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SCM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06-09 15:15:59  来源:互联网

摘要:供应链由多个节点企业构成,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够强,集成化供应链系统未构筑,则供应链的结构层次一般较多,这必然会导致上游企业无法实时共享末端用户的需求信息。
关键词: 供应链 SCM

    SCM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SCM发展状况


    1.供应链。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由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整个活动过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它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组成,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历经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运作过程。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是一个节点,节点和节点之间是一种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若把供应链比喻为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制造企业就是树根,代理商则是主干,分销商是树梢,树叶便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干、枝与干之间的一个个结点上,都蕴藏着多次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事务流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管理信息系统。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指的是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的一系列现代化管理。通过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销售过程中,能够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时间进行产品制造和分销,降低系统的成本,提高总体服务水平,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


    3.供应链的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开始认识到信息不共享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障碍,于是开始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了对信息流和物流的协调,供应链管理得以发展成形;21世纪始,企业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战略同盟,并开始注意对不确定信息的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作业支持和决策支持作用,从而SCM发展到成熟阶段。


    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自身结构和运作方式致使“牛鞭效应”的出现。供应链由多个节点企业构成,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够强,集成化供应链系统未构筑,则供应链的结构层次一般较多,这必然会导致上游企业无法实时共享末端用户的需求信息。当用户的需求信息从供应链末端自下而上传递,经过层层过滤,必然会扭曲、失真。同时,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以及短期博弈等运作方式也致使信息不对称和变形。因此,多层次的供应链网络、未集成的供应链系统、节点企业独立地进行库存及订货决策导致“牛鞭效应”产生。


    2.缺乏规范和标准化程度低阻碍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起步较晚,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专家学者跻身其中,理论成果颇丰,但由于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多,因而缺乏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供应链管理过程繁冗和信息编码标准化程度很低,这无疑阻碍了SCM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


    3.节点企业信任机制缺失造成战略同盟形成困难。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为了暂时和短期利益,没有真正做到让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共享全部信息,再加之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活动难以协调甚至造成脱节,使业务活动变成了各自为政,形成模糊的黑洞,导致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蒋伟,2011),所以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严重信任危机,包括下游节点不信任上游节点、上下游节点信任愿望不对称、信任的易毁性和恶性循环以及供应链规范信任机制的缺失,因此造成战略同盟很难形成。


    4.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延缓绩效评估体系的形成。尽管节点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由于企业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相异,很容易形成行业壁垒,出现“商业机密”为己所有、不为他用的现象。因此供应链成员间相互挤压十分突出,这种挤压表现为价格、成本和风险挤压,最终形成利润和生存空间的挤压。这种挤压不仅对弱势企业是打击,也对供应链造成负面的影响,通常造成供应链整体成本的增加,所以延缓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估体系的形成。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