没有一些自己的关于云计算的规划?
倪光南:这个我不清楚。他们有不少活动,最大的云计算大会现在办了两届,规模相当大,我觉得作为电子学会它是学术团体,主要是讨论、交流,不是制定具体规划。但是工信部就很具体,列出了云计算的示范城市。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这几个示范城市。
倪光南:这几个地方的条件是比较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都是互联网比较发达的,各方面来说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
记者:苏州也在搞一个云计算中心
倪光南:苏州不是示范城市,但也可以自己搞,省里可以支持,但这个事是工信部定的。
记者:对示范城市,国家会有资金的支持吗?
倪光南:我觉得不一定要有资金的支持,而且这些城市也并不缺资金。
记者:您认为云计算应用会带来上下游产业链的哪些变化
倪光南:这个分前台后台两方面来说。
前台:我们用云计算取得的服务,它相关的一些产业,用户本身的信息系统将会面临很大的变化,很多企业用户单位,今后不一定建自己的计算中心、信息中心或IT部门,它可能采用云计算的方式通过云计算取得本单位的IT服务。这个是我们从云端的角度来看,这是我们的前台。云计算的用户包括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事业企业单位等。他们对于取得IT的服务将会有很大的转变,会更多的依赖云计算,通过云计算取得服务。
另外一个就是设备。过去主要是PC,云计算的时代,包括今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以后我们发现新一代的信息设备,名称很注意是新的信息设备。我有时候用到一个词叫CC融合终端就是把content加进去,各种说法,也许我们现在叫借用国家的说法新的信息技术,PC是传统的信息设备,如果我们用这种观念去看,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都是被包括在内的确定无疑新的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新一代信息设备将会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传统PC,一个人可能会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电等等多种设备同时拥有,那么他通过云计算取得服务会更加方便,他不用考虑多个设备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同步、维护等问题,在云计算的客户端或者说前台用户会看到这些变化,将会实现比PC更大的新的信息设备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新的信息设备会有很大的远超传统PC的规模。如:美国今年的ipad平板电脑,把ipad跟notebook这种传统的历史设备比较,苹果就变得第一位,假如你认为ipad也是属于notbook之类,你可以看到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设备将会很快很迅速的增长,它的规模将超过传统的PC。而且很重要的一点不再是intel垄断了,已经看得很清楚,比如说平板电脑多种架构并存,现在有苹果的OS、不是windows。这样我们认为采用开源软件、开源国产操作系统和国产CPU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等新一代信息设备也会很快的发展起来。所以这是一种新的途径摆脱了传统PC由intel垄断的新格局,也是一个很有利的机会。这是从前台。
那么从后台,也是很好的机会。通俗地讲云计算更多的是依赖于软件技术,把不可靠很便宜的硬件,通过软件技术变成一个非常可靠的、存储容量非常大的计算容量供用户使用,用户可以像按电、水一样按需索取需要的资源和服务。支撑你的可能是最便宜的服务器,可能单个来讲是不可靠的,但由于云计算这种技术,主要是软件技术使得成千上万台这种机器成为云平台后变得非常强大、可靠。这是非常符合现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IT的要求,也是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
云计算从后台到前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国家发展新兴产业很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今后十二五规划将有很大的发展。
记者:看到具体软件产业链,现在咱们国家一个地区软件企业上万家,一个企业面向一个用户,这是过去的模式,软件企业很辛苦,用户也同时面对这么多技术,运用云计算之后,这些技术都屏蔽在云端,用户不需要面对这多么纷繁复杂的供应商,这个期间产业链的变化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
倪光南:软件企业将会有一些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软件企业出来,他们提供核心技术使得云计算成为可能,物联网很好的应用起来。传统的软件企业它要转型,例如软件越来越多以服务的形式出现。所以软件产品需转型以服务这种新的模式出现。这种情况下,很多软件企业要发生转型,软件企业的格局都会改变。
另外,个性开发也会成为一种新的模式。新的云计算平台上都会有很多需求,一些各种各样的软件,数量很大,但可能很小。这些软件出来也是一种新的生态环境,会有很多可能规模比较小的,包括个体开发商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主要看它的发展,对传统软件企业可能会是一个挑战,通过云计算它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提供服务。如果一小公司的软件很好,通过云计算它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推到每个用户。过去推销套装软件都需要通过代理商、渠道商,可能成本很高。而将来更多是通过网络、云计算平台。 所以对软件企业是一个挑战可能也是一种机遇。对中小企业来讲,它有可能迅速地将好的软件服务变成云计算服务推广出去,同时开发成本也会降低。另外一个挑战,云计算本身是一种规模效应,所以提供云计算服务商的往往是很大的,越大越有优势的。所以两方面来讲都是新的挑战。从提供商来讲大的云计算提供商会有优势。但中小企业也有一些机会,你可以将好的软件通过云计算模式变成很好的服务提供给用户,而不需要通过传统的方式去销售。
[page] 记者:那会不会显现一种新的生态链,就是大的供应商有优势,例如说他的平台,有些中小的供应商基于它的平台再去面向用户?
倪光南:所以我觉得云计算出现以后,总的方式有多种服务模式。从软件作为服务,我们知道最初的IDC、数据中心托管等这种基础设施作为服务;平台作为服务,很多公司可以在云计算平台上开发软件,加快开发速度。还有物联网作为服务。广义上来讲从过去传统的服务器托管、租用带宽到现在的软件平台、范围更广的服务,一句话说“一切向服务发展”。我们现在要改变一种观念--重硬轻软,今后要反过来,我们要重视服务,也不是说轻视硬件,而是要给软硬件服务以更大的重视。过去中国的传统往往是重硬件,任何单位IT信息化都是购买最好的硬件,对软件不太舍得花钱,忽略了服务这些方面。从观念上,IT主管应该往这个方面转变。
记者:您认为用户该如何采用云计算服务?
倪光南:对个人用户,现在采用云计算应用也很多,像搜索、邮箱、网上存储等等已经在逐步采用云计算服务,但是现在可能有些人还是用传统的文档,而有些人已经采用了基于网络办公软件来做自己的文档、图片等等。我觉得这会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今后将会更多地依赖网络提供的服务进行日常的工作。特别是有多个信息设备同时使用,你会感觉网上服务的方式代替单个传统软件会更好,你不用考虑这些文件如何同步,也不用考虑备份的问题,这些云计算都能提供很好的保障。但带来的问题是你是不是足够信任、你的隐私权得到足够保护、信息是否得到可靠的保障等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今后也需要通过包括法规手段来进行完善。在制度上、法规上一些具体的技术安全措施方面都需要有很多工作来做。
对中小型企业,中国有大量中小型企业过去他们为了自己能提供IT服务,最小的企业也要招个大学生、买台服务器、买个企业管理软件,而且这个效率还不一定很高。有云计算以后,对这些中小企业,它可以用很低的投入,按需获取企业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服务,不需要IT部门管理软硬件设备,直接使用即可,所有我觉得给中小企业信息化一个很好的推动。过去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没有很好的推动就是开支太大。我觉得云计算给了一个门槛很低的,可以逐步发展,按照企业不同发展需求所需进行投入的非常合理的模式。
对于大企业,云计算也给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们可能比较感兴趣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像中国一些央企规模是很大的,比如说一个省的电力、电信,一个省的规模可能比别的一个国家的规模还大。所以中国一个大部门、央企如果要把全国各地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它应该利用私有云的概念,为自己的部门、企业建立私有云。私有云在信息安全上比较容易解决。对公服务可以采用公有云,对内部业务、政府私密的业务可以采用私有云会比较安全。所以对这些企业来讲同样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很好的方式。
所以我觉得对不同层次的用户从不同角度考虑云计算都能提供各种好处、优势,大家都应该积极的采用它。
缺点方面来讲,大家现在顾虑比较多的还是安全问题,因为云计算面临的除了一般的安全问题,信息系统还面临可信计算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云计算带来的新问题就是云计算的规模,大家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云上,这些肯定都是一些新的问题,更加复杂,包括一些法规的问题现在都不成熟。
记者:您之前提到云计算社会就像用电用水一样即付即用,但有一个问题,信息的服务跟水电的服务差别是很大的,水电服务都是标准化的,谁用水谁用电都是一样的,但是信息服务是非常复杂的,用户应用的服务都是千差万别,都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优势的东西,它的流程等都是不断的在变化,不是一陈不变的,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倪光南: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商业模式的问题,因为用水用电是比较简单的,而信息本身是可无限拷贝,按使用来讲本身是没有成本的。云计算服务可以有多种模式,比如现在很多应用是免费的,它可以通过广告来收费,或者运营商可以和数据传输捆绑,或提供服务支持收费或免费使用等等。我觉得服务模式我们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会有多少种,但肯定会出现多种新的模式,而且有些模式应用也很成功。
记者:云计算服务模式到底如何处理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和云计算生态链的标准化的服务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倪光南:我觉得现在来说还没到一个定论的阶段,肯定还会有很多新的模式出现。不像传统销售那样简单卖licence,现在软件服务有很多可以免费使用、试用,到一定程度再收费,根据使用的程度使用的多少使用的时间等按需收费,我觉得还在发展期中,到底哪些模式会成为主要的,哪些模式会成功,现在还不到时候能下定结论。
记者:像社会化的服务如果给多个用户使用我认为服务一定是标准化的,那这种标准化的服务与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的接口、矛盾问题该如何处理?
倪光南:我觉得现在一些成熟的东西一般都可以定制,包括最简单的搜索引擎来说,在搜索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习惯比如用什么语言需要哪些东西,或者包括一些安全、个性偏好的选项设置等自己都可以来设定,使得服务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我觉得云计算服务本身是可以定制的,标准化、个性化并不矛盾,你可以在标准的平台加上你需要的东西让你选择,它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可能开始的服务比较粗糙、简单,但随着用户的增多,服务将会不断完善,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和更加智能。
记者:关于云计算的标准化该如何来做?应该包括哪些标准?
倪光南:标准肯定有很多,但应该是不同层次的标准。云计算覆盖面太广,软件作为服务、基础设施作为服务、物联网作为服务等等各种各样的服务还是要有一个统一的不同层次的标准。有些可能是大家已经通用了以后形定的标准、有些可能是协同的很多厂商一起制定的标准等。标准一方面是制高点,另外,通过标准可以避免很多麻烦,比如兼容性、重复投资等问题的产生。所以要重视标准的问题,但标准该如何做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记者:您觉得在原有的标准体系中,有很多的标准,云计算只是个大帽子,把原来很多东西框在里面,那您觉得在云计算里面它独特的比较重要的标准会是什么?
倪光南:目前来说还不确定有多少标准,比如说虚拟化技术、国家的信息化技术,我们会慢慢看到主要的几家会成形并应用广泛,但也不是一家。所以我也不敢说特别是对云计算来说哪些标准会首先、优先应用。现在很多标准组织都在做面向不同的应用,我觉得肯定会有多个标准并存的可能。标准肯定会出现,一旦一个领域比较成熟后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可的标准,但标准有可能会滞后于应用发展,这也很正常。
[page] 姚乐:咱们国家电子四所在做云计算标准,您有听说吗?
倪光南:我知道他们在做,但不了解具体的。
姚乐:我有有参与制定,据我了解,他们用的原模型是国外的云计算用力研究组。从用力的角度考虑云计算。这个模型分为用户、供应商、开发商三个不同的层次,然后从云计算开发商涉及到哪几个标准,到提供商到统一硬件等到上面的整个网络标准。到用户使用方就涉及到类似统一接口等问题,目前来讲我认为还是很肤浅的一个探索。
倪光南:作为一个标准体系难就难在太大,新的东西不容易做,不好下手,而且时间在变事情也在发展都不一样。比如说亚马逊平台也是云计算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很多人在按它的标准在做,而微软、IBM也有各自不同服务的云计算平台,显然这几个平台之间不一定能兼容,哪些东西会被提炼出来还不是很清楚。
姚乐:我觉得目前标准有很多厂商在参与制定,但我觉得标准制定出来后应该拿过来定期给倪院士指导一下,这样应该至少能给个大的方向性的指示,因为倪院士在标准方面一直很研究。
倪光南:但是这个我们现在也说不准,因为云计算目前还处于发展期,而且覆盖面太大,到底先从哪开始,你刚刚提到三大块,那三大块就很多了截然不同,到底哪块能弄得比较清楚,我真的不好说,标准体系可以先出来,但具体的标准还不好说。
姚乐:我觉得从CIO用户的角度来说,标准的制定应该涉及到行业里面去,从行业的战略流程到整个的服务,服务力度的划分是个很重要的标准,而服务的力度划分决定了可以采用标准化的服务。 但这个很难,每个行业都参差不齐。因为我在做EA方面,这个架构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从IT架构到业务架构的匹配融合,云计算这种服务对我用户来讲我考虑的是业务服务,我需要的业务服务与IT该如何对接,这个服务的对接很重要的就是靠服务力度的划分,因为力度的划分决定了服务将如何提供。云计算服务确实跟用水用电不一样,水电都是很标准化的东西,IT服务确实是个性化的,倪院士说得很对,云计算标准化和个性化并不矛盾,那力度的划分按照我这个标准,我就可以定制,我需要大力度就大力度。这个力度的定义我认为是行业可以出行业内的标准的东西。例如美国有个APAC的协会,它对流程进行划分,各行业对一级流程有哪些,二级流程包括多少,每个二级流程的三级流程包括哪些,每个三级流程的四级流程又包括哪些,实际上也就是力度的划分,你把它标准化。
倪光南:这个可以研究,我现在还拿不准。云计算标准到底现在有多少企业、联盟、标准化组织在做,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到底谁对谁错。你提得也很好,能不能由行业人士把力度定义出来。
姚乐:我是因为在研究企业架构有这样的思路,对用户来讲他不考虑背后的技术的标准问题,他关注的是他能获得怎样的业务服务,能不能通过云服务的方式来实现,就像您说的我需要个性化的能不能定制。如果我们大家都是用的标准化的服务,对整个产业链都是一个很大的带动。这样不需要一个厂商面对一个用户花大量时间和力气去做一个东西。云计算时代就是不要让一个用户去面对那么多厂商,这样用户也很痛苦,对每个厂商的系统他都要学习、研究,其实这些东西都应该屏蔽在云端。
倪光南:你说得有道理,现在拿出某一个行业的框架来是可以的,但服务的力度这个是很虚的,怎么把它具体化,在一个行业里定义出来,形成标准,还没看到谁能提出个模板来,也许是可行的。你现在有没有看到哪些人在这么做?
姚乐:目前我也还没看到,但我知道现在有两拨在做这个事情的人,我是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一个是从用户的层面来讲,从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看到他们的成果,还有一部分是做SOA的标准,去年SOA的标准化国际论坛,包括the open group 主席等几个主要成员都有出席,我当时提出了一个想法--行业的参考架构,是作为标准落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参考架构告诉你我这个行业里面有什么样的力度划分,有什么样的服务。
倪光南:你这个观点也许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标准化的体系太大,无从下手了,不如突破一个最重要的,从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因为像我刚刚提到的无论是微软的、亚马逊的、google的还是IBM的平台,他们不可能统一,很难统一也不一定要统一,最关键的是交付给用户的是什么这个界面统一就行。例如一个API,这个API是服务的API,是通用的。
记者:您认为用户采用云计算服务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哪些?
倪光南:安全和隐私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技术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可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例如IBM说用它的就是云计算平台,因为没有一些东西去考核它到底是不是云计算,再说云计算没有精确的定义,所以技术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用户愿意去用才是最主要的。
记者:目前云计算发展的主要误区有哪些?
倪光南:现在很多就是把原有的东西稍微改头换名当成云计算,还不是真正把云计算所有优势展现出来的云计算。云计算水平内部的水平很多,比如说动态负载均衡、虚拟化、分布计算等都是云计算各种层次技术充分利用、发挥的,但是很多是把原来的带个帽子,它还未改造,比如CPU的使用5%、10%的,大部分还是没有统一调度的,没像云计算那样自动备份、管理等。其实它还没到那境界,但它会叫云计算。要能真真正正把云计算的优势发挥出来,那才是地地道道的,不敢说100%成熟度的发展,至少要把云计算的虚拟技术、分布存储、按需资源调度、自动管理等一些关键性优势发挥出来。
记者:请简要描绘一下您认为的云计算发展远景。
倪光南:前景是比较乐观的,应该是很自然的发展趋势,从网格计算、移动互联网到云计算都是一个很自然的发展过程。客观上有市场和技术的驱动,两者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现在这个时候不再是个别厂商的行为,个别用户的要求,无论从市场还是技术的角度都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符合科学发展的趋势。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