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CIO > 正文

变革,从紧迫感开始

2009-06-16 08:21:29  来源:CIO Insight

摘要:建立紧迫感是变革的第一步,金融危机正是增强人们紧迫感的机会。
关键词: 变革

  过去几年持续的经济增长让人们的自满情绪激增,很多人认为他们的企业不需要变革就可以保持持续的增长。这使他们失去了察觉风险、发现机会的敏锐眼光。“这次金融危机是一次唤醒人们的机会,唤醒他们对变革的紧迫感。”变革管理大师、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曾被《商业周刊》评为“领导大师”的约翰·科特说。

  “建立紧迫感”在约翰·科特的变革八步曲中位列第一,也是他认为最困难的地方。“我们发现在明显需要进行实质性变革的案例中,有70%以上不是没有实行全面变革,就是变革行动无果而终,或者是变革虽然得以完成,但超出了预算、拖延了时间,不尽如人意。”约翰·科特说,“至少半数以上的公司在第一阶段,也就是在建立紧迫感的时候就失败了。”

  2009年3月17日起,约翰·科特开始了2009亚洲之旅巡回演讲,演讲的主题就是在“危机中领导变革”。2009 年3月28日,在他完成了在北京演讲的第二天,记者与约翰·科特教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专访,就如何进行变革管理、如何管理信息技术带来的企业变革展开了讨论。以下是经过编辑的对话。

变革管理大师、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

  记者:为什么现在企业变革发生的频率这么高?

  约翰·科特:有很多因素。我认为有两点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各种科学技术(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另一个是全球化,它增强了国家之间的互相影响。我认为这两个是最重要的。

  记者:你曾经说,大概有70%的变革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也有10%的变革结果是超出人们的想象的,你认为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约翰·科特:我曾经对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一些总结。首先是过于自满,这是人们在进行组织变革时犯的最大的错误,自满情绪使得在其他管理者和员工中建立足够的紧迫感非常困难。这种错误是致命的,因为当自满情绪很高的时候,变革往往达不到目标。

  其次,就是没能够创建一个有足够权威的指导团队。如果组织的最高层领导不是一个积极的支持者,那么变革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次,没有建立恰当的愿景。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愿景,变革的努力就会很容易被分散为令人困惑的、不相容的、耗时的项目,从而可能进入错误的方向。

  第四,没有大多数员工的帮助,或者说是短期的牺牲,在这种情况下,变革也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员工们认为变革带来的潜在利益非常吸引人,否则人们并不会轻易牺牲自己的利益,即使他们对现状不满。而如果没有大量的沟通,很难得到员工的心。

  第五个错误是包容了那些达到愿景的障碍。有的时候这种障碍可能是组织架构;有的时候,一个障碍就会毁掉所有的变革努力。

  第六个是没有创造短期的成果。真正的变革是需要时间的,大多数的人如果在6到8个月还没看到期待的成果,他们就很难继续下去。如果没有短期的成果,大多数的员工可能就会放弃或者加入到抵制的行列中。

  第七是过早地宣布了胜利。在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工作后,人们都期待着宣布胜利。庆祝一些成果是好的,但是说工作已经结束了却是不明智的,只有当经过3~10年,变化深入到组织文化中时才算是成功的。

  第八是没有在企业文化中稳固变革。只要新的文化没有扎根于人们的共同价值中,之前的努力就可能付之东流。

  记者:那些获得了超出人们想象的成果的变革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

  约翰·科特:他们都遵循着八个变革步骤。第一步是建立足够强的紧迫感;接着是建立指导团队,在一些成功的变革中,主席、部门经理再加上另外5个、15个或者50个人会一起组织成为一个委员会,作为一个团队整体来指导变革。在大多数成功的案例中,这个团队是很强大的,不管是在正式的职务上,还是在专业性、声誉、关系、领导能力等方面;第三步是制定战略和愿景,愿景能够帮助指导、调整、鼓励人们的行为;第四步是将变革的战略和愿景传达给所有相关的人员;第五步是向员工授权,如果没有大多数人的帮助的话,大型的变革很难发生,如果员工感觉到自己没有权力,他们就不会提供帮助;第六步是要设法取得一些短期的收效;第七步是要巩固成果并不断地进行变革;最后要培育新的企业文化,将变革稳固下来。

  记者:在变革过程中,这八步缺一不可,一步接一步的吗?

  约翰·科特:是的。

  记者:那么在变革中,最困难的一点是什么?

  约翰·科特:在最开始,建立足够强的紧迫感是最难的。我发现,变革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是高层管理人员低估了人们所需要的紧迫感的程度。还有的是,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增加了其他人的紧迫感,其实并没有。而且人们的自满情绪也会阻碍紧迫感的建立,造成自满情绪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组织在过去获得过很多成功,或者来自组织外部的威胁已经被解除了。另外,还有一种“虚假的紧迫感”,人们每天不停地开会、做报告,看上去很忙,但这可能是你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因为我们很害怕,所以你会写一些报告来显示你的信心,而不是帮助公司取得胜利。可能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筋疲力尽,而你所做的也不一定是有用的。可能很多人都把大量的行动当做真正的紧迫感了,这是错误的,可能你在试图同时解决15个问题,但是其中没有几个事关组织的成败。缺乏实际意义的行动把员工累得精疲力竭,实际上却扼杀了真正的、积极的紧迫感。

  记者:真正的紧迫感有什么特点?

  约翰·科特:真正的紧迫感不是出于焦虑、愤怒,而是出于人们希望获得胜利的决心。它是非常积极的、目标明确的动力,并且不会误导人们去过问小事、去从事对组织来说意义不大的事情。每天早上起床,你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做能够达到胜利的事情。

  记者:对于一个发起变革的人来说,他如何来为其他人建立一种紧迫感?有一些什么方法?

  约翰·科特:首先是要引入外部现实,找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将信息引入到组织中来,帮助其他人发现变革的紧迫性,例如,他们会恍然大悟:“哦,原来IT是一件大事,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了。”;另外,每天都要带着紧迫感行事,用你自己的行动来展示并解释这种紧迫感是什么,这样周围的人就会感受到;第三,从危机中发现机会,你要发现你如何能够利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危机,将人们唤醒,但是注意要以一种正面的方式;第四,如果你的级别比较高,而且你拥有一些权力,那么你要压制那些NONO族(NONO一词来自于加拿大记者纳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于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拒绝名牌(No Logo)》,原指拒绝名牌的特立独行者,这里指抵触变革者,编者注)。

  记者:现在,信息技术成为企业变革的因素之一,但是似乎将信息技术引入企业并没有那么容易,有的甚至最终归于失败。你认为发生这样的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约翰·科特:将信息技术引入企业当中虽然并不一定完全失败,但是却经常不能按照进度、预算、质量完成,信息技术的应用总是更慢、更贵,有的时候可能就是失败了。这在美国也经常发生。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IT人从来没有学习如何来制造变革,比如,在进行变革的第二个步骤中,需要建立指导团队,让他们负责,但是IT项目的指导团队的成员级别相对比较低,而且他们会发现他们不能跨部门地建立联系,他们没有正式的权力,他们总是向上级求救。而且他们总是创造一些复杂的语言、术语。

  如果你要建设一个IT系统的话,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困难的工程,它总是包含着重大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硬件或者软件,而是涉及到人们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有一群非常有权威的人,帮助一起来指导这样的项目,而不是仅仅作为项目的发起者、项目的监督者。应该有管理委员会与IT人员一起,大家都有紧迫感,一起做日常工作,让这个项目成功,但是目前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记者:那些成功地将信息系统引入企业当中的人是怎样做的呢?

  约翰·科特:首先,他们并不能从IT 技术出发,而是从组织层面出发,组织正面临着什么问题或者我们有什么样的竞争机会,他们首先应该从这方面来考虑。这些与技术无关,与软件、硬件无关,这是第一个问题。但是,这却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他们或者很自满,或者对现有的系统不是很满意,但是他们并不认为有责任做一些改变。

  IT人员往往聚焦于建立新的信息系统层面,而不是首先关注于建立一种紧迫感。如果IT人员首先着眼于建立一种紧迫感,那么高层的管理人员才会自愿成为其中的一员。

  所以说,第一件事情是与公司的高层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样如果一群有权威的人有了足够的紧迫感,他们就会想知道他们能够利用IT来做什么,这样工作就会比较容易了。

  接着你要把你的理念向下传达,让那些日常运营的人看到利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是有必要的。接着,就开始了项目的执行,从一开始就说“给我们3年时间”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你需要在6个月就要有效果,必须有一些事情证明你并不是只有一个疯狂的想法。接着,你要在整个企业当中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且要不断地创造一些成果,让员工以一种新的方式工作。直到达到你最初建立的目标。接着,你要将这一切制度化,让其稳固,将其变成企业的一种文化。

  记者:金融危机是不是一个实施变革的好机会呢?

  约翰·科特:在危机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变革机会,你可以利用危机来唤醒人们。过去,经济的持续增长让人们充满了自满,很难让他们建立紧迫感。那么这次危机,就是打破人们自满情绪的机会。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