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IT助力中信证券肩负三百万客户的信任

2008-07-30 17:43:50  来源:信息方略

摘要:2006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授予了全球股民;2007年底,香港《亚洲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桂冠戴在了1.3亿中国股民的头上。而证券公司其实也应该戴上一顶“金冠”
关键词:

  2006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授予了全球股民;2007年底,香港《亚洲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桂冠戴在了1.3亿中国股民的头上。而证券公司其实也应该戴上一顶“金冠”,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才成就了今天市场的繁荣。

  2005年12月,中信建投证券正式成立。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2006、2007两年中,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最红火的时期。从2005年12月到2008年3月,上证综指从1100点涨到了3500点,其中一度到达了最高6100多点,日成交金额更是暴涨了近10倍。

  宋群力,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一个在证券行业耕耘了16年的IT人,回忆起1993年,他把身体微微往后靠了靠,说道“那个时候正值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峰期,也是新旧交易方式替换的关键时期。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手工操作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了。”从此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没IT就别开门

  在1992年刚刚成立的华夏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的前身),当时电脑部只有5个人,总部都没有信息系统,只是一个办事机构。各营业部各自为政,信息系统在各个营业部仅仅是自己有一个局域网,后台有些业务系统而已。当时的业务非常单一,总公司主要是做投行,营业部主要是在深、沪两个市场交易。10多年过去了,从证券行业的业务种类上来说,数量增加非常缓慢,到现在还只是深沪的A股、B股、国债等,但是,交易规则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单从新股发行方式来看,这十几年间就经历了从认购股票券,到网上进行市值配售方式,再到现在的网上认购模式。由于证券公司业务流程非常长,从客户终端到柜台,交易以及清算系统,每一次规则的变化,都要依赖IT系统的程序来实现,信息技术部要做开发、写程序,每个环节都有赖IT的正常运行。交易软件要及时进行调整,有时为了配合制度的实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这种调整。

  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交易金额和参与人数绝对值的增加。17年间,股民人数不可思议地达到了1.3亿,日成交金额由原来的一两个亿,上升到现在的接近1000亿元。足足扩大了1000倍。“如此大的变化,光靠人工的操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IT系统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了。可以这么说,没有IT部门,证券公司就没法开门营业,连开户都做不了。”宋群力由衷地感叹道。证券公司的IT系统的另一大特点是所承载的股票价格信息是实时波动的,因此对IT系统的实时、高效、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故障,否则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抓住机遇,重装上阵

  从2000年后,中信建设的IT系统进行过几次大的变动,对于宋群力来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06、2007两年,宋的评价是:“这次所面临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由于2005年之前,华夏证券在IT系统上的投入不大,到了2006年发现明显存在瓶颈。为此,中信建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IT系统再造。由于这是一家重组的公司,从新公司成立之日起,在管理、体制上和原来的公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在IT方面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套垂直管理体系——全国的各个营业部信息系统全部划归总部的信息技术部统筹管理。由此对公司原有的几万台设备进行了清理,由于很多设备都是在2000年之前购买的,从业务运行的角度来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了。所以从2006年到2007年10月前,以新系统替换旧系统成为IT建设重点。

  到了2007年底,中信建投公司所有的业务系统基本上都是“新装上阵”,从机房建设到交易系统,从网络系统到OA系统,都进行了更新换代。信息技术部也从原来的40人增加到了现在的50多人。而客户数,则从几十万猛增到300万。一组数字就能见证这一巨变。2005年底,中信建投网上交易量不足总体交易量的30%,在线并发人数不到一万人;到了2007年底,网上交易所占比达到了75%以上,并发人数达到16万人有余。而上证的日交易量,也从2006年的每日300亿元,一下子就跃到了每天1000亿元。这对于在井喷前夜刚刚起步的中信建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就能很快跃上新台阶,把对手远远地抛在后面。回忆起那段日子,宋群力感慨万千:“从2006年到2007年10月,信息技术部几乎就没有休息过。工作日是工作,休息日还是工作。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10个小时。每晚12点之前离开办公室都算早的。”
  
  由于证券交易每天都在进行,如果处在交易时段,很多的新系统建设及测试都是无法进行的,只能等到收市后,信息技术部的工程师才开始真正“上岗工作”。一方面要建设新系统,另一方面不能让旧系统“趴下了”,新旧系统共同承担着服务300万客户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考验的是证券公司的基本功:IT架构是不是合理,规划是不是合理,团队的建设能不能顶住压力,IT的建设和管理是不是够科学。这是在考核证券公司的综合基本功,惟一的答案就是不能有短板,各个方面都要尽量做到完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交易量一天比一天大的情况下,一旦有一秒钟的中断,客户的抱怨电话就会如潮水般涌来。

  大的方面来说,交易系统不能出问题,软件架构的选择就必须符合现有的业务,并能对未来业务的需求做出预判,同时要求能够根据业务的变化随时进行灵活的变动,达到一个“弹性”系统的目标。从小的方面考虑,比如一个插座、一个交换机都不能有任何的单点故障。

    IT成为企业发展推动力

  尽管2007年中信IT系统建设已经告一个段落,但是谁也不能说自己的系统一点毛病也没有。由于证券行业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业务的规则在不断变化中,管理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同时,IT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在这样一个动态的大环境下,信息系统不可能处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中,一方面它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客户的需要,同时还要兼顾公司的管理,所以信息技术部门永远都处在要满足多方面需求的状态中。

  据中信建投的工程师说,信息技术部的每个人都在这种压力下,不断地去学习。在任何业务启动之前,他们就必须先介入进去。要做到这点,一方面是团队中的人不断地去学习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督促供应商也要去学习。其实他们与供应商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甲方、乙方的简单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要让信息系统发挥最大的价值,就必须讲究精诚合作。无论对于硬件还是软件厂商,证券公司比较看重的是他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

  以前证券公司都是国外的IT产品和服务一统天下,现在也有了像华三这样的中国公司的产品进入到证券行业,并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为证券公司的信息系统稳定运营提供了很大支持。目前在很多企业中,CIO已经逐步进入到制定企业发展策略的团队中。在中信建投,宋群力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信息系统的价值实现。对于CIO来说,不是一个系统建完就没事了,而是要利用这个系统来创造价值,让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另外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沟通,在证券公司的发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在做第三方存管。很多的公司都把这个作为“一把手工程”。而在中信建投这件事就是由信息技术部挑头来做的,由他们来协调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当时从清理账户、梳理业务流程,到与各家银行进行谈判等诸多繁琐的工作,都有信息技术部员工的参与,而这些工作几乎涉及到公司的所有层面。
 
    打造高品质的服务

  对于目前很多全国性的证券公司来说,大集中交易的方式很符合公司管理的需要,而且能够降低成本,但是目前在这个行业中还没有一套系统能够支撑大集中交易模式。虽然有些券商已经采用了这种模式,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大集中还是有一定距离。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券商和开发商之间密切沟通。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上不存在对大集中交易的瓶颈,网络、服务器等都是没问题的,主要还是软件上的瓶颈。

  现在行业内的有些大集中系统,其供应商是在前几年推出的,当时的市场环境和现在相比有一定差距,对于困难的预期也不太足。现在要把一个集中交易系统由程序补丁型,改成系统补丁型,才能真正成为大集中系统。所谓程序补丁型,主要是指现存在的形式,比如某个券商有一个交易系统,当要上新业务的时候就开始打补丁,上一个业务打一个补丁,这样的后果是,总有一天系统会被补丁打垮。而系统补丁型则是有一整套多方面的系统,根据业务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可以根据业务的不同,依据松散耦合的特性,在增加一个业务时,增加一个子系统,而不影响别的产品,也不会影响别的业务流程。这样的系统有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推出。现阶段,在证券行业中,技术,特别是硬件技术并不存在太多的瓶颈。毕竟证券公司是一个技术应用性公司,更多的技术障碍是在软件系统如何满足业务需求上的。

  未来的证券公司之间拼的还是服务、管理。宋群力认为,并不能说成熟技术就不能创新,在证券行业恰恰就是要利用成熟技术来创新。技术是最先进的并不一定是业务所必需的。在2008年,最重要的是安全运行,做到专业化、职业化,下一步就是大集中。整合完系统后,真正促进IT的价值实现。中信建投在利用IT技术上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们的操作性CRM平台。这是一个客户服务和营销平台。与简单的呼叫中心相比,目前的CRM平台是与业务紧密相联的。比如一个客户打电话进来,希望客服人员能够帮助委托交易。这在以前是不允许的,但是现在是可以的,由用户输入密码进行确认后就能做到。

  而另一个客户打电话进来,座席专家可以看到客户的持仓,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给客户一些专业上的点拨。这些过程看似很简单,其实是与后台的系统紧密相联的。对于未来证券公司的发展,专业化的服务将是整个行业的共识。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交易系统的参与者是个人,人数众多,每个人的需求也都不一样。有人喜欢现场交易,有人则希望网上交易。这些都会慢慢出现差异。证券公司要做的只是发现市场的需求,满足不同的要求,在管理和各个环节上都能和谐统一,不出现短板点,一方面是团队中的人不断地去学习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督促供应商也要去学习。其实他们与供应商之间并不是单纯的甲方、乙方的简单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要让信息系统发挥最大的价值,就必须讲究精诚合作。

  无论对于硬件还是软件厂商,证券公司比较看重的是他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以前证券公司都是国外的IT产品和服务一统天下,现在也有了像华三这样的中国公司的产品进入到证券行业,并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为证券公司的信息系统稳定运营提供了很大支持。目前在很多企业中,CIO已经逐步进入到制定企业发展策略的团队中。

  在中信建投,宋群力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信息系统的价值实现。对于CIO来说,不是一个系统建完就没事了,而是要利用这个系统来创造价值,让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另外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沟通,在证券公司的发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2007年,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在做第三方存管。很多的公司都把这个作为“一把手工程”。


  而在中信建投这件事就是由信息技术部挑头来做的,由他们来协调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当时从清理账户、梳理业务流程,到与各家银行进行谈判等诸多繁琐的工作,都有信息技术部员工的参与,而这些工作几乎涉及到公司的所有层面。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