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Google的大数据基因组学梦

2014-03-26 10:49:57  来源:生物360

摘要:电子前沿基金会的资深专职律师李田(Lee Tien)认为:“基因研究的整个领域,特别是基于大数据和测序数据的基因研究,充满了隐私和伦理问题。”
关键词: 数据库 大数据 基因

    Google向基因组学进军,可以为那些已经在医疗保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的公司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副教授、从事技术兼并与收购的George Geis表示:“使用基因组分析方法的所有领域,通常来说都是热点领域。”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基因组学市场为110亿美元,到2018年,该市场预计会增长到190亿美元。北美医疗保健云计算市场在此期间也会快速增长,预计增长30%,达到65亿美元。


    庞大的数据库


    人类基因组测序能够揭示致命的突变,帮助科学家发现可拯救生命的药物,但个体基因组数据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个人的基因组数据加起来约有100GB,研究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分析才能在巨大的数据库中窥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与此同时,科学家和企业必须回答关于这些信息存储在哪里,谁有访问权限,以及怎样保护隐私等问题。


    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Google最近加入全球基因组学与健康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Genomics and Health)--一个由医疗机构、研究型大学、生命科学公司等构成的联盟组织。该联盟在这个月举行了首次会谈,他们希望业界能够集中资源,建立起如何管理这些数据的标准。


    进军健康领域


    目前, Google 正在为遗传学界提供免费的Web服务,但Geis认为:“在他们往前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有某种东西产生高利润。”


    该公司正迅速扩张到健康和医学领域。Google拥有一家开发延长人类寿命方法的生物技术公司 Calico.2014 年 1 月, Google 推出一款旨在帮助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隐形眼镜。它还使用数据聚合搜索来估算超过 25 个国家的流感活动,以及提供个人健康记录业务--用户能够随时在线创建自己的药物、过敏和检查结果等健康资料。


    Google新推出的可监测糖尿病的隐形眼镜


    总有一天,Google能利用掌握的基因数据做出自己的医学发现。 Geis表示:“这很有可能将 Google 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公司--与一家制药公司做搭档,或为自己的科学发现发放许可证和专利。”


    但是在基因组学领域, Google已经面临着大大小小的公司的竞争。


    2012 年,亚马逊(Amazon)的云服务接管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存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类遗传学数据库。虽然数据是公开和免费的,但是研究人员使用亚马逊高性能的计算资源来运行数据计算是收费的。


    广阔的发展空间


    Ingenuity 系统公司的联合创始人Ramon Felciano 表示:“云空间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将一些企业特殊的云技术应用到新领域。”Ingenuity主要研发生物数据分析软件,最近被 Qiagen 收购。


    Google 的 DNA Nexus提供基因数据的云存储。 Google 首席云计算总监(Chief Cloud Officer) Omar Serang表示, Google加入全球基因组学和健康联盟,是因为在目前的基因组数据处理领域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或格式,科学家和企业不能进行深入研究。


    Felciano 认为:“信息是非常孤立的。”由于病人的隐私问题,基因数据的敏感性也通常会阻止非常简单的协作。


    电子前沿基金会的资深专职律师李田(Lee Tien)认为:“基因研究的整个领域,特别是基于大数据和测序数据的基因研究,充满了隐私和伦理问题。”


    隐私标准


    虽然医院和学术机构必须遵守保护病人隐私的规则,但私人公司并不一定遵循这些标准,李田说。


    全球基因组学与健康联盟成员正着手制定监管伦理、数据存储和安全的公共策略。就其本身而言, Google 表示,存储在其云端的基因组数据是安全的。该公司在其网站上表示:“私人数据依然保密,公共数据开放给任何人。”.


    李田对此依然保持谨慎态度。“也许一切会很顺利。”他说,“但是其他情况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对于遗传数据,我们可都不希望出现意料外的事情。”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