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微软Azure Stack将撼动私有云市场格局

2017-07-25 14:37:15  来源:51CTO

摘要:VMware跟亚马逊AWS结盟,将与微软一体化的Azure直接PK,最受伤的肯定是OpenStack。
关键词: 私有云
\
  7月11日,微软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一体化企业云服务组件Microsoft 365、混合云应用服务Azure Stack以及面向ISV(独立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扶持计划。
 
  在微软最新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发布中,Azure Stack的发布最值得期待,因为这可能是改写私有云市场格局的产品。当然,也会是奠定微软Azure在云计算领域地位的一款产品。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Azure Stack作为私有云平台,产品足够有竞争力。
 
  对于Azure Stack的技术特性,在这里就不照搬微软的文案了。实际上,在Azure Stack正式开放预订前,一些重要的技术网站已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Azure Stack,并拿它跟开源私有云平台 OpenStack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
  
  过去几年,虽然各种版本的OpenStack现在作为私有云平台获得了一些客户,国内也有不少创业团队拿到了C轮前后的融资,但是从多方面的反馈来说,OpenStack作为私有云平台,是一个大坑,很难成为企业真正的主流选择。
 
  现在,微软Azure Stack的推出给了做私有云的企业一个新的选择,并且能够跟微软Azure公有云平台进行无缝连接。这样的私有云和公有云的便捷切换,应该是诸多大企业一直想要的服务。微软在这个时间点宣布Azure Stack开始接受预定,实际上还有一点要说一下,那就是抢占先机。
 
  长期关注云计算产业的人应该记得,去年10月份,亚马逊AWS跟私有云巨头VMware达成了合作,双方将推出一款名为VMware Cloud on AWS的新产品,允许用户使用自己现有的VMware软件直接访问亚马逊的云端存储器、数据库及分析软件。
 
  也就是说,用户除了可以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外,同时也具备了使用亚马逊AWS公有云的能力。这项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发售时间点也是在2017年中旬。
 
  可以说,在混合云上,微软Azure和亚马逊AWS的路殊途同归,都在开始瞄准那些上云尚存疑虑的大企业们,但是对比而言,我认为微软Azure一体化的混合云和私有云解决方案,一定比VMware+亚马逊AWS使用起来更灵活和便捷。
 
  第二,私有云市场格局之变,很快来临。
 
  今年1月,云管理服务商RightScale对1060位客户进行了调查,发布了云计算年度调查报告。受访者中有61%来自北美,41%来自大企业(员工超1000人),59%来自中小企业(公司员工少于1000人),约50%者从事IT或运维工作,其余来自开发或业务部门。
 
  报告称,混合云的采用率呈上升趋势。有95%的受访者在使用云计算,同比增长2%,公有云使用率同比上升1%,私有云同比增加14%,而混合云的使用率从去年同期的58%跃升至71%。
 
  混合云的使用率快速上升,觉得跟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进程有很大关系。通过过去10年的发展,诸多愿意主动上云的企业都已经上云,未来的“用云量”预计将主要来自大中型企业,尤其对于数据比较敏感的企业。在这些企业内部,混合云会长期存在一段时间,等待安全技术和心态的成熟。在私有云市场,VMware vSphere 以 42% 的占比居于首位,其次是 OpenStack (20 %) 和 VMware vCloud Suite (19 %),Azure Pack/Stack 从 16 年的 9% 增长到 2017 年的 14%。
 
  根据这份调查,VMware目前仍然是私有云领域的领头企业,OpenStack排名第二。但是随着Azure Stack的正式商用,预计将很快市场份额超越OpenStack,并挑战VMware第一的位置。
 
  Right Scale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这样一点,有 28% 的公司正处于 Azure Stack 的试验(Experimenting)和计划(Plan to use)阶段,领先其他平台。
 
  可以预见,2017年下半年开始,私有云市场就会成为云计算企业的角逐重心。随着微软Azure Stack和亚马逊AWS的先后入场,私有云市场格局的变化也许年底前就会产生。
 
  VMware跟亚马逊AWS结盟,将与微软一体化的Azure直接PK,最受伤的肯定是OpenStack。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