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北大一院马靖翔:数字医院建设之困局

2011-03-28 10:09:05  来源:中国信息主管网

摘要:随着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IT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可以完全满足数字医院建设的需求。“现在的IT技术更新很快,数字医院建设中最大困难的不是硬件,也不是软件,是人的因素。”
关键词: 数字医院 医疗信息化

  试想这样一番情景:家住朝阳胜古南里SEI家属院里独居老人李大爷,某天深夜心脏病突然发作,老人在按下手边紧急呼救通后,位于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始了一场“数字化”急救。
 

  首先,医院计算中心将最优路线和实时路况信息传输到正在赶赴患者途中的急救车上;紧接着,医院的门诊中心根据李大爷电子病历信息,安排相应科室做好救治准备;与此同时,有关救治使用的医疗仪器使用状况、数据信息也将同步传送到急救中心医生、护士的移动终端上,如医生和护士所持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
 

  除此之外,在急救中心医生的手里还会收到一份来自计算中心提供的会诊技术分析。而这些背后则是计算中心通过对李大爷电子病历就诊数据信息智能分析的结果。
 

  这就是未来数字医院的雏形。“但真正要实现这一愿景,流动、共享的数据信息不可或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计算中心主任马靖翔在数字医院建设中一直强调着“活数据”的重要性。
 

  面对这样的设想,你或许会和记者一样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数字医院,会成为现实吗?”在马靖翔看来,数字医院实施之路注定不会一番风顺,但对于未来,马靖翔却充满期待。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马靖翔

数字医院建设之困局

  随着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IT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可以完全满足数字医院建设的需求。“现在的IT技术可以说是三年一更新,数字医院建设中最大困难的不是硬件,也不是软件,是人的因素。”马靖翔说。
 

  以HIS系统为例,从1994年至今,北大一院的HIS系统历经多次修改和本地化优化,增加的新模块也不计其数。“但就是这样一套老的系统,如果完全替换掉换套新的系统,那简直就像脱了一层皮一样。”马靖翔说。这其中有对新系统的风险因素考虑,因为老的系统在医院看来历经修改,漏洞少,本地化做的也好。而新系统却面临着应用风险,对医院来讲“求稳”永远是第一位。
 

  其实,医院为了协调各个门诊部门,培训医院专家、护士如何使用一套系统已经花费不少精力。“像北大一院这样的三甲医院,老专家,老教授比比皆是。对刚刚已经熟悉如何使用计算机开处方,录病历的老专家来说,要他们快速掌握医院信息化系统使用需要一段时间。”马靖翔说。
 

  在马靖翔看来,数字医院建设真正最大的阻力远远不止这些。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数字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 “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比企业,投入巨大,收益却很慢。其中有些投入由于涉及民生工程,甚至都谈不上效益。”马靖翔告诉记者北大一院每一笔信息化建设资金都来之不易。“医院也是一个讲究投入、产出,讲究效益的地方。如果你的投入没有带来实际效益,医院也就无法运行它的社会服务功能。”马靖翔补充到。
 

  即使数字医院建设之路困难重重,但马靖翔一直都对未来数字医院发展充满信心。“现在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还是每个医院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包括北大一院在内的这些医改试点医院,都会在数字医院建设之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卫生部也要求北京所有试点医院,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电子病历部署工作。这也印证了马靖翔对数字医院未来发展的判断。
 

  采访中,记者发现北大一院每个科室都有年轻医生的身影出现,这些毕业于医科院校的高材生,深知IT技术的应用,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也为未来数字医院建设注入了活力。[page]

数字医院建设需要“活数据”

  有专家这样形容现在医院信息化现状:“多而杂,各分离,难统一”。医院在信息系统建设中面临的多系统难统一的困局,每家医院都存在。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告诉记者,在社保部推行一卡通过程中,他和卫生部有关领导在北京1700多家医院考察时发现,每家医院的信息系统少则十几套,动则几十套。而且每个系统各自分离,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流通。“信息孤岛”现象在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
 

  马靖翔就医院“信息孤岛”现象告诉记者,医院由于科室繁多,每个科室担负的主要职责也不仅相同。有些科室除了接诊外还担负着科研任务,所以有些科室弄了自己的一套系统,这种现象在每家医院普遍存在。短时间来看,一时还无法改变。除此之外,医院的行政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后勤保障系统、采购系统与医院的临床信息系统也彼此隔离,这无疑不利于数字医院的建设发展。
 

  马靖翔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医院每个科室的医疗设备信息与后勤系统、采购系统、门诊系统以及行政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医院就可以实时掌握到每个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比如医疗设备是否闲置,在就诊高峰期每个科室的医疗设备是否达到使用极限。掌握了这些实时数据以后,门诊中心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同时医院后勤部门和采购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每个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这为今后科室采购设备提供数据分析,直接有效降低医院的投入成本,为医院领导层提供决策分析。
 

  马靖翔称这样的数据平台称之为“活的数据”,当“活的数据”平台形成,文章开头描述的数字医院愿景将成为现实。
 

电子病历有望7月部署北大一院

  在今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就郑重表示,“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新医改实施步入“三年小考”阶段。
 

  新医改“小考”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试点医院电子病历实施情况,3月19日在北京召开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卫生部也要求北京所有医改试点医院,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电子病历部署工作。
 

  马靖翔告诉记者,北大一院电子病历论证工作在去年12月份就已经完成,今年7月,电子病历有望在北大一院完成部署。“现在医院已经做好各项准备,计算中心也将全力以赴,保证完成电子病历实施前的系统对接测试工作,北大一院有信心在新医改小考年,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马靖翔在说此番话时显得信心十足。

北大一院的信息化历程

  1994年,北大一院开始部署医院信息化建设。HIS成为当时北大一院首批信息化部署系统。就在HIS实施的第二年,马靖翔进入了北大一院计算中心。在94年以前,北大一院的计算中心其实就是一件计算机室,当时计算中室的主要工作是将医院门诊收费划价业务放到网络平台上。在这之前,医院每天的收费划价单都是通过人工打印进行统计核算,这项业务当时很耗费医院人力,同时由于打印划价单也容易造成骗取就医费用的现象发生。在上线HIS之前,北大一院前期先完成了网络带宽改造工作。“如果你的网络带宽不够,即使HIS上线,也跑不起来。这就好比你要买一辆好车,首先需要把‘路’先铺好。”马靖翔这样形容医院信息化工作的前期准备。
 

  1996年,北大一院开始尝试部署PACS,由于PACS由于对医院网络带宽,包括服务器的主频和以及存储都要求极高。所以当时北大一院PACS应用不太理想。马靖翔回忆,“那个时候,医院早晨8:00-10:00就诊高峰时段,整个医院网络带宽负载处于并发高峰期,医生相传一张核磁共振影像图,相当困难。”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北大医院开始了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改造工作。
 

  2000年,北大一院在集中HIS系统维护升级的基础上,开始全面部署包括PACS、LIS、 HMIS 、CIS等在内的信息系统。从2000年到2003年,北大一院不仅完成了对计算中心硬件设备的更新,还通过对医院医生、护士的培训,使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北大一院信息化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
 

  2003年,以HIS、PACS、LIS为主的三大临床应用系统在北大一院正式形成。在面临每天近8000人的接诊人数时,医院的HIS系统保证了零事故发生。“HIS系统要保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稍有不慎,就可能会给医院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由于HIS系统兼容问题导致的医院信息系统瘫痪的例子很多,医院在方面必须慎之又慎。”马靖翔说。
 

  2009年4月6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的正式出台,医疗行业改革在这个春天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北京试点“实时结算”的4家医院之一,北大一院注定要在医院信息化之路上走得再远一点。“新医改注重对信息共享的要求,区域医疗,医院与社区之间的双向转诊,医院与医保之间,都需要医疗数据的实时共享,这都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靖翔告诉记者。
 

  但医院现行的做法离这一要求有一定差距。就拿医院门诊与医保之间来说,现在通行的做法是患者自己交付一小部分费用,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医院垫付,然后医院每个月跟医保结算一次。2010年,电子病历逐渐开始在各大医院升温,以北京三甲医院为主,都已经开始着手对电力病历的部署工作。靖翔告诉记者,北大一院在2010年底完成了对电子病历的论证过程,今年7月份,北大一院将完成电子病历部署工作。[page]

相关链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15年,为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1991年设立妇儿医院,为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WHO)审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全院职工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全院共有51个病房,1368张病床,设有29个临床科室和12个医疗技术科室,拥有代表当代医学水平的高、精、尖设备6678台(件)。日均门急诊量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23000余人,手术万余例。医院承担50万人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任务,62105人的公费医疗合同;承担医疗照顾合同8620人,及占北京八分之一的干部保健任务。

 

数字化医院:

  数字化医院是我国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医院的业务软件通常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

  广义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系统支持与维护系统和医院网站等。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曾作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HMIS(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MIS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减轻事务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辅助高层领导决策,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医院能够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象财务系统、人事系统、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等就属于HMIS的范围。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医学图象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 PACS是将医学影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对医学影像资料(图形和文字)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及传输等,使医学影像资源达到充分共享。
 

  PACS对医院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了医学影像保存的质量,为临床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影像的复制和传递变得容易,使得远程会诊变得实际可行;二是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PACS系统深入到从登记、图像存储到报告、统计信息等影像科室工作的每个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为误差;三是实现无胶片化管理,节省大量的胶片费用和胶片储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医学图象数据量大,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设备、高性能的显示设备和高速的计算机网络,可以预见,PACS的快速应用也必将带来医院网络设施的升级换代。

 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检验信息系统

  医院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简称为LIS,是一个能实现临床检验信息化、检验信息管理自动化的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检验的实验仪器传出的检验数据经分析后,自动生成打印报告,通过网络存储在数据库中,使医生能够通过医生工作站方便、及时的看到患者的检验结果,从现在的应用来看,LIS已经成为医院数字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先进的检验信息系统应该具备与医嘱双向沟通、采用条码管理手段、财务自动计费、仪器双向控制等重要功能特点。
 

CIS(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管理信息系统 

 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科信息系统

GMIS(Glob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区域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还有:  CAE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CAD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CAT计算机辅助治疗系统 、CAS计算机辅助外科系统 、RTIS放射治疗系统 等。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